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想跟崇禎議和,為何即將滅國的崇禎反而不同意?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想跟崇禎議和,為何即將滅國的崇禎反而不同意?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帶領著農民起義軍,從湖北一路殺到山西,一路的進程都頗為順利。但在山西寧武關的一戰中,明朝軍隊奮力抗爭。李自成為了拿下寧武關,不惜一切代價,採用了人海戰術,最終拿下了寧武關,攻佔太原。但這場血戰也給李自成的軍隊帶來了極大的損失,有人勸李自成返回西安,休養軍隊,但被李自成一口回絕了。

李自成的農民軍起義確實是成功的,但李自成最終還是沒什麼雄才大略,小農的思想始終局限著李自成的眼光。李自成在寧武關折損大量兵力,但因眼看北京城近在咫尺,所以不願中途放棄。兵力空虛導致李自成底氣不足,因此到了北京城下,李自成就派出太監杜勛講和。

李自成建議大明和李自成分地而治,劃山西、陝西等西北一帶給李自成,剩下的土地還是由明朝掌管,但這些建議都被崇禎帝一口回絕了。此言並非空穴來風,許多史料中都對這段歷史有記載。對與國庫空虛的明朝來說,講和看似是最佳的解決方案,為什麼即將滅國的崇禎帝反而不同意這樣做呢?

從客觀條件來說,北京的城牆防禦系統非常堅固,北方的蒙古、也先、滿洲八旗等游牧民族都對這套防禦系統束手無策,更別說同為漢人的李自成軍隊了。憑手上僅剩的兵力,李自成自己也沒把握能攻下北京城。

從大明朝的主觀角度來看,明朝的立國宗旨就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且無論對與哪一個朝代,割讓國土對帝王來說都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明朝自然也不能破先例。

最後,從崇禎皇帝個人的想法上來說,崇禎帝雖然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但他還是儘力想挽救自己的國家和子民的。為了改善明朝的情況,崇禎帝做出了很多努力,儘管效果不佳,但說到底,作為皇帝的氣節還是要有的。從上面的觀點來看,明朝不答應議和還是有其道理的。

實際上,李自成的求和在正常的交戰中就不應該出現。戰場上拼的就是你死我活,哪有在馬上就要決出勝負時候,選擇「平局」的李自成想著得到了西北地帶,自己就算是建功立業了,不用把皇帝逼上絕路,這樣的眼光,這樣的格局,也註定了李自成最後的失敗。

參考文獻:《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她毫無法力,只因是姜子牙老婆而被「封神」,一直被人罵到了今天
客人炫技用綠豆砸死蒼蠅,他微微一笑,直接出手捏住空中蒼蠅後腿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