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雷軍承諾硬體凈利潤率不超過5%,小米的目標不是蘋果而是BAT

雷軍承諾硬體凈利潤率不超過5%,小米的目標不是蘋果而是BAT

小米靠硬體也賺不到錢,這個承諾更像是順水推舟。

4 月 25 日,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小米 6X 發布會上宣布,「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率,永遠不會超過 5%」。隨後,雷軍發布全員內部信,說明了自己的理由。

雷軍說,這一原則是小米未來的基石,小米也是全球第一家把硬體利潤限制在 5%的公司。

看起來,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承諾。但這並非小米為服務用戶而壯士斷腕,而是因為小米並不依靠硬體賺錢,也不想把自己在上市時候還被認作是一家硬體公司,影響市值。

小米的硬體利潤從來都很低。根據最近曝光的小米 Pre-IPO 融資推介材料,2016 年,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率不過 2.8%,而 2017 年,小米的總體利潤預計為 75.82 億元,利潤率預計也只有 6%。

根據推介材料,2016 年,小米收入 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但利潤率超過 40%。預計到 2019 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將超過硬體收入。

在推介材料里,小米說自己的日均用戶使用時間為 5.2 小時,超過微信。這一比對方式顯然不合理,但也能看出,小米想要對標的不是蘋果,而是 BAT。

關於小米上市的估值,有 680 億美元、1000 美元和 2000 億美元三個說法,哪怕以 680 億美元來算,小米的市盈率約為 57 倍——蘋果的最新市盈率不到 18 倍,兩相對比,小米太貴了。

想要獲得足夠的市值,小米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在內部信里,雷軍說小米是「以手機、智能硬體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言外之意是,不能用手機公司的估值方式來衡量小米,而要看看互聯網公司。

不過,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收入並非沒有瓶頸。互聯網服務的基礎依然是硬體帶來的用戶,但小米多數手機定位中低端,用戶沒有強大的付費能力。同時,小米依靠深度定製安卓系統來獲得收入的方式,在被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場也可能受到限制,因為在那裡它要面臨谷歌的競爭。

硬體凈利潤率不超過 5%,這是雷軍對二級市場講的第一個故事,這樣的故事,隨著競爭環境變化,在未來只會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火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能否改變「垃圾圍城」的困境?

TAG:花火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