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管保健品行業刻不容緩

嚴管保健品行業刻不容緩

最近,隨著鴻茅藥酒事件持續發酵,中國保健品的廣告及安全性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4月16日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此事作出回應,要求內蒙古責成鴻茅藥酒就虛假廣告問題做出解釋,並且已組織有關專家,對鴻茅藥酒由非處方葯轉化為處方葯進行論證。據了解,目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均已介入此事。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可以確認的是,對國內保健品市場亂象加強監管已迫在眉睫。有關部門必須從鴻茅藥酒事件中吸取教訓,下狠手整治行業亂象。

鴻茅藥酒因持續多年的廣告轟炸,可以說盡人皆知。根據央視市場研究媒介智訊(CTR MI)數據,2016年,中國電視廣告投放額排名中,鴻茅品牌(包括酒精飲品、活動、商業及服務性行業等)以150億元投放額拔得頭籌,同比增長96.4%。

與此同時,醫學界和公眾對鴻茅藥酒的質疑和批評已非一日,然而鴻茅藥酒至今卻屹立不倒。根據對各地葯監局最近十年公告的不完全統計,鴻茅藥酒曾被25個省市級食葯監部門通報違法,總數達2630次,還被暫停銷售數十次,違規理由包括誇大產品適應證、功能主治,含有不科學地表示功效斷言、保證,「鴻茅藥酒,每天兩口」的廣告語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弔詭的是,一方面,國家三番五次對保健品產業進行整頓,各地食葯監管部門也不斷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另一方面,內蒙古食葯監管理局卻一路為鴻茅藥酒廣告「開綠燈」。

鴻茅藥酒之所以會得到地方有關部門的如此「厚愛」,從內蒙古涼城縣的實際情況中可能會看出端倪:今年1月16日,涼城縣長在該縣人代會上做縣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7年,涼城縣全年GDP是80億元,而就在2017年10月底,鴻茅酒廠年銷售規模超50億元,佔全縣GDP六成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可能早已深入涼城縣各級政府部門的內心。於是保護這樣的納稅大戶就理直氣壯、順理成章了,甚至不惜出動警察跨省抓捕發文醫生。

用專家的話說,鴻茅藥酒案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法治標本,其意義早已超過當事雙方的是非曲直,這個案件是驗證中國司法系統能否為公眾提供強大而堅韌體系保障的標尺,更是檢驗決策者如何讓公眾增加對法律的信仰和對法治信賴的執政試題。

中國保健品行業的病態發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有2600多家,從業人員600多萬人,產值超過3000億元。與此同時,保健品市場不僅產品品質良莠不齊,而且營銷環節也存在諸多失范之處,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欺騙忽悠、過期變質、變相強賣等現象不時被曝光,屢遭輿論詬病。有媒體指出,不少保健品廠商把心思主要花在營銷上,熱衷於炒作各種高科技概念,極盡宣傳鼓吹之能事,結果往往是哪些保健品廣告做得最多,在市場上就賣得最火。還需要提醒的是,近年開始興起、專門坑騙老年人的保健品已在全國遍地開花,老年人上當受騙的事件頻頻出現,產生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中國的保健品企業,從一開始就陷入「低研發投入、高廣告投放」的怪圈,鴻茅藥酒就是中國保健品行業畸形發展的最好註解。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大眾對自身的健康日益關注,中國百姓的健康消費逐年攀升。同時,伴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人們對保健品的需求更顯得十分旺盛,巨大的市場空間已經顯現。但是,發展好保健品行業並非易事,目前中國本土保健品企業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從口碑到服務都存在阻礙行業發展的各種問題。

為此,一方面,保健品生產廠家、經銷商、從業人員應主動摒棄忽悠、欺騙、摻假等違反商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短視、自殘行為,培育不靠忽悠靠品質、不靠奇招靠信用的行業聲譽;另一方面,應強化法治和信用機制的作用,把保健品經營活動關進法律與信用的籠子,徹底扭轉保健品市場混亂無序的局面,為保健品企業發展鋪平道路。

更重要的是,政府監管要切實到位。中國的食品與藥品安全問題之所以頻發,既有政府管理的原因,也有懲罰機制的原因。在國內,造假的企業違法成本大多太低,如果再加上地方保護,就更不易被規範。

對於此次鴻茅藥酒事件,監管部門再也不能因為地方利益予以姑息。只有讓違法的企業傾家蕩產,才有可能制止住市場亂象。

編輯:錢馨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觀察報官微 的精彩文章:

因機器人而喪命的他們:歷史進程的必然與偶然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誰能成為最有錢途的公司?

TAG:企業觀察報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