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住痕迹,且看舊茶煥新顏

留住痕迹,且看舊茶煥新顏

GIF

純白、深深淺淺的綠、鐵銀灰、原木窗欞,陽光灑在大片的玻璃窗上,晃著搖搖欲墜的光影,隱匿在村子裡的小洋房是安靜的,風聲和蟲鳴交雜著矛盾的秋夏,是「六克茶集」的主色調。

它融進了舊時光,又打破了新色調,穿過長長的院廊,你只想在大樹下站一會,它是那麼地新,新得就像日本街巷旁的咖啡館,瞬間擁有帶來新生活的錯覺;它又是那麼地舊,樹下的網格井蓋已斑駁生鏽,時光的記憶保存著它陳年的香氣。

喝茶本是一件簡單事

然而這裡卻是一家茶室,門前堆疊的鐵絲框和銀灰色的門框,讓它帶有一點點的工業氣質,直行再右轉,進入那扇狹長的門便是滿目的綠色,暗色的舊式地面,還有滿牆的馬賽克,都是再也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物質。

坐在窗前泡一壺茶慢慢地喝著,蜥蜴從玻璃外悠閑地走過,屋檐的風鈴隨著穿堂風叮鈴作響,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也沒有關心這座房子之前的樣子,你抬頭只能看見幼時家裡牆壁斑駁的粉漆,它們錯落不一地殘破著,那種氣味融合了新與舊,彷彿電影倒帶了的景象。

你坐在這裡,是想要來喝杯茶的,時間太安靜,所以用慢來配合,如巧克力般小塊的茶磚被投入壺中,這是來自大山和時間的味道。每個優質的茶人都曾攀爬過大量的茶山,進入不同品種的茶葉最優質的產區,不斷地嘗試、分辨,才能生產出優質的茶葉。

在城市中想身處「悠然見南山」之境已無可能,飲茶的時候或許能偷來那麼一點舒服的心境。

歐陽倩是這家茶室的主人,她做茶的方式不拘一格,顯得特別時髦,沒有大面積的茶盤、茶海等器物,簡單的托盤、一壺兩杯、銀濾托、玻璃分茶器,就可以招呼三兩好友一起喝茶了。

百年古樹白茶、紅茶、普洱熟茶、陳皮熟普、野放樹種生茶、古法窖香玫瑰紅茶這些香氣迷人、材料珍貴的茶葉也不像一般的茶葉店一樣存在厚重的罐子里,而是分裝成 6g 的小包裝,用時尚的牛皮紙盒子封好。

若在茶集里飲茶,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子,茶葉被當成植物種子般密封在那裡,隨用隨取,很有實驗室里調香的范兒。

之所以會運用這種方式經營,是因為茶室的主人一直生活在與時代緊密相連的設計行業,見過了太多誇大其詞的文案宣傳後,她已經對那些太過複雜的儀式無感。

對她來說,喝茶是近年才開始的事,喝茶只是生活中一個普通的習慣,本來就很簡單。

尊重舊宅原本的樣子

在租下這座房子進行改造之前,歐陽倩已經在設計行業呆了二十多年,然而品牌設計有異於空間設計,這於她而言是全新的領域,當她滿懷憧憬地想將這座院子打造成集設計師辦公、茶零售 + 堂食、預約式私享茶房、小型策展、設計產品集合店、共享廚房為一體的迷你型綜合設計中心時,可能並沒想過建築改造的艱難與成本。

她邀請了自己的好友羅建東擔任總設計師,自己將施工一手承擔,甚至於直接介入建築空間設計,然而一開始效果並不理想,設計師就像藝術家一樣,總有著不可侵犯的專業審美,而這種審美並不一定能得到參與者的全盤認可。

院子本身的結構很好,室內面積300m2,由一棟主樓和外圍 L 型的兩聯平房組成;再加上前院、後院以及平房的天台,可用面積約 500~600m2。

在外部結構的改造上,歐陽倩干涉較少,而羅建東大膽地暢想在人蔘果樹的枝丫間開一條天橋連通兩個天台,這一迷人的設想卻因為展覽廳加高加長,後因各種原因而被迫放棄。

在內部調性的營造上,羅建東崇尚乾淨,因此他的方案里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簇新而不食人間煙火的,這樣當然很美,而歐陽倩卻固執地想保留一些舊的東西。

「舊房子本身就是舊的,要是從裡到外煥然一新,那就像打破了一件瓷,並不是要用金修繕成迷人的重生,而是捏泥再燒一個,這並不是我的本意。」

她不喜歡北山慣用的水磨石,成本高且花色過於民俗,與六克茶集文青的氣質並不共通,於是她想採用陶瓷馬賽克鋪貼的方式,這遭到了設計師的極度反對,他實在無法想像一個年輕的文創品牌擁有「廉價港式茶餐廳」的即視感。

