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拍掠影——上海風貌攬勝

航拍掠影——上海風貌攬勝

若要總攬上海風貌,盡收浦江風景於眼底,從高空采俯瞰視角,或許不失為最佳之選。近代上海面貌日新月異,次第而起的大廈高樓不僅支撐起申城天空,亦是人們登高覽勝的理想場所。攝影家們則因建築的高度,從而能以俯瞰角度,用鏡頭捕捉到別樣的美景。然而,限於高度有限及位置固定,高處所攝的俯瞰風光照終究有美中不足之處。

真正將大上海的萬種風情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航攝照片。顧名思義,航攝照片是在航行空中時所拍攝的地面照片,身處高空拍攝城市概貌,取景範圍之廣、拍攝角度之靈活,都是高樓俯瞰照所不能比擬的。航空是此類照片有別於一般照片的關鍵元素,也是拍攝此類照片最根本的依託。可以說,航攝照片的產生得益於航空事業的勃興。

上海航攝照出現時間並不算早,今天所能看到的近代上海最早一批航攝照大多拍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雖也有更早的照片,但實屬鳳毛麟角。究其原因,上世紀三十年代,正是上海近代航空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是航空工業、民用航空還是民間的航空氛圍,上海都屬全國之翹楚。若要評選中國近代航空城,非上海莫屬。航空事業既盛,航攝照片的拍攝也就水到渠成了。

法國飛行家環龍(Mons Rene Vallon,1880-1911)

墜毀的環龍飛機殘骸

環龍是最早來滬作飛行表演的外國飛行家。1911年1月,他帶著兩架法國飛機來到上海,在江灣跑馬場表演過幾次,都獲得了成功。在5月6日的表演中,飛機發生故障,中途熄火,不幸機毀人亡。他是在中國第一個為飛行遇難的飛行家。

1930年海軍飛機製造處所造飛機

海軍飛機製造處原本設在福州馬尾,1931年遷至上海高昌廟,併入江南造船所。海軍飛機製造處是我國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工廠,主要製造水上飛機。這些飛機的性能同外國飛機相比也不顯遜色。上海在1927年就已建造虹橋航空工廠,海軍飛機製造處的併入使上海的航空工業實力大為增強。

鳥瞰龍華機場

中國航空公司廠房,屋頂漆有公司英文名稱縮寫

歐亞航空公司的十九號飛機

上海的龍華機場曾在一段時期里容納了當時中國兩大航空公司:創辦於1929年的中國航空公司與創建於1931年的歐亞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由中美合辦,主營國內滬蓉、滬粵、滬平三條航線;歐亞航空公司是中德合資,主要經營由中國通往柏林的歐亞航空郵運。

兩家公司都將總部與飛機倉房設在上海,開闢的航線也皆以上海為起始,一是因為上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適於航運中轉銜接,二是由於上海作為遠東經濟金融中心,對於航運的需求亦特別突出。而上海也借兩家航運公司之東風,躍升為全國民用航空中心和樞紐。

上海江灣的獻機典禮

1932年至1933年,在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航空熱。社會各界秉持孫中山的「航空救國」思想,紛紛成立航空愛國組織,並解囊捐買飛機。上海民眾捐機6架,數量列全國各省市之冠。

「天廚」號(左)和「天廚副號」

上海天廚味精廠在1933年支援過抗日的十九路軍,日軍飛機肆無忌憚的轟炸給員工們留下極深印象。在徵得老闆同意下,味精廠同仁們向捷克容克斯廠訂購了一架K-47型全金屬戰鬥機,命名為「天廚號」,捐給政府;將捷克廠方附贈的小教練機命名為「天廚副號」,送給中國航空協會的飛行社。

李霞卿照片

李霞卿藝名李旦旦,14歲時在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玉潔冰清》中成功出演女主角的妹妹,此後在多部影片中擔任主角或重要配角,成為名噪一時的影星。後退出影壇隨夫赴歐洲讀書,並在那裡學會飛行。因在一次突發事件中沉著冷靜的表現而名揚國外飛行界。回國後她曾在上海作精彩的飛行表演,引起轟動。從影星到飛行家,這是李霞卿個人的成功轉型,亦可看作航空對上海的浸潤。

