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實現職業教育強國夢

實現職業教育強國夢

■教育前沿 / 教育現代化和未來教育大家談21

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節點。屆時,我國職業教育將取得長足發展,為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重要論述的重要內容。職業教育任重而道遠,必須從更長遠的國家戰略高度做出科學謀劃並切實落實,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的強國夢。

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職教蓬勃發展

我國職業教育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騰飛,職業教育蓬勃發展。近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又將有力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根據《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至2016年,全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7.5%,其中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人數1599.01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總數的40.28%。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數1082.89萬人,比上一年增加34.28萬人,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職業教育和專科層次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近年來作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疊加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高等教育新類型,堅持產教融合、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普通大學的類型之路,顯示出中國特色高職教育發展的空前活力和勃勃生機。但總體上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仍然不能有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經濟轉型、產業發展、技術革新以及社會進步加快,使得我國勞動力供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職業教育尚不能滿足社會對其高質量、多樣性的需求。職業教育頂層設計有待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制度體系不健全,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形成諸多障礙;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夠匹配,技術技能人才的規模、結構不合理,職業院校主動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不足;職業院校的區域、城鄉、專業間及校際發展存在不均衡,包括硬體資源、師資水平以及辦學理念、校企合作等;社會參與力度不大,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機制建設不健全,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不高,整體薪酬偏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社會認同度不夠,等等。

目標 2035年職教實現現代化

到2035年,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成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職業教育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和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顯著提升,在國家人力資本提升中發揮關鍵作用。能夠使每一個有接受職業教育願望的學習者享受到優質的職業教育,實現體面就業、人生出彩、幸福生活的目標。

職業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協調發展,教學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準,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科學合理,受教育者學習途徑多樣便捷,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專業、課程、教材與國際標準接軌,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紮實的技術技能和良好的綜合素養,適應畢業後工作和生活的各種需要。

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更加開放,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及其他類型教育的聯繫更加密切,內部要素組合更加靈活、高效,區域合作辦學、院校聯合辦學和第三方承擔職業教育評價普遍推進。

運行機制順暢有效,職業教育供給驅動發展模式轉變為需求驅動發展模式,職業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行政管理組織效能提升,相關部門工作形成合力,職業院校多方參與的治理結構完善,現代職業院校制度全面施行。

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職業教育規模和結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內容和模式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學習需要,院校與政府、行業、企業聯動的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體系全面建成,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重大結構性矛盾基本解決,對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人的成長成才的貢獻顯著增強。

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外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的領域和方式不斷拓展,職業院校和受教育者面向國際舞台的話語權大幅提高,成為助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和發展模式受到世界廣泛認同。

路徑 科學謀劃並切實落實

為達成以上目標,職業教育應在以下方面著力。

辦學規模上,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保持在2000萬人左右,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保持在2500萬人左右(其中四年制800萬人),為各行各業培訓從業人員1.2億人次。優化職業教育布局,引導職業教育資源逐步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

培養質量上,職業院校全部達到現代化標準,完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院校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的共同育人機制。教學活動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的價值觀、職業精神、專業技術技能、知識積累、學習能力等得到全面發展,能有效應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挑戰。

體系結構上,做強、做優全日制學歷職業教育,創新成人職業教育的註冊生制度,做大職業培訓,建成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和高水平專業。職業教育的地域結構、城鄉結構、專業結構更加合理,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聯繫更加密切。按照勞動力市場和受教育者需求調整教育結構,夯實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使之占高等教育招生總數60%以上。

運行機制上,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創新管理體制,多渠道增加經費投入,充分調動和發揮行業企業的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進一步完善社會力量興辦、多元主體辦職業教育的格局,通過購買服務、委託管理等,支持企業參與公辦職業院校辦學。行業主管部門和具有一定規模企業舉辦的職業院校比例明顯提高,多元投資主體共建職業院校大幅增加。

國際合作上,「請進來、走出去」並舉,積極拓展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新支點。建立健全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學習和吸收國際職業教育先進理念與成功經驗,開發符合國情、國際開放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和協同創新模式。鼓勵職業教育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國家金融機構和基金組織在業務領域內將「一帶一路」職業教育項目納入支持範圍。支持職業教育與企業協同「走出去」,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成為面向世界舞台奉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傳遞中國信心的教育發展新成果。

社會環境上,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強化職業教育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改革分配製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技術工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增加他們在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比例,真正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局面。

(作者單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6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為教師辦好六件事
支艷茹代表:加強學校體育 增強學生體質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