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股票 > 港交所公布新上市制度,香港資本市場迎25年最大改革

港交所公布新上市制度,香港資本市場迎25年最大改革

香港交易所$00388$2018年4月24日(星期二)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市場諮詢總結。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及集團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主持發布會,並介紹新上市制度的內容。

香港交易所今日4月24日發布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IPO新規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正式公布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諮詢總結中稱,新上市規則將於4月30日生效,正式接納相關上市申請。醞釀四年之久、也是近24年來意義最為重大的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即將落地。

今年2月23日港交所刊發了諮詢文件,此後共收到283份回應意見。港交所表示,整體而言絕大部分回應都贊成港交所的建議,沒有反對任何建議實質內容的廣泛共識。因此,港交所在進一步考慮所提出的問題並與證監會磋商後,決定大致落實《上市規則修訂諮詢文件》中的建議,僅作出少部分修訂。

這些修訂包括,在「同股不同權」即不同投票權發行人方面,諮詢結果決定不強制要求不同投票權的受益人(如創始人)只能持有不超過50%的相關經濟利益,同時也允許通過有限責任合夥、信託、私人公司或其他工具來持有不同投票權。諮詢結果也決定增訂上市規則要求,「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必須在上市文件、年報和中報中披露其不同投票權在什麼情況下會終止,並披露其採用「同股不同權」的理據以及股東相關風險。

在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要求方面,諮詢結果決定申請人必須要能展示其源自外購許可技術或外購核心產品的研發進度,也對上市前必須獲得投資來源的「資深投資者」和「相當數額投資」作出規定。其中「資深投資者」被規定為必須是港交所認可對象,而「相當數額投資」則依照市值大小,投資金額須達到其上市時已發行資本的1%-5%。

在海外上市新經濟企業來港申請第二上市方面,諮詢結果決定允許合資格申請,以保密的方式提交申請。

在業界關注的公司可否成為不同投票權受益人方面,港交所計劃在今年7月31日或之前另作諮詢,諮詢文件將尋求業界對於企業等實體是否應該,以及在怎樣的基礎上可以享有不同投票權的意見。

附現場部分問答:

提問:兩個問題,一個您剛才簡單給了一個估計,就是關於同股不同權,我想問一下對於生物科技公司你會不會有一個類似的預估,就是關於上市的數量。

李小加:我剛才上市的數更多是指生物科技公司。我個人的感覺,從數量上來說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數量會比較大,但是從規模上來看,可能是WVR公司的規模會比較大。

提問:所以您剛才說的那個是包括了同股不同權。

李小加:兩個都包括了。

提問:第二個問題您剛才講到關於內地和香港的關係。

李小加:我剛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內地市場是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如果在開放的過程中間,如果內地市場非常迅速開放的話,香港市場是不可能超越內地市場,上海市場也好,深圳市場也好,它背靠一個巨大的本土市場。他們今天只是一個內地市場,他們還沒有國際化,沒有完全開放,如果他們一旦要走向大踏步開放的時候,香港是不可能超越他們的,因為他開放,國際化方面跟香港一樣或者接近的話,那他還有國內的這麼大的市場,他有這樣一個天然的優勢。所以我就說如果內地市場開放速度非常快,幅度非常大的情況下,香港市場,有可能我們會更好,但是我們要做好更多的思想準備,是我們可能不如人家那麼快,發展那麼好。但是他的發展速度中間一定會給香港帶來大量的外溢價值,這個價值也使得新港能夠發展的非常迅速。所以我剛才講的就是說,內地市場如果大規模的開放改革的話,那它很快就能達到95分,只要它那樣開放的情況下,香港得到的外溢優勢,外溢出來的益處,香港很快能達到85分,我覺得這樣是一個非常好的定位。

但是如果內地在國際化上不開放,他在國際化這個方面打的分可能只能打到55分,那香港至少是60-70分,因為我們是國際化市場,但這個國際化市場我們是一個小市場,我們的背後是一個大的本土化市場,我們把它和國際化市場結合,不像是紐約、芝加哥、倫敦本身就是國際市場,我們是國際市場和內地市場相結合的市場,因此中國內地的市場只要還不是很國際化的情況下,那我們相對它來說肯定更國際化,但是在一個比較低水準的層面發展,還沒有把它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所以我們香港要保持兩個心態,一個是絕對量增長很大的,我情願要這樣一個發展前景,而不是內地市場不發展、不國際化,我是簡簡單單只是比他好,比它更國際化的市場,但是是一個低水平的整體市場規模上,我情願要那樣一種相對的劣勢,但是是一個高水平上的相對劣勢,而不是想在一個低水平上的相對優勢。這是我剛才講的這麼一個目的。

所以總而言之,我覺得我們香港這個市場,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而且一定要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選擇什麼樣的站位,站好了位置以後,你就能夠得到最大的優勢和益處。

提問:我是亞洲觀察的記者,您剛才講到很多公司跟您說過想要申請,可不可以告訴我這些是什麼公司?有的人說小米可能是有WVR結構的,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你是不是可以講一下你和小米公司的交流。另外這些規則,許多大陸公司在海外已經上市之後,可以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你是不是已經和他們進行接觸或者努力把他們吸引到香港來?

李小加:你問第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是帶著很迷人的微笑,你之所以笑,是因為你知道我不會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也以微笑來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和很多公司進行了交流,其中也包括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他們回家就會到亞洲來上市,我們看到他們有兩個上市機會,一個是完全回家,回中國,當然了如果是家裡願意讓他回去。第二個選擇,除了大陸之外,他們還可以在香港上市,到香港之後他們基本上就回家了,但與此同時,他們還會繼續享受到家和自由的雙重好處,可以繼續享受資金的自由流動的好處,以及我們給投資者或者發行人帶來的各種安排。

小米這個問題,我對具體公司不加評論,也不提出具體的數字,他們已經手中掌握了,我只是有一些概念。但是我不能在這裡談,因為他們管著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muworks 的精彩文章:

金融民工眾生相
基於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行業配置策略——金融工程專題報告

TAG:simu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