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漢王朝為何傾覆?讀一讀一代梟雄曹操的《薤露行》就明白了

大漢王朝為何傾覆?讀一讀一代梟雄曹操的《薤露行》就明白了

原標題:大漢王朝為何傾覆?讀一讀一代梟雄曹操的《薤露行》就明白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漢靈帝死,太子劉辯即位,靈帝之後何太后臨朝,宦官張讓、段珪等把持朝政。何太后之兄,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但因何太后的阻止而猶豫不決,只好密詔涼州軍閥董卓進京,以期剷除宦官勢力,收回政柄,然而事情泄露,張讓等人殺了何進後,又劫持少帝和陳留王奔小平津。這時董卓進京,再度劫還。然後董卓在這次進軍京城中,竊取國家大權,旋廢少帝為弘農王,不久又將其殺死,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董卓為了容易進行統治,更是放火燒毀了洛陽,挾持獻帝與官民西遷長安。使得當時哀嚎遍野,民不聊生。


曹操目睹如此慘狀之後,哀痛感傷,於是以樂府舊題揮筆寫下了這首《薤露行》,對何進誤國、董卓殃民作了真實的描繪。



這兩句說漢家第二十二代皇帝漢靈帝,用人實在是不得當。先表明了當時的漢靈帝之死,任用非人,宦官當道,把持朝政的情景。而當時大將軍何進有心收回政權,誅殺宦官。開頭兩句先表明了當時的背景,也指出了這是動亂的源頭。



這是說何進象只會穿戴人衣服的獼猴那樣,徒有其表,智慧能力很小卻謀劃大事。此句譏刺甚烈,溢於言表。



這兩句表達了就是因為何進的猶豫不決和不能決斷造成天子被賊人劫持。



這是說何進計劃請董卓進京協助誅殺宦官,但是在董卓進京之前,何進已經被宦官集團殺害。曹操認為何進是個徒有其表的人。沐猴而冠,硬充人樣,然終不成事。深刻諷刺何進智小而圖謀大事,做事猶豫不決,處事不慎,最終只會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曹操用四句話刻畫何進的無能,其中強烈的感情色彩不僅表達了自己對漢末形勢的認識,而且使得詩句不同於史書式的客觀敘述,令其有感人的力量。最後一句寫出了天降凶兆的情景,何進也落得個被殺的下場。

本詩前八句主要是以何進為主線而回顧了漢末的歷史,曹操譏諷何進胸無謀略,優柔寡斷,雖欲剷除宦官,反而誤國殃民,身罹其害,造成了君王被劫持,漢祚覆墜的局面。這八句不僅是對歷史的記錄,而且有曹操個人對此的鮮明觀點,直抵一篇史論。




這兩句說賊臣董卓廢少帝為弘農王掌握了國家權力,之後殺害少帝,挾持漢獻帝及百官百姓數百萬人,在把洛陽焚毀後遷都長安。



這兩句是說,董卓徹底毀滅了漢朝數百年基業,也把洛陽的宮殿宗廟徹底焚毀。



這兩句是說,人民顛沛流離,哭喊著跟隨董卓前往長安。



這六句轉到董卓之亂,將漢祚傾覆、洛陽焚毀、挾帝西遷以及百姓受難等悲慘場面和盤托出。讀者不得不佩服詩人筆墨的簡練及駕馭語言的能力,其氣魄的沉雄闊大更是顯而易見。這六句將董卓給國家與人民帶來的災難揭露無遺。




這兩句是說,回頭望望洛陽的城郭,就連微子也會感到哀傷。曹操在結尾中,將自己的百感交集凝聚於這十個字中,表達的是曹操對漢室傾覆的悲傷和感嘆。


曹操的詩,前人都認為有悲涼慷慨的格調,此詩亦然。此詩的風格古質樸茂,無詳盡的小細節描寫,而能從大處落墨,以高度概括的語言講數年以來社會大的變動納入這數十字中。深刻表達了作者身為一個政治家和文學家的憂患意識和哀痛之情。該詩為《蒿里行》的姐妹篇,明代鍾惺的《古詩歸》將兩者並稱為「漢末實錄,真史詩也」。其詩的藝術價值,已經可見一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陌上榆 的精彩文章:

這19句用情至深的詩句,當你飽受相思之苦時定會明白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如此深情的語句最早並不是讚頌男歡女愛

TAG:陌上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