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寅恪竟說李世民是鮮卑後裔?DNA技術揭開唐史書背後的歷史真相

陳寅恪竟說李世民是鮮卑後裔?DNA技術揭開唐史書背後的歷史真相

編者按:一直以來,關於開創貞觀之治與大唐盛世的李氏皇族的血統與出身,在網路上都富有爭議。比如不少人認為李唐王朝建立者是鮮卑人,甚至有人由此推定唐朝許多制度來自所謂的北亞(內亞),更有甚者,把唐朝的建立說成是來自中亞西亞的軍事力量對於東亞的勝利,李世民有突厥人血統等等。先不管那些強行給自己加戲的,今天主要說下李氏皇族的血統問題。

影視劇中唐代胡人舞女形象

唐朝李氏皇族的血緣爭論,如果不考慮南宋理學大家朱熹的那句:「唐源流出於夷狄。」,主要源頭還是大師陳寅恪的一句話:「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李唐氏族推測之後記》)

朱熹

說到這裡,其實大家要有個基本概念。當年受制於落後的考古技術和薄弱的科學基礎。歷史研究靠的還是翻故紙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於「戟」的形制考證。由於先秦時期沒有留下能夠證明戟外形的典籍,而後世的戟與先秦時期的戟形制差別較大,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歷史學家都搞不清楚戟的具體樣子,只能根據自己的想像去復原傳說中的戟,結果畫出來的復原圖千奇百怪。

民族族屬與血緣問題其實也是如此,隨著考古、人類學與DNA技術的發展,相關研究也一直在進步。因此若我們還抱著小一百年的觀點,豈不是太OUT了?而且陳寅恪真的認為李氏皇族是鮮卑人嗎?

想了解這個,先來說說鮮卑是個什麼概念?《史記索隱》引東漢胡廣云:「鮮卑,東胡別種」。范曄《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和帝永元中,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余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可見,鮮卑既有東胡人,也有北匈奴的余部,即更多是一個部落聯盟概念。由於鮮卑也像匈奴一樣南下掠奪人口,一些鮮卑化的漢人也以鮮卑自居,比如北齊高家。

那麼李家呢?按李淵自己的說法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後裔。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涼後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國後投奔南朝劉宋,任汝南太守。北魏進攻劉宋,李重耳以城歸降,遂又在北魏做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門鎮將,後改鎮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隨著遷居於此。李熙生李天賜,李天賜生三子,即李起頭、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這就是李唐王室的世系。這樣看起來似乎很清晰,但是有一點中間有缺環。

李淵

按《新唐書》的記載:重耳字景順,以國亡奔宋,為汝南太守。後魏克豫州,以地歸之,拜恆農太守,復為宋將薛安都所陷。

但是,當時的史料卻沒有李重耳的記載。「(元嘉)二十七年二月辛巳,索虜寇汝南諸郡,陳、南頓二郡太守鄭琨,汝陽、潁川二郡太守郭道隱委守走(《宋書·文帝紀》)」、「索虜大帥拓拔燾南侵陳潁,遂圍懸瓠城,太守陳憲保城自固(《宋書·南平穆王鑠傳》)」、「偽弘農太守李初古拔嬰城自固,法起、安都、方平諸軍鼓噪以陵城(《宋書·柳元景傳》)」、「後自盧氏入寇弘農,執太守李拔等,遂逼陝城。時秦州刺史杜道生討安都,仍執拔等南遁。及世祖(拓拔燾)臨江,拔乃得還(《魏書·徐安都傳》)」

陳寅恪

結果僅僅沒有這個李重耳紀錄,所以許多人就推斷李唐皇室是鮮卑人。先不說這個推斷的邏輯關係有多麼跳躍。其實仔細看的話,李初古拔的身份還有經歷,是不是和李重耳很重合?對於這個人,南朝紀錄的姓名很有鮮卑色彩是李初古拔,但是魏書紀錄則是李拔。考慮到在北魏孝文帝時期鮮卑人改漢姓,所以李拔更象是鮮卑化的漢人,而不是鮮卑人。對此,陳寅恪先生根據《魏書·薛辯傳附長子初古拔傳》(《北史·薛辯傅》同)「長子初古拔,一曰車輅拔(《北史》輅作轂),本名洪祚,世祖賜名」,認為「李重耳父子事實皆與李初古拔父子事實適合」,認可李家是被賜鮮卑名的漢人之後,但沒有咬死。

北魏孝文帝

因為陳寅恪先生認為李唐皇室很可能是趙郡李氏徙居柏仁(今河北隆堯西南堯山鎮)的「破落戶」之後裔。而且根據《唐會要》記載:獻祖宣皇帝諱熙葬建初陵(在趙州昭慶縣界),儀鳳二年五月一日追封為建昌陵,開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詔改為建初陵。懿祖光皇帝諱天賜(宣皇帝長子)廟號懿祖,葬啟運陵(在趙州昭慶縣界)。大家看到這也就能看出來唐朝皇帝可考的祖陵在河北一帶。

所以說到這,基本上可以排除李家是鮮卑人的結論了。雖然涼武昭王的後代可能性打了折扣,但是按陳老的說法,好歹也是趙郡李氏的旁支。

隆堯縣趙郡李氏會館

至於李唐是鮮卑大野部改姓的說法,其實更不架不住推敲。當時西魏時對漢族大族通過賜姓來拉攏,當時李虎、閻慶都被賜姓大野;李弼(李密曾祖父)、李穆跟李虎一樣姓李,卻分別賜姓徒何、拓跋。而後來這些人也都改回本姓。

影視劇中拓拔族形象

而且,得益於考古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一些鮮卑人的遺傳樣本得到解讀。根據復旦大學的檢測,確定拓跋鮮卑貴族元威遺骨的YSNP遺傳類型為C2北支。這與之前吉大測試出的鮮卑遺址古DNA數據吻合。基於當代人的遺傳調查顯示,這個類型主要分布於北方草原地區,如在哈薩克的哈薩克人佔11.11%,內蒙古海拉爾的蒙古人中佔9.26%,在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的阿勒泰人中佔12.50%,鐵列烏特人中佔9.09%,而在漢族人中分布較少。在目前的李姓樣本中,C2北支的類型也不多。考慮到李唐皇室作為統治中國將近300年的皇族,而且李家從西魏時代就是大族,那麼在現在李姓人群中必然有相當大比重是李唐皇室後裔。因此,既然C2北支這個類型在李姓人群中比重不大,也基本可以排除李唐皇族是鮮卑人的可能性。

所以一方面所謂「李唐胡人論」在陳寅恪先生的正式著作中並不成立,只是某些人對陳寅恪先生的一些想法進行斷章取義或歪曲。而根據考古與DNA也可以排除李唐皇室的鮮卑人身份。總之,那些堅持鮮卑說的還是洗洗睡吧。

參考資料:

[1]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2] 陳戍國 唐代宗法觀念與傳承製度──兼論李唐皇室氏族問題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 1 (1) :12-18

[3]韓昇 隋代鮮卑遺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武俠小說有多坑傳統武術?會不會吹和能不能打其實都是生意經!
解讀電影《黑豹》里非洲冷兵器原型,瓦坎達的武器是真實存在的嗎?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