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有限域—死於決鬥的數學天才伽羅瓦
伽羅瓦理論的發展歷史
網路安全依賴於兩種技術。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存取控制和授權,如存取控制表技術、口令驗證技術等;二是利用密碼技術實現對信息的加密、身份鑒別等。前者從理論和技術上是完全可以攻破的,而後者是有條件的,所以網路安全的核心仍將長期建立在密碼學基礎之上。橢圓曲線密碼體制(ECC: 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的安全性依賴於橢圓曲線離散對數問題,是目前已知的公鑰體制中強度最高的加密機制。考慮到實現難度以及加密效率,通常選擇素域GF(p)、二進位域GF(2n)或最佳擴域(OEF:Optimal Extension Field)等有限域作為ECC的基域,作為實現ECC的先決條件,有限域運算己廣泛應用於RSA、ElGamal等著名的公鑰密碼體制中,在編碼理論以及多種簽名演算法中也大量的應用場景。[1]
在抽象代數中,域是一種可進行加、減、乘和除運算的代數結構。域的概念是數域以及四則運算的推廣。域是環的一種。域和一般環的區別在於域要求它的元素可以進行除法運算,這等價於每個非零的元素都要有乘法逆元。同時,在現代定義中,域中元素關於乘法是可交換的。簡單來說,域是乘法可交換的除環。乘法非交換的除環則稱為體,或者反稱域。在過去的定義中,除環被稱為「域」,而現代意義上的域被稱為「交換域」,包含有限個元素的域被稱為有限域。
實際上,域是一個可以在其上進行加、減、乘和除法運算而結果不會超出域的集合。如有理數集合、實數集合、複數集合都是域,但整數集合不是(很明顯,使用除法得到的分數或小數已超出整數集合)。
如果域F只包含有限個元素,則稱其為有限域。有限域中元素的個數稱為有限域的階。儘管存在有無限個元素的無限域,但只有有限域在密碼編碼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每個有限域的階必為素數的冪,即有限域的階可表示為p?(p是素數、n是正整數),該有限域通常稱為Galois域(Galois Fields),記為GF(p?)。
當n=1時,存在有限域GF(p),也稱為素數域。在密碼學中,最常用的域是階為p的素數域GF(p)或階為2m的GF(2m)域。[2]
上述的Galois域就是伽羅瓦域,是由法國天才數學家埃瓦里斯特·伽羅瓦(évariste Galois)於18世紀30年代研究代數方程根式求解問題時引出的。年輕的伽羅瓦是不世出的奇才,作為法國對函數論、方程式論和數論作出重要貢獻的數學家,在他還只有十幾歲的時候,就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並且由此發展了一整套關於群和域的理論,為了紀念他,人們稱之為伽羅瓦理論。正是這套理論創立了抽象代數學,把代數學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里程。正是這套理論為數學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數學工具——群論。它對數學分析、幾何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並標誌著數學發展現代階段的開始。
法國天才數學家埃瓦里斯特·伽羅瓦的一生
伽羅瓦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遺憾的是,當他在世時,他數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並未被世人所認知。他曾向法蘭西科學院呈送過3篇學術論文,均被退回或遺失:第一篇由於鑒定人柯西的因病缺席而被「遺忘「,第二篇因鑒定人傅立葉的不幸病逝而再次遺失,他第三次送交科學院的論文卻又得到了泊松的評價——「完全不能理解」。他曾因與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主考官發生口角而丟掉了入職的機會,在父親受到誹謗自殺後,他放棄投身於數學生涯,轉而擔任輔導教師,卻因撰寫反君主制的文章而被開除,並且因信仰共和體制而兩次下獄。在路易·菲利普復辟的時期,他是一個激進的共和主義者,並因此被逮捕、坐牢。二十歲出獄後,他在一次幾近自殺式的決鬥中逝世,引起後人種種揣測。[3]
伽羅瓦畫像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3%89variste_Galois)
伽羅瓦誕生在拿破崙帝國時代,經歷了波旁王朝的復辟時期,又趕上路易?腓力浦朝代初期,他是共和派的秘密組織「人民之友」的成員,並發誓:「如果為了喚起人民需要我死,我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
伽羅瓦敢於對政治上的動搖分子和兩面派進行頑強的鬥爭,年輕熱情的伽羅瓦對師範大學教育組織極為不滿。由於他揭發了校長吉尼奧對法國七月革命政變的兩面派行為,被吉尼奧的忠實朋友,皇家國民教育委員會顧問庫申起草報告,皇家國民教育委員會1831年1月8日批准立即將伽羅瓦開除出師範大學。
1831年5月10日,伽羅瓦以「企圖暗殺國王」的罪名被捕,1832年3月16日伽羅瓦獲釋後不久,年輕氣盛的伽羅瓦為了一個舞女,捲入了一場他所謂的「愛情與榮譽」的決鬥。伽羅瓦非常清楚對手的槍法很好,自己難以擺脫死亡的命運,所以連夜給朋友寫信,倉促地把自己生平的數學研究心得扼要寫出,並附以論文手稿。他不時的中斷,在紙邊空白處寫上「我沒有時間,我沒有時間」,然後又接著寫下一個極其潦草的大綱。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後幾個小時寫出的東西,為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們幾個世紀的問題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並且開創了數學的一片新的天地。
伽羅瓦對自己的成果充滿自信,他在給朋友舍瓦利葉的信中說:「我在分析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發現。有些是關於方程論的;有些是關於整函數的……。公開請求雅可比或高斯,不是對這些定理的正確性,而是對這些定理的重要性發表意見。我希望將來有人發現,辨讀這一堆寫得很潦草的東西,對他們是有益的。滿懷激情地擁抱你。E?伽羅瓦。」
第二天上午,在決鬥場上,伽羅瓦被打穿了腸子。死之前,他對在他身邊哭泣的弟弟說:「不要哭,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在20歲的時候死去」。他被埋葬在公墓的普通壕溝內,所以今天他的墳墓已無蹤跡可尋。他不朽的紀念碑就是他的著作,由兩篇被拒絕的論文和他在死前那個不眠之夜寫下的潦草手稿組成。[4]
歷史學家們曾爭論過這場決鬥是一個悲慘愛情事件的結局,還是伽羅瓦因人生道路的艱難坎坷而選擇結束生命的一種方式。但無論是哪一種,一位世界上最傑出的數學家在他20歲時以一場自殺式的決鬥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他研究數學的時間只有僅僅五年,讓人唏噓。
作者:馬宇晨
責任編輯: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