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襲警更可怕的是低劣的宣傳思路

比襲警更可怕的是低劣的宣傳思路

這幾天一則襲警的新聞引發關注,除了嫌疑人的彪悍之外當事警隊官方在自媒體的宣傳口徑更讓人咋舌。明明是襲警行為,怎麼就成了宣傳中的「忍辱負重」?

這則宣傳似曾相識,在很多襲警案件中都能見到,甚至是很多警隊管理層慣用的宣傳套路。

這種低劣的宣傳套路令人厭惡,其對當事民警合法權益的漠視,對整個警隊士氣的打擊比襲警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襲警行為傷害的是民警的身體,這種宣傳則傷害了民警的心。

任何一名在一線執法的民警都需要得到有力的心理支持。然而,這種宣傳讓人無比心寒。

這種宣傳不僅沒有凸顯警隊的魅力,反倒暴露出諸多弊端:

1模糊了違法者的法律責任,違背依法治國的要求

「忍辱負重」強調的是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而暫時忍受屈辱。這與警察執法沒有必然關聯。在執法過程中,相對人如果辱罵、毆打警察,這不單是對警察個體的侵犯,更是對國家法律尊嚴的侵害。此時警察和警隊要做的不是「忍辱負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應該是依照法律嚴格執法。任何對違法犯罪嫌疑人的姑息遷就都是對法律的踐踏,都是對公共秩序的破壞。警察之所以是執法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對違法犯罪者依法處置的權力。這種法律授權是執法的客觀需要。警察不能濫用執法權,但也無需對違法者「忍辱負重」。執法時,任何一名警察的身份都是執法者,侵犯他就是侵犯國家法律。說到這,有必要吐槽一下:哪個法盲的「創新」,把警察的名字印在警服上?警服上用警號不用名字是為了淡化執法時的個人身份,以此強調執法者代表國家機關執行法律的權威性。

依法治國不僅要求公民要自覺守法,更要求執法者依法執法、執法必嚴。提倡「忍辱負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其實是在淡化違法者的責任,也降低了執法者的權威性。這與依法治國的要求不符。

公民守法的行為是教育和引導出來的,不尊重執法者的習慣是慣出來的。

2暴露出管理層對民警個體合法權益、警隊士氣的漠視

襲警行為對民警的身心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傷,對警隊的士氣也會有較大的影響。民警會通過管理層的表態感知到組織對此事的態度。關愛民警不僅體現在平時組織點集體活動、做個體檢,更體現在襲警行為、出現執法爭執這樣的關鍵時刻。相信大家都記得前段時間香港警務處處長關於「七警」案件的那封信,字不多,卻飽含關愛之情,對全體警隊和涉案人員家屬的關愛、支持清晰可見。一封信,寥寥數語,起到的鼓舞作用遠超文字本身。作為一支有紀律、講合作的團隊,遇到問題時能夠保持一致的態度和信心非常重要。在執法時遇到侮辱謾罵,回頭還要聽到令人心寒的「宣傳口徑」,這樣違背常識、缺乏人性的做法只會產生更多的負面作用——那麼認真幹嘛?出了事里外受氣!

每個警隊管理者都應該好好想想怎樣激勵和保持士氣?!不要忘記,只有每名警察都能得到切實的關愛時,他才具備忠於職守的前提條件。只有每名警察都能得到強大的支持時,執法的質量才會提升。

3顯示出對輿情管理的笨拙

這種宣傳思路的實質是面對媒體時的僵化思維、套話思維、官話思維。雖然進入21世紀,進入了高度互聯的信息化時代,但管理層和宣傳部門的思維仍然停留在數十年前。面對媒體,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正確、合理的表達,反而常常低估公眾的智商,錯判網民對襲警案件的立場,把原本不應成為輿論焦點的事迅速而高效的推上了輿論關注的高峰。

近幾年來每當有「忍辱負重」報道出現的時候,網民都表現出明確的是非觀念,對這種宣傳的愚昧無知非常反感,很多網民更是指出警隊在處理中的各種不足。顯然,真正讓人著急的是警隊管理層里某些人的智商、網商,而非網民。也不知道每年在培訓班裡聽到的那些輿情管理的講座起沒起作用,反正遇到事的時候他們總能成功的把自己弄成教科書里經典的反面事例。這個也真不容易。

4顯示出某些關鍵少數缺乏擔當、缺乏是非觀念

為什麼總有管理層會授意宣傳部門發出這樣的文稿?

說到底,警隊里某些關鍵少數關心自己烏紗帽甚於襲警案件本身。「事情發生了,先發個稿件至少不會錯,我表態了,至於是非幾何,後面慢慢調查,具體結果怎樣,到時再說。但我現在回應很及時啊,萬一我定性定錯了那就得擔責任了」,或許這就是這些人的邏輯。為了所謂的「穩妥」能夠犧牲常人應有的是非觀念和基本判斷力也確實沒誰了。能做到這種事的人一定是「深謀遠慮」的,以至於好多考慮是你我這等凡人根本看不到、想不到的。我就不信,連基本是非觀念都不具備的人能有所作為?組織把你放在那個位子上,不是看你有多少常人不具備的「深謀遠慮」,而是看你對責任的擔當。

最後強烈建議那些關鍵少數、管宣傳的人去訓練場、去交警隊、去派出所,塌下心來觀察一下一線民警需要怎樣的支持!順便好好學學互聯網和輿情管理的知識,更要好好學習法律知識。別總干不懂法的事兒。

歡迎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警務實戰教官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警務實戰教官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