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農業組織新舉措 停止宰殺公奶牛犢

英國農業組織新舉措 停止宰殺公奶牛犢

近期,《衛報》的一份調查顯示,因缺少公牛犢流通市場及公眾對公牛犢肉消費傾向低,每年被宰殺初生公牛犢達95000隻,該數值呈上升趨勢。

乳製品行業團體AHDB(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Development Board,英國農業及園藝局)稱正與全國農民聯盟(NFU)合作,召集一批包括零售商和非營利機構的利益相關方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也不能撇下奶農讓他們背鍋。

「我們的目的是為這些牛犢找到市場。如果沒有經濟效益,農民就不會飼養這些牛犢。所以,從供應鏈角度出發,與其互相推責還不如集中火力解決問題。最終的答案是消費者的購買決定。」NFU乳製品顧問席恩·戴維斯(Sian Davies)向Grocer雜誌說到。

AHDB稱尋找公牛犢市場是實施由行業主導的奶牛福利戰略的重要目的之一,該戰略於2010年啟動,但當時沒有妙計。「我們需要加以時日看看相關方的努力成果,因為他們是在嘗試創造和影響市場,而這可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做到的。」一位AHDB發言人說到。

牛結核病的擴散限制了公牛犢的可銷售市場,這是需要解決問題之一。出生在有過牛結核病例農場的牛犢面臨轉運和售賣上的限制。

據報道,估計有3萬隻公牛犢被滯留在有過牛結核病例農場。政府可以批准更多農場接收來這類牛犢。

羅布·德雷斯代爾(Rob Drysdale)在索賽克斯(Sussex)經營著StraightLine Beef,主要為公奶牛犢尋找市場。他稱現存最大的問題是改變公眾態度來購買玫瑰牛肉和奶牛肉。羅布與英格蘭及威爾士的東南和西南部的7家奶牛場合作,今年準備向奶牛肉和玫瑰牛肉市場輸送4千多隻牛犢。他的顧客包括Co-op,Sainsbury』s以及當地餐廳和出口市場。

「主要難點在於行業意識到我們可以利用一部分有價值的公牛犢以及說服公眾改變飲食習慣從而購買高福利的英國玫瑰牛肉和奶牛肉。」

皇家動物保護協會是呼籲允許食品行業將小牛肉更名為玫瑰小牛肉的支持者之一,這有助於結束消費者將其誤認為是來自籠子飼養和牛奶餵養的淺色肉,英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就禁止了這種養殖體系。

英國和整個奶製品市場在農場雄性動物後代的問題處理上並不是孤軍奮戰,同陷困境的還有其它一些處於聚關燈下的生產部門,例如山羊奶。目前,歐洲大陸和美國對小牛肉的需求都有所上升,但在紐西蘭預計40%的公奶牛犢出生後就被處理掉了。

▲文章來源: 中國農業網

中國奶業信息網

多渠道溝通 多方位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奶業信息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奶業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