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不是綜藝,綜藝般的美好只能是大多數人的「嚮往」

生活不是綜藝,綜藝般的美好只能是大多數人的「嚮往」

文 │ 崔百珎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讓很多人開始懷念甚至憧憬「慢悠悠的生活」。然而,大多數人並未選擇離開節奏緊張的生活方式,只是內心深處的嚮往仍會推動該群體,做出僅有的改變——例如,集中關注「一人食,也不將就」,「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等有關於生活方式的話題及內容。

因此,各平台聚焦慢生活的節目集中出現,甚至形成了「慢綜藝」風向,儼然一大主流綜藝品類。當眾人對於「慢悠悠好好生活」的人生愛而不得的時候,與之相對應的綜藝節目,受關注程度得以大大加深。

某網路媒體採訪《嚮往的生活》總導演王征宇

2017年,江蘇衛視有《三個院子》,東方衛視有《青春旅社》,湖南衛視有《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等幾檔節目,無論在節目播放量上,還是與之相關的話題討論度上,都收穫了不俗的成績。

而今,《嚮往的生活2》雖然才播出了一期正片,豆瓣評分就超越了第一季的7.3分,榮獲8.2分的高分。

風景優美、後期可愛,

悠閑有趣的人生誰都嚮往

《嚮往的生活》第一季的拍攝地是北京城郊的一戶村落。背山而建的素色正房,加上院落里寬闊的木質休息台,以及屋內、屋外都返璞歸真的「坐式」生活方式,都頗有些異國院落的意味。

在已經播出的《嚮往的生活》第二季中,觀眾可以看到「搬遷」去了江南的「蘑菇屋」,不僅有著山清水秀的好風光,連「蘑菇屋」都升級了。新住址背山面水,有著二層小樓,甚至連圈羊的地點都既乾淨又整潔。整個院落的風格與同村的中式住宅相比,更具文藝氣息,也更具使用價值。

有網友說,《嚮往的生活》里漂亮、實用的房屋一看就價格不菲,一片片的優質土地也是難得,所以,能有財力過上這樣生活的國人,多半是財大氣粗的「土豪」。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節目並沒有大多數人背負著的強大生活壓力,而貼合了廣大想要跳脫出現狀的受眾的期待。

與美如畫的風景相輔相成的還有節目後期,俏皮活潑的手繪風格的小動畫、靈動鮮活的配樂、配音,都給《嚮往的生活》整個節目的畫風拓展出一個可愛的維度。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嚮往的生活》後期效果穩定,無論是腦洞大開的手繪特效,還是放大了嘉賓某一特質的剪輯處理,整體和諧的拼接處理都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觀看體驗。

在節目的設定上,《嚮往的生活》中呈現出來的生活方式,與大眾認知中的農村生活並不完全一致。節目中,沒有沉重的生活負累,沒有意料之外的重大事件發生,也沒有工作中的瑣碎事件。嘉賓們要做的就是在四季三餐中,認真做好手邊的事;跟親朋好友吃愛吃的美食,聊想說的話題,迎來送往中儘是一腔歡樂。

但是,這樣一檔猶如「桃花源」一般設定的節目中,也有接地氣的一面——節目中出現的食材、食物,十分家常。黃磊作為節目中的「主廚」人設,可以利用常見的食材製作出家常又誘人的食物。

GIF

例如,在第二季伊始,黃磊就用一團白面、一把香蔥,做出了一道杭州特色小吃「蔥包檜兒」。相比較於同為「慢生活」系列的韓國綜藝《三時三餐》中的食物部分的呈現,《嚮往的生活》倒是沒有辜負背靠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黃磊一個人就能做出「滿漢全席」的功夫,真就是這檔節目十分吊觀眾胃口的一大看點。

《嚮往的生活》在廣大觀眾中,能取得高度認可離不開節目要素的穩定——黃磊的一手拿手家常菜。相比較於美食匱乏的國家和地區,中國特有的五花八門誘人垂涎的菜品、食物,絕對是助推《嚮往的生活》靠近精品同類型綜藝陣容的一大利器。

是逃離舊生活,還是創造新生活?也許,並不需要聚焦於生活方式的節目做出一個終極評判。怎麼協調節目的娛樂屬性、欣賞價值,與觀眾心中分量更重部分的認同感如何平衡,才是生活方式類節目本身的立足之本。