雙方拉鋸戰僵持不下,最後羅建東用純色調的馬賽克營造出舊文藝港片里的味道,也與牆壁斑駁的綠漆相得益彰,在王家衛的《春光乍泄》里,何寶榮和黎耀輝就在這舊舊冷冷的綠色中纏綿悱惻,那是個只穿一件白背心就可以為所欲為的夏日,這種曖昧的顏色在六克茶集安靜的襯托下,達到了羅建東所希望的乾淨。

其實歐陽倩的朋友在面對六克茶集時,始終存留著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或許是他們夢想中而未得到的,或許是記憶中迷茫的底色,又或許是幻想里不被承認的直覺,否則他們不會認真地加入到這場曠日持久的修補中。

舊宅不可推倒重建,而在原基礎上的修補與整容,則是那逝去的時光里最佳的尊重。它也需要體面而被重視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不是成為雜草重生的廢墟,在人們面對舊物的時候,始終覺得它是有生命的。

無忌、開放的空間態度

在理想的大方向敲定後,接踵而來的是施工。羅建東一早言明他絕不負責施工,歐陽倩當時還不明所以,臨到她正式採買物料、接觸工人後才開始崩潰。

她面對著幾十頁的材料報價單一頭霧水,無法衡量其中的貓膩,也無法控制人工的出爾反爾、雞毛蒜皮,她發現自己完全無法用規章制度甚至於合同去安排工人,他們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這對於不習慣於數據分析和市井人情的歐陽倩來說完全是一種折磨,折磨到她想放棄這個改造,折磨到她一度下令全部停工。

然而事已至此,並不是逃避就能解決一切的,院子隔壁是一間名為「爵舍」的民宿,就如同北山慣有的風格般,它亦是從老房子重生而來。院子的主人黃麒,是一名擁有20年建築空間、施工經驗的業內人。

更為巧合的是他不僅是歐陽倩先生的中學同學,還是其初到珠海第一個合作的空間設計師。黃麒看著隔壁院子遇到的困境和歐陽倩的焦慮,主動從細節開始給出建議,最終承擔起了大部分施工的工作,六克集終於進入了有條不紊的推動中。

修補的過程極其繁瑣,整個工程中最大的改變就是所有窗、門結構的拉長,配合著民居慣有的挑高層高,顯得既明亮又開闊。

施工時這亦是最啰嗦的地方,民房在建築過程中使用了便宜的原材料,因此牆體很松,粗魯的工人在砸掉窗、門上方的牆體時,常常將著鄰近的牆體一起砸了,房子千瘡百孔。

而這是無法避免的,砸出的邊界大小不一、毫無規則,於是歐陽倩只能再讓工人用新的磚石材料一點點地補上,細細地抹水泥,直到抹出適宜裝窗欞門框的規矩圖形。

水電布線是一個既專業又細緻的工作,萬一有沒有考慮周到的地方,事後會變得非常麻煩。每隔每個落電、落水點都跟傢具陳列有關,尤其是一樓沖茶的水吧,則需要細緻地提前考慮到每一個用具、電器所需要放置的位置,這些大多是只能用經驗和想像來判斷,並沒有標準答案與課程。

在最後的設計中,對大門的定位引起了歐陽倩和羅建東的爭議,最終選用了歐陽倩的想法:希望院子保持一個足夠開放的狀態,全開的狀態,才能將她歡迎八方來客,無忌、大方的態度強烈地表達出來。

施工時這就意味著沒有面街的圍牆,整個院子退後半米,再利用鐵框種爬藤的半遮擋方式,以中軸固定的方式旋轉。大家可以從多處,隨意地進入這裡。

那年的雨水很多,颱風接踵而至,成為珠海歷史上的記憶,所有的工期都無奈地延後,歐陽倩也趁著休息的時候安靜下來思考著這一切。

接觸新的事物讓人們能發現新的自己,無論是潛能、不足還是心中的所想所求,在人生際遇的一帆風順時幾乎很難捉摸,就像歐陽倩離開自己如日中天的品牌設計行業,而選擇了一條有點陌生的道路,或許她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像有時人類卻是被時代和生活推著前行。

內容節選自《珠海》

文 | 李仕

圖 | 廖昀 謝燕玲 歐陽倩

微信編輯 | 小鯨魚

街 巷 | 乾南路:我在哪裡見過你

漫遊珠海 | 萬山島 :雲在海上,海在夢中

蔡瀾:反正都在變老,不如任性過生活

精彩詳情,請把我帶回家

珠海雜誌

zhuhai magazine

關注我們,過不一樣的生活。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銀杏葉泡茶可止咳?
在茶里是有記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