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首位殉國清將,被火炮擊中屍骨無存,敵國日本竟為他立碑

甲午戰爭首位殉國清將,被火炮擊中屍骨無存,敵國日本竟為他立碑

原標題:甲午戰爭首位殉國清將,被火炮擊中屍骨無存,敵國日本竟為他立碑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清朝慘敗告終,割地賠款,並失去對朝鮮的宗主權,是中朝兩國人民一段慘痛的歷史。


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日本襲擊清朝在朝鮮豐島海域的軍艦,中日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同年日本進軍朝鮮,朝鮮危在旦夕,請求宗主國中國清朝出兵支援,清朝派左寶貴率軍入朝,左寶貴何許人也?他就是今天的主角,甲午戰爭首位殉國的將領。


民族英雄左寶貴歷史照片


左寶貴(1837年-1894年),字冠廷,回族,山東省費縣(今山東省平邑縣)人,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父母均早逝,與二弟左寶賢、三弟左寶清三依為命,後投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等戰役,作戰勇猛,因戰功升遷,歷任地方官員,他治軍嚴謹,關心民生,深得朝廷內外稱讚,甲午戰爭爆發後,奉命率軍入朝,進駐平壤。


同年8月,左寶貴入朝,積極備戰,主張主動進攻,與此前駐軍牙山的清將葉志超約定南北夾擊日本軍隊,但葉志超平庸無能,貪生怕死,早已率領殘部敗退平壤,他竟然虛報戰功,謊稱勝利,朝廷為嘉獎他,任命他為駐平壤軍統帥,官職在左寶貴之上,敗將陞官,全軍皆驚!


民族英雄左寶貴(左)與清軍將領


同年9月,日本兵分多路向平壤進軍,左寶貴建議集中優勢兵力對日本軍隊逐個擊破,得到諸將同意,清軍迅速出擊,但到9月8日,葉志超得知日本一路軍隊逼近平壤,急忙調回部分出擊的清軍,因而失去了主動進攻的有利戰機,直接導致日本軍隊前後抵達平壤,9月14日,形成對平壤的合圍。


當晚,葉志超召集諸將商討對策,眼見日本軍隊來勢洶洶,葉志超和部分貪生怕死的清軍將領主張棄城逃跑,左寶貴憤怒地說:你們這些人要是怕死的話可以自行離去,此城就是我的墓冢!如今外敵入侵,正是我們報效國家之時,倘若不戰而敗,如何面對朝鮮和國家?「,左寶貴堅決反對棄城逃跑,其慷慨陳詞感動部分愛國將領,對葉志超的發號施令全然不顧。


平壤之戰


9月15日,日本軍隊從多個方向對平壤發起進攻,史稱」平壤之戰「,左寶貴清楚北面是日本軍隊主攻方向,親率清軍防守平壤北面的牡丹台一線,日本軍隊對牡丹台發起猛烈炮擊,清軍在左寶貴的指揮下頑強抗擊,一直戰至當天夜裡,牡丹台的多座堡壘被日本軍隊佔據,雙方均死傷慘重。


左寶貴眼見牡丹台即將失守,親自點燃火炮向敵軍還擊,清軍感其精神,拚死抗敵,正戰至激烈之時,敵軍火炮擊中了左寶貴,左寶貴血染鎧甲,心腹部下把他扶進城裡時,已是奄奄一息,隨後當場重傷而亡,成為甲午戰爭中首位壯烈殉國的將領。



朝鮮平壤牡丹台,左寶貴戰死之地

但戰鬥仍為結束,左寶貴戰死後,清軍無人指揮,日本軍隊攻佔牡丹台,左寶貴的心腹部下楊建勝帶著左寶貴的屍體從城門突圍,但日本軍隊已攻進城裡,猛烈的火炮正中楊建勝和左寶貴的屍體,瞬間灰飛煙滅,清軍將士冒著炮火,只找到他的一件血衣和一隻戰靴,左寶貴已戰至屍骨無存,而那位貪生怕死的葉志超,早已棄城逃跑。


左寶貴壯烈殉國的消息傳至朝廷,光緒皇帝感其忠義和愛國,追贈「太子少保」,賜謚號「忠壯」,光緒皇帝親自為其寫下御制祭文:方當轉戰無前,大軍雲集;何以出師未捷,上將星沉?並撥款在其家鄉修建了衣冠冢,敵國日本也深為左寶貴所敬佩,在平壤為他立了一座紀念碑,是唯一一個由敵國立碑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左寶貴的雕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皇宮 的精彩文章:

皇帝寵幸了一名宮女,宮女懷孕一年仍不產子,皇帝一怒將她餓死

TAG:歷史的皇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