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月與法國與大革命

七月與法國與大革命

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

——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

七月的炎熱,毒辣的日頭把大地被炙烤的發焦發燙,蟬鳴得肆意聒噪,讓人聽了心煩意亂,血管里的一股熱血似乎隨時都要噴張。這是法國最燥熱的時節,按捺不住的是人心的騷動,而兩百多年前的法國人打發酷熱的方式卻是通過革命。

圖/自由引導人民

1789年7月14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日記中寫道,「今日無事。」他並不知道,無事的這一天卻成為了改寫法國歷史的最重要的一天。

正是在這一天,長期被壓迫的巴黎人民在敵人持續的炮轟之下作戰,最終攻佔了象徵王權罪惡和封建制度的巴士底獄,成為了全國革命的信號,代表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然而持續五年的革命狂熱,留給法國人民的只剩下一片狼藉和滿目瘡痍,這不得不讓人們開始思考,「法國大革命到底為什麼會爆發?它給人民到底帶去了什麼?……」

「人們投身於革命並非總是因為其處境越來越糟,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民族曾毫無怨言地忍受最殘酷的法律,並不覺得痛苦,而當法律的壓力減輕時他們卻猛然將他拋棄。」這似乎是違背了我們的常規認識——越是革命的地方,人民被壓迫得越深。直至法國大革命的出現告訴了我們,革命並不是只發生在壓迫最深的地方,還會發生在舊制度即將沒落的地方。

不難看出,在路易十六統治下的法國實際上是處於一個高度繁榮的階段,此時的封建制度也已是行將就木,這與它的鄰國德意志相比顯得更為強烈。作為封建制度的化身,貴族實際上沒有多少大的政治特權,僅僅只有經濟上的免稅政策。而路易十六並不像路易十四一般的暴政,相反他卻十分支持改革,主張削弱貴族和教會的特權,可以算得上是法國最仁慈最開明的君主了。然而,正如托克維爾說的那樣,當舊制度趨於完善,人民對於暴政已是習以為常,認為自己被壓迫是天經地義的,而當舊制度瀕於瓦解,人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卻反而感覺被壓迫的更深了。

封建制度的壓迫的確減輕了,但激起的仇恨卻更加強烈。正是改革讓人民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萬惡,這才顯得殘餘的那一丁點兒封建制度更讓人憎惡。

圖/路易十六被斬首

於是人民憤怒了,法蘭西憤怒了,他們殘忍地摧毀了一切,從不殘忍的路易十六開始。

君主開明改革削弱了貴族的特權,另一方面也暗中否定了封建制度,同時對於思想的不加控制,啟蒙運動的興起讓資本主義民主思想家們猛烈地抨擊著君主制,勾勒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好藍圖,這一切都為大革命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而說起這場革命的結果,人民總會想到這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傳播了自由民主的啟蒙思想,並在革命期間頒布了《人權宣言》。我們不可否認,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的統治,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給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帶去了希望與火種,在世界歷史上都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

但我們也同樣無法否認,這場革命使得對抗的雙方兩敗俱傷,無辜的平民死傷不計其數,無數的人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1958年的法國電影《悲慘世界》中有一幕有趣的場景:小男孩加夫羅契總是一邊做事,一邊哼唱:「是伏爾泰的錯啊,我睡在馬路上。」當自由平等的啟蒙思想席捲了人民的腦海,當人民憤怒地開始暴力革命,當舊制度被真正地推翻後,民主卻帶來了空前的混亂,人民的生活也更加困苦。而像加夫羅契這樣的社會底層人民,自然首當其衝地成為了革命的犧牲品,非但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反而使得他們更加饑寒交迫,無家可歸。一句「是伏爾泰的錯啊,我睡在馬路上。」卻是唱出了人民的心聲。

而成為統治者的法國人民,在這混亂中迫切地希望建立新的制度以維繫和治理這個苟延殘喘的國家。於是,中央集權制從廢墟里被找回,拿破崙從天而降,輕鬆地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為了大革命的繼承者和獨裁者。此後,一個比任何時期都更加專制更加集權的新的專制國家就建立起來了。或許可以說,這場革命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草率的,人們只關注當下,卻忘記了過去真正讓他們厭惡的東西,革命的發展有時好得超乎想像,有時也壞的突破底線。

圖/拿破崙登基

盧梭曾經說過:「法國大革命創造了歷史價值獨一無二的東西,正是這種獨一無二後來成了普適的價值:民主的初次試驗。」這次試驗帶給世人的經驗與教訓,為的是讓人們反思這種過於狂熱激進的民主實驗。

後記:

這其實是我上個月的世界史作業……因為月底DDL逼近,所以就拿過來當更新了……

做了一點刪減,希望看的愉快哈!

也不知道怎麼說啦,希望不要嫌棄我不知所云的瞎比比!也希望大家多和我聊個一塊錢的天,過期博主流下了水晶珍珠玻璃淚……

下一次更新可能是我五一去國漫玩也有可能是我近代史的3000字讀後感(x)就看張權老師近代史作業逼得急不急了(快閉嘴吧)

祝大家生活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個樁樁 的精彩文章:

TAG:一個樁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