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魏最悲慘的皇后,不恃寵而驕,卻死狀凄慘,以糠塞口,不是甄宓

曹魏最悲慘的皇后,不恃寵而驕,卻死狀凄慘,以糠塞口,不是甄宓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85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說起三國下場最凄慘的女性,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曹丕的妻子甄夫人,也就是世人常說的甄宓。畢竟她原本是袁紹的兒媳,後為改嫁曹丕,雖然受寵過幾年,並為曹丕生下了一兒一女,卻因曹丕喜新厭舊,遭到了冷落,之後更是因為一首閨怨詩,被曹丕賜死。甚至,曹丕在得知她的冤屈之後,因為迷信,下令在安葬她的時候,「被發覆面,以糠塞口」,使她到了陰間,也不能申冤。

其實,如果細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在那個時代,她算不是最凄慘。畢竟曹丕也曾為她而休棄過其他女子,而她之所以會受到曹丕的寵愛,除了因為孝順,能得卞太后歡心之外,只是因為長的漂亮。另外,她的兒子曹叡,從登基到去世,一直在為她鳴不平,她若死而有靈,也該感到欣慰了。可是,一個與她同時代的女性,比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遭遇了與她同樣的下場,卻沒有後人惦記。這個女子是誰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甄宓之後,曹丕的再一任正妻,也是曹魏立國之後的第一任皇后。她就是郭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留下名字的女子之一,她的名字叫做郭女王。《三國志》記載:「後少而後父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為字。」意思是說,她年少時便有奇才,於是得了這樣一個名字。或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郭女王的前半生過的並不順遂——年少失怙,流亡於戰亂之中,先淪為奴隸,後為宮人,最後才得到了曹丕的寵愛,有了身份和地位。

那麼她做出過哪些努力呢?為什麼說同樣的結局下,她比甄宓更悲慘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盤點一下,她得到曹丕寵愛之後,做過哪些事情。

一、助曹丕奪嫡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她年幼之時,便有驚人的奇才,雖然之後沒有得到正統的教育,她卻沒有像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反而愈加熟悉人情世故,更加聰慧了。因此,在曹丕奪嫡的時候,她為其獻計良多。《三國志》記載:「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也就是說,她是曹丕奪嫡成功的大功臣。

二、教養曹叡

曹丕賜死甄宓的時候,曹叡還僅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為了讓他得到更好的照顧,曹丕「遂立郭后,使養明帝」。而且因為郭后沒有兒女,一直將曹叡視若親子,從未苛待。正是因為樣,曹丕去世曹睿繼位之後,她被尊為皇太后,她的娘家人也得到了大量的封賞。也就是說,一直到曹叡登基之初,她與曹叡之間的關係,還是母慈子孝的。

三、約束娘家人

曹丕在位期間,她是最愛寵的人,沒有之一,為了立她為後,曹丕可謂力排眾議。然而,她從不恃寵而驕,不但不為娘家人求封賞,還對娘家人嚴加約束,甚至因為當時的女子較少,很多男子娶不到妻子,不許自己的外甥納妾。《三國志》記載:「後姊子孟武還鄉里,求小妻,後止之。遂敕諸家曰:『今世婦女少,當配將士,不得因緣取以為妾也。宜各自慎,無為罰首。」不管她是真的有這種胸懷,還是為了搏一個好名聲,最起碼她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不管是為妻,為母,還是作為一國皇后,她都是極為合格的,可是曹叡繼位之後,卻一直在懷疑,自己母親甄宓的死,與郭后有關,時常哭著逼問郭后,最後將郭后生生逼死,並在為其下葬之時,要求要完全按照甄宓下葬之時方式處理。使這樣一個奇女子,一個賢后狼狽且凄慘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曹叡之所以這樣對待她,大約是因為她陷害甄宓,並導致甄宓結局凄慘的緣故吧?曹叡為母報仇,也不值得抨擊。然而,小編並不贊成這一說法,畢竟因喜厭舊,而休棄或逼死原配,是曹丕能夠做出的事情,例如他寵愛甄宓的時候,就休棄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任氏,任甄宓如何勸阻,都沒能阻止。再者說,曹丕稱帝之後,後宮佳麗無數,郭后從未打壓過受寵的女子,反而教導她們不要恃寵而驕,可見她並非是一個為爭寵不擇手段的人。

當然了,這段公案一千八百年來,一直有巨大的爭議,這僅是小編的個人看法,大家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可以一起來討論一下。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三國悍將,剛出場便戰死,埋葬之地卻兩次助百姓渡過難關
三國被黑的面目全非的十大人物,一位皇帝,二位名士,七大虎將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