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口上的智慧城市,拿什麼搭起你的骨架?

風口上的智慧城市,拿什麼搭起你的骨架?

德勤中國政府及公共事務行業領導合伙人馬炯琳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智慧城市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資金的大量投入,智慧城市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高潮」。的確,智慧城市在中國的建設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很多地方都將智慧城市建設納入到了「十二五」 規劃之中。

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技術創新、民眾意識、政府管理等各方面共同作用,而其中技術創新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城市作為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的完美結合,涉及技術眾多,這些技術就是智慧城市的骨架。

智慧城市的四大骨架

1.感測器技術

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城市當中物物相連,每一個需要識別和管理的物體上,都需要安裝與之對應的感測器。因此,感測器的升級換代成為智慧城市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據預測,再過十年,全球智慧城市接入的感測器終端將達到400億個,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城市生活各個領域,相關智慧城市的實質性建設與試點規劃工作已經在逐步展開。

今年3月份一項由英特爾贊助的JuniperResearch調查研究全球20大智慧城市並進行了排名,中國上榜的城市中,無錫排名第一。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早在2015年,無錫就已經是國家惟一的感測網創新示範區,2000家物聯網企業、54家新三板上市企業坐落於此,2016年物聯網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單看數據,無錫的物聯網實力已不遜色於北上廣深。

2.通信技術

泛在的通信網路就是城市的神經系統,只有有了它,信息才有可能通達。就好比一個人要將看見的、聽見的、觸摸到的各種信息傳遞到大腦,需要有遍布全身的神經系統。對於智慧城市來說,擁有這樣的神經系統,是實現智慧的最根本要求。

3.互聯網技術

在有互聯網技術以前,信息處理只是聚集在少數專用機房裡的大型計算機設備的事情,和普通的民眾關係不大。雖然信息可以傳遞,但信息傳遞的範圍有很大限制,遠不能到達城市的末梢。互聯網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方式,使得任何一個普通民眾都能夠隨意獲取和產生信息,智慧的能力只有真正貼近了普通民眾,智慧的城市才有可能實現。

4.嵌入式技術

從技術層面來看,「智慧城市」是以網路信息為基礎的城市信息體系,其智慧能力的差別來自於對信息獲取能力的差別,智慧的城市不僅需要更多的人能夠隨時獲取和產生信息,城市裡的各項基礎設施也需要能夠進行信息的自動採集、動態監管。而嵌入式技術就是讓各種各樣的設備具備獨立運算和聯網的能力,它使得智慧的能力從人擴展到物品。

骨架搭建中的技術挑戰

1.感測器技術挑戰

如何推出更小、更強、更便宜的感測器。智慧城市發展首要是大量布置各種感測器,使這些感測器與物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物品的一部分,因此感測器不僅要微型化,而且這樣微型化的節點不但要擁有相當的處理能力,還需要能耗低,然而這樣小型高性能的感測器目前只能用於尖端的領域,尚無法大規模應用。

2.通信網路技術挑戰

如何做到既大容量又高性能。智慧城市中很多的應用都將是無人干預的自動操作,其與人的通信行為有很大的不同。從規模上來看,可能要面對上千萬、乃至上億的海量節點,規模將遠超過原有的通信規模。

3.平台處理技術的挑戰

如何做好海量感知信息的處理和管理。如何及時處理海量感知信息,是智慧城市發展面臨的另一個技術瓶頸,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化,需要綜合運用雲計算等技術推進平台處理技術不斷發展,解決海量數據的存儲、歸類、處理、檢索需求才能打破這種局限。

4.安全性技術挑戰

如何應對更為複雜的物聯網安全問題。目前階段,信息的安全問題其實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安全問題是智慧城市發展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它將直接決定智慧城市的發展前景。

應對挑戰的發力方向

1.感知技術的發展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前提,感知技術其實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技術:感測器和無線感測網。感測器是一種能把物理量或化學量轉變成便於利用的電信號的器件。感知技術需要不斷向著高性能、低能耗、微型化、低成本方向發展,才能為實現各種智慧城市應用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擴大智慧城市應用的範圍。

2.隨著智慧城市發展的深化,物聯網業務數量擴大,網路必將產生巨大壓力。因此需要對通信網路的適應性進行研究,在現有網路的基礎上,研究和開發適應和滿足智慧城市通信特徵的網路能力改進,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通信網路運維體系,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網路層業務特性管理、網路資源分配機制、網路性能優化機制、靈活的QoS體系、靈活的網路安全能力、移動性管理機制。

3.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對於保障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安全問題,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要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二是要強化國家關鍵數據資源保護能力。前者就是物聯網、大數據所用的共性的關鍵技術設備,人們稱之為關鍵基礎設施,由於所有數據都需要通過基礎設施的處理,當然需要很高的安全保障。至於強化國家關鍵數據資源保護能力,既有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也有政策法規制度方面的問題。有關方面要加強政策、監管、法律的統籌協調,加快法規制度建設。

編輯視點

「建設智慧城市是一個國際性趨勢,但中國目前仍沒有一個標杆智慧城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這樣表示。倪光南一方面指出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透露了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巨大機遇,對於感測器、通信、物聯網等相關產業鏈的企業來說,誰解決了以上的技術挑戰,誰就獲得了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和你的故事
春分時節,這些養生秘訣千萬要記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