相比其他類型的照片,航攝照片更能奪人眼球,因為它們所採用的視角以及呈現的內容都是人們平常難以體驗到的。然而航攝照片的魅力不止於此。對於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會帶來不同的收穫。閱讀航攝照片,人們首先獲得的是一種「一覽眾山小」的空間感。

上海的航攝照片,儘管拍攝年代不同,但都能在第一時間使人感性地把握當時這座城市的輪廓。如果綜合同一時期的航攝照片,則整個都市的面貌不難瞭然於胸。除空間感外,航攝照片還能直觀地展現在歲月流逝的同時歷史的傳承與巨變。通過航攝照片對比新舊上海,帶給人的不僅是視覺上的衝擊,時代的滄桑與凝厚亦躍然映現。這些航攝上海的照片,無不散發著空間的美感,流露出時間的質感,往往能引發閱讀者的共鳴,激起對畫面里城市的興趣與熱愛,轉而對現實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與憧憬。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上海的兩家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和歐亞航空公司曾先後對上海進行過航拍活動。從當時拍攝並留存至今的照片來看,外灘、跑馬場(今人民廣場)、蘇州河畔、南京路等上海地標性景觀最受當時拍攝者關注。即使在今天,這些風景仍然是攝影師無法略過的題材。或許把新舊兩組照片作一一對比是個不錯的形式。通過對比,新舊照片間的差異也許就不僅是色彩的有無、視角的異同等直觀的顯現了。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外灘,上空行駛著當時的民用航機

今日之外灘

數十年過去,外灘不遠處的蘇州河北岸已從昔日的遍地平房變成今日的高樓林立,而外灘卻依然是那個外灘,那個擁有萬國建築博覽群、成就了如畫的上海的外灘,那個交織著變幻與深沉、血淚與歡聲、恥辱與輝煌的外灘,那個承襲了太多光榮與夢想,並必將延續經典和傳奇的——外灘。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跑馬場

今日之人民廣場

跑馬場,這塊曾經的外僑樂園,現在是國人的公共空間,是不折不扣「人民的廣場」。並不十分空曠的廣場內矗立著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城市規劃展示館等個性鮮明的建築,它們各自擔負著重要的城市功能,成為本地市民的精神領地和展示上海的形象窗口。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南京路

本世紀初南京東路步行街上遊人如織

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之美譽的南京路是近代上海城市變遷的縮影,上海許多新事物都誕生在南京路外灘一帶。南京路也一直是名特優商店和老字號的薈萃地。二十世紀末,南京路向國際一流商業街邁進,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一次改造——建成東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的步行街,進一步突出「購物、旅遊、休閑、商務、展示」等五大功能。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州河畔

今天的蘇州河

視角相似的兩張照片中流淌著一條河的前世和今生。蘇州河,這條同時沉澱了上海的傳說和垃圾的母親河,在度過了幾十年蓬頭垢面的黑暗歲月後,又再度尋回清麗秀美的本來面目。

昔日的徐家匯地區

今天的徐家匯商圈

因徐光啟得名的徐家匯,今天是名副其實的財源匯聚之地。高檔購物商場、辦公樓宇以及龐大的地下商城支撐起繁華的骨架。那個雞鳴田連阡陌、教堂鐘聲悠揚的徐家匯則早已沉睡在人們記憶深處。

航攝照片的用途廣泛,除作為攝影藝術的一環外,也被運用于軍事、交通建設、水利工程、生態研究、城市規劃等方面。然而航拍照片也因能包容大量機密信息而鮮被刊布,致使記錄近代上海風情的航拍照只有極小一部分流佈於世。所幸的是,步入新世紀後,上海市政府精心組織航拍活動,填補了上海長期以來缺乏反映城市新貌的航拍照片的空白,使世人得以一睹這顆東方明珠的動人風采。