往日「抄襲」爭議不再,

第二季「江南篇」風格初現雛形

同風格作品,躲不開被大眾拿來比較的命運。《嚮往的生活》第一季推出的時候,也有不少韓綜粉將其與珠玉在先的《三時三餐》作對比。大家從節目立意、場景布置、嘉賓人設、流程環節等各個維度去做比較,隨之而來的是觀眾們高呼「抄襲」的結果。

據悉,《嚮往的生活》節目總導演王征宇之前曾經是浙江衛視宣傳總監,曾經參與過的項目有《爸爸回來了》《奔跑吧兄弟》。後來,他還參與過《極限挑戰》的項目。而《嚮往的生活》第一部,可以稱作是他作為總導演職責的第一個作品。第一季的時候,面對觀眾對於節目組「拿來主義」的聲討,他也曾給過回應。

「到現在為止,《三時三餐》我只看過第一季第一集,因為不敢看,怕會陷入到他們編劇思路當中。只是說在有做烏托邦節目想法時,《三時三餐》、日本《自給自足》、或是《小森林》這樣電影的成功,確實給了我們做這類節目的一個信心,但三時更多表達的是人與食物關係,我們本質表現還是希望更多去講述中國社會裡的人與人的關係。每期一個主題的故事標題,每期講一個小小的道理,述說一種人與人的關係,無論是老友記,還是母與子,還是同學會,都是一個故事,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通過鏡頭語言和剪輯線把每集的這個故事和道理講明白。」

此前,節目組在官方微博上也發出過一條相關微博,這條微博至今還在該微博列表中。

時間,永遠是治癒一切的「特效藥」。

現在,《嚮往的生活》播出到第二季,口口聲聲大喊「抄襲可恥」,「拿來主義要不得」的觀眾早已寥寥無幾;相反,國內觀眾對於《嚮往的生活》喜愛已經漸漸成為「習慣」,在第二季節目僅播出「先導片」之時,就有不少觀眾表示了期待。

不同於第一季時,三位常駐嘉賓在北京密雲某村莊里,從夏天過到冬天的長時間拍攝,已經沒有招商和播出平台顧忌的《嚮往的生活2》,將會拍攝約一個季度的時間。而一個衛視平台外加兩個主流視頻平台播出的形式,也讓更多國內觀眾越來越多的接納了這檔節目。

新一季的《嚮往的生活》,在原有三位常駐嘉賓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一個新晉走紅的「演技小生」彭昱暢。這個「蘑菇屋」中的「新晉老幺」目前階段看上去,手腳麻利、聽話、愛乾淨的人設已經閃現了。

相比較於能夠掌握各種菜式的「黃小廚」,勤勤懇懇「里里外外一把手」的何老師,以及「有才華但是蠢萌,想脫單但不會撩妹」的劉憲華,彭昱暢如果要走「乖弟弟」人設,不會跟任何常駐嘉賓人設重合,反而還有可能出彩。

煙雨濛濛中品江南的特色小吃,在江南特有的田間地頭做農活,無憂無慮不考慮生活的重負,終日只考慮每天吃什麼、接待哪位摯友......這也許是大多數背負著生活重任的觀眾們,心中憧憬了一萬遍卻從未能實現的狀態。而《嚮往的生活》剛好踩准了這個風口,才有了凝聚更多觀眾的「超能力」。

結語

《嚮往的生活》收視、話題雙豐收的結果,並非是不勞而獲就能夠達成的。該節目在基於探討生活方式的維度上出發,在飲食結構、家常菜式上,貼近國人日常水準的做法,加強了觀眾觀看這檔節目的「代入感」。

然而,《嚮往的生活》作為一檔有趣味性的綜藝而非紀錄片,在追尋一定節目效果的前提下,它不夠生活化的「桃花源」效果順勢而生。但是,在不同的受眾群體眼中,這一特質的出現帶來的觀看體驗並不完全一致——有的觀眾認為節目的綜藝性很強,看上去趣味十足;也有觀眾認為節目的設定脫離了當下國情下的田園生活,缺乏真實性。

此外,被部分觀眾聲討「拿來主義」的聲音,也不再頻現。《嚮往的生活》似乎在內容的逐步微調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國民度越來越高的國產綜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朵網路影視 的精彩文章:

全面解讀超級網綜元年—《2017年網路綜藝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重磅發布
老劇復播,視頻平台集體上演「回憶殺」

TAG:骨朵網路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