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北京車展趨勢前沿:智能駕駛和車聯網浪潮下,汽車這台「智能終端」還能怎麼變?

北京車展趨勢前沿:智能駕駛和車聯網浪潮下,汽車這台「智能終端」還能怎麼變?

鈦媒體註: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新能源的研製和開發、新材料的廣泛使用、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等一系列創新技術與汽車產業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傳統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新技術的驅動下,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在不斷融合,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已經由概念轉入實際應用,新的競爭格局正在重塑;汽車行業的引領者們,都在思考並在實踐下一個的升級方向何在。

4月24日上午,鈦媒體彙集汽車行業頭部思想者和引領者一同來探討智能駕駛,舉辦「首屆中國汽車科技跨界閉門沙龍」,一同探討車載網聯領域下一個爆發的風口和需求究竟是什麼。

毫無疑問,傳統汽車產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

新技術、新產業在與傳統產業在不斷融合中,新的商業模式、創新模式和創新產品正在醞釀。巨大的產業變革之下,產業鏈上的企業又怎樣才能擁有持續取勝的鑰匙,抓住領路未來的機遇?

4月24日,在北京國際車展前夕,鈦媒體舉辦的「首屆中國汽車科技跨界閉門沙龍」邀請了汽車產業鏈中各個節點的頭部企業,其中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長兼美國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黎予生、地平線CEO余凱、佛吉亞中國CTO王瓊以及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原烽,與鈦媒體汽車科技主編、鏈得得內容合伙人李非凡就智能網聯化問題做了深度交流。

以下是沙龍各位嘉賓的核心觀點,鈦媒體做了不影響願意的編輯整理:


面對新場景、新功能、新概念,汽車產業鏈上的弄潮兒怎樣做「加減法」?

當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等一系列新的解決方案橫空出世後,幾乎所有的整車廠商、供應商、品牌商,都在爭先恐後的做加法,將前沿科技與概念以某種量化和商業化的方式加諸於汽車產品之上。

顯然,整個行業都面臨大的轉型契機與前景時,大部分的企業都願意做「加法」,卻鮮有企業嘗試做「減法」將主要精力放在深耕場景,優化、升級體驗交互之上。

「確實對我們來說汽車傳統行業這一塊現在是一個難題。」談到「加減法」的問題,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長黎予生認為,汽車是主機廠的中心產品,且直接面對廣大消費者、終端用戶。因此,產品做得好不好,終端用戶的需求很重要。「他們走到哪兒,哪家就成功」。

黎予生表示,IT企業、科技企業的入局確實對汽車行業帶來了很大衝擊,傳統的汽車行業在發生變化,長安也在一些科技公司的促進下,在做加法。但在滿足用戶出行基本的需求,實現汽車的基本功能之外,長安試圖把更好的交互加進去:

第一,讓用戶更懂汽車,汽車更懂用戶。

第二,互聯,讓用戶坐在車裡面跟全世界連起來。

而地平線CEO余凱認為,對於地平線這樣的新興科技企業,更傾向於尋找整個產業變革中通往往來的、繞不開的關鍵節點。「如果這個關鍵路徑在中國沒有人做,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的機會,所以在差不多三年前公司創立的時候,我們就說要做自動駕駛的人工智慧處理器。」

用余凱的話來說,未來的汽車智能化是公認的發展路徑,包括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人機交互在內,可供想像的空間也十分巨大,但也要求企業耐得住寂寞,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做行業的變革者。

實際上,「加減法」對於一家產業鏈上的零部件供應商而言,就需要平衡用戶與主機廠雙方的痛點。佛吉亞中國CTO王瓊坦言,作為供應商,要向主機廠展現的不再僅僅是原有研發能力、生產能力、製造能力、質量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能解決什麼樣的用戶痛點、用戶體驗。

更多交互,更好的用戶體驗與科技感,已經成為許多主機廠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HUD、中控大屏的設計,為像京東方這樣手機屏幕供應商帶來了新的跨界發展的機會。

「車裡面現在顯示也越來越多,我們看一些機構的數據,六成以上的消費者來看車的時候,都先看裡面有沒有交互的大屏,因為他是一個科技感的概念。對車廠來說是一個增加項,我們也很樂意看到這點。」不過原烽也指出,儘管車載顯示越來越重要,目前車載顯示與手機顯示的效果還有一定差距,而一些驗證的工程前置化能幫助主機廠與供應商提高效率,同時也要求供應商在車載的交互方式和整體的功能升級的過程當中,去介入到整個供應體系的生產和供應環節當中。


無人駕駛法規趨於成熟,汽車作為「智能移動終端」還有哪些可能的變化?

伴隨著無人駕駛、智能互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造車勢力利用了許多生物識別、數據運算適配、聲控手勢交互、感應裝置、專屬個性化配置等新概念,不過,新形勢下汽車空間的經典布局和功能分區並沒能徹底打破。但已經有造車勢力在嘗試在汽車座艙上探索新的解決方案了。

雷諾電動概念車 EZ-GO北京車展亞洲首秀

本次北京車展雷諾電動概念車 EZ-GO在亞洲的首秀,就讓外界眼前一亮。顯而易見,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未來的5-10年,汽車產品將會有更為深刻的進階變化。

「科技發展讓很多消費電子用的東西,可以很快配置到汽車上,但反過來汽車本身消費品的屬性也將越來越強。」黎予生表示。但與此同時,他也提出,無論技術進化到哪一步,汽車產品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安全性,第二才是方便。

「最自然的交互應該是沒有交互。就讓你感覺不到交互」。對於未來汽車內部的交互體驗上,余凱就堅定的認為,未來的汽車產品如果要保證用戶的體驗與產品口碑,智能網聯只有在有必要性的時候才應該交互,而不讓用戶有過多的打擾。

而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未來的汽車,所謂的交互方式,以及AR、VR等新技術的應用,在場景中目前為止都是以觸控屏幕為載體。因此,在這場變革中,屏幕製造商京東方也獲得了發展的新契機。但交互屏、柔性屏在汽車上的普遍應用,還需要時間。

原烽在沙龍現場坦言,

「從量產的角度來說,消費電子能實現的將來往汽車電子走都不難,但現在他們要做的是,如何在解決安全性的同時,儘可能的縮短新技術應用的問題。將來如果自動駕駛實現以後,對顯示的需求也更多,不是更少。」

此外,在車載的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領域,還有一個繞不開的坎——晶元。前不久,中興與美國商務部的糾葛讓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意識到,在晶元領域缺乏創新力的危害。

而作為國內極少數持續布局的自動駕駛處理器的公司,地平線對此深有體會。余凱介紹,自動駕駛的系統安全性是最高的等級,到達了D級的等級,對整個系統的要求是非常高。他強調,未來需要把軟體、硬體跟整個用戶場景、數據都打磨起來,才能與英偉達、mobileye這樣的企業競爭。

最後,黎予生透露了長安在未來的發展規劃:「在2020年,進展達到L3,應該在2025年希望能達到L4。」既符合大趨勢,也有利於長安的品牌矩陣擴張。

用黎予生的話來說,做自動駕駛的,沒有人工智慧,現在想起來做到最高級別不可想像,必須要有人工智慧,特別是人工智慧現在已經非常成功的應用在圖像處理和語音識別方面,這也是人工智慧應用成功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喜茶完成4億元B輪融資,計劃深耕中西部和海外市場
偽汽車+區塊鏈項目該如何辨識?「古典」互聯網投資人這樣說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