航攝照以獨特的方式聚焦地面,使更多的人得以超越平面視線,來認知和感受熟悉而又陌生的風景。要解讀上海的高度和速度,輝騰與發展,航攝照是絕好的手段,從這些航拍照中,能夠觸碰上海的脈搏,感受上海的呼吸,領略百年滄桑後依舊海納百川的東方魅力。

陸家嘴金融中心

陸家嘴吸引了包括世界著名的花旗銀行、富士銀行、滙豐銀行在內的上百家中外金融機構在此落戶,外資銀行資產總額超過二百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流金之地。東方明珠與金茂大廈支撐起陸家嘴的輪廓,它們作為浦東乃至上海的象徵,向世界展現東方的實力、魄力與魅力。

淮海路商業街

淮海路是上海最具時尚風情的街區。紛起的高樓大廈改變了街道的形態與商業結構,卻始終難掩它的貴族氣息。雖不及南京路擁有眾多名店老店,但淮海路在上海人心目中佔有特殊位置,時代精神的傳承無疑是它永葆青春的秘訣所在。

延安中路/南北高架

延安中路高架與南北高架的交匯點,是上海「申」字型高架交通網路的中心。縱橫交錯的道路傳送著城市的脈動與活力。

南浦大橋

黃浦江面上,南浦、楊浦、奉浦、徐浦、盧浦等大橋一座接著一座,在浦江上空畫出雄渾的弧線。宏偉的大橋加上地鐵、隧道,讓浦東浦西不再天各一方。

上海科技館與東方藝術中心

形似蝴蝶蘭的東方藝術中心,其設計者稱靈感出自中國,但設計手法卻有著強烈的異國情調;美籍華人劉曉光設計的上海科技館也與之相似。眾多的外籍設計者為上海奉獻傑出的智慧與才華,為上海文化的國際性提供著佐證。

萬人體育館與八萬人體育場

能容納18000名觀眾的上海體育館落成於1975年,當時曾有媒體興奮地報道:「一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萬人體育館,在上海誕生。」不想20餘年後,馬鞍形的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就在身邊建成。而一時經典的「萬體館」更名為「上海大舞台」,仍然是上海最重要的體育休閑娛樂場所之一。

松江大學城

北臨佘山、南靠松江鎮的松江大學城是一個由多所高校組成的綜合性大學園區,可容納4萬至5萬名學生。上海是全國第一個高等教育入學率超過50%的城市,有著深厚教育傳統的上海,正在向更廣闊處伸展巨大的能量。越來越多的高校向近郊拓展,不僅舒展了教學環境,也為教育基地的所在地區創造出產業發展的契機。

浦東住宅區

1843年上海開埠時城市人口約20萬,今天已超過2000萬。流動不息、不斷更新的上海人從四方湧來,支撐起城市經濟的發展,為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注入活力與生機;而上海也不斷改善城市居住環境,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笑迎四方賓客。

城市綠地

如果說道路是城市的血脈,建築是城市的骨肉,那麼綠地就是城市的呼吸系統。它改善的不僅僅是城市的空氣質量,更重塑著城市美麗的容顏,調節著城市生存的節奏。

市區老宅

上海有為數眾多的優秀歷史建築。如今,成片的民居也進入了近代保護建築名單。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但這些生動見證著歷史的普通老宅,被置於更開放的環境與更精心的呵護之下,有機會向世人慢慢敘述曾經的歲月與風華。

龍華寺

龍華寺相傳建於公元247年,是上海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的佛教寺院。時至今日,每年的農曆三月,龍華寺香汛、三月半廟會及三月桃花會盛極一時,香客、商賈、顧客和踏青賞花者紛至沓來。在一睹龍華寺雄姿後,誰還能說上海沒有悠久的歷史?

上海——璀璨的東方明珠

從蘇州河到黃浦江、從石庫門到金茂大廈、從外灘到陸家嘴……對上海的驚鴻一瞥,也許已能概括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卻包容不下她的未來。因為上海,這顆璀璨的東方明珠,註定要在明天閃耀更為燦爛奪目的光芒!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上海歷史文化,敬請關注公眾號:上海年華。告訴你最有品味的上海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年華 的精彩文章:

黃金榮的私人花園——黃家花園往事

TAG:上海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