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糖尿病足讓人苦不堪言?一個自查方法,六點預防措施,遠離痛苦!

糖尿病足讓人苦不堪言?一個自查方法,六點預防措施,遠離痛苦!

在我國,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5-20%,截肢率高達5%-10%,占所有非創傷性截肢的50%以上,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給患者、家屬及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1血管病變引發供血障礙

血管病變引起的動脈供血不足是導致糖尿病足潰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後期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危險因子。

血管病變主要可以分為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兩種。

大血管病變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內膜纖維增生等,從而導致血管腔狹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引發糖尿病足。

微血管病變常伴有循環障礙,易造成肢端缺血,引發糖尿病足。

大血管病變——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狹窄——供血障礙(缺血壞死)

微血管病變(循環障礙)——毛細血管基底膜變厚——血管狹窄——肢端缺血

2神經病變引發系統功能障礙

神經病變包括感覺神經病變運動神經病變植物神經病變三種。

糖尿病多發神經病變時,人體的痛覺、溫度覺、觸覺等機能會減退或喪失,患者無法察覺刺傷、燙傷、擦傷等傷害,皮膚保護機制遭到破壞,易致使糖尿病足的產生。

此外,運動神經病變還將引起下肢小肌肉的廢用性萎縮癱瘓,致使跖骨頭突出、腳趾呈爪狀,增加了足部皮膚受損傷的機會。加上植物神經病變引發的皮膚無汗乾燥皸裂等癥狀,更增加了糖尿病足的患病風險。

神經病變——感覺、運動衰退——肌肉、局部皮膚、關節出現一系列病變

3感染引發糖尿病足潰爛

糖尿病人因體內胰島素合成或分泌相對不足,使得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增多,再加上體內的高血糖環境一方面對細胞有抑制功能,致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另一方面為細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加劇了感染。

感染—皮膚潰爛——潰爛面積增加、痊癒困難

另外,糖尿病人因長期限制飲食,易有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問題,增加了感染的容易性。而糖尿病引起的脫水、電解質混亂、酮症酸中毒等癥狀也會增加易感性,致使糖尿病足的的發生。

自查方法

博格斯實驗

糖尿病足的發生大部分與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引起的下肢供血障礙有關。博格斯實驗可用於日常自查下肢是否出現供血不足情況。

操作方法

脫去鞋襪,將兩條腿同時抬高到45-60°,若一側腳的顏色蒼白,另一側無變化,可能預示著腿供血不足;

腿部抬高後擠壓腳部,毛細血管的充盈緩慢時,可能預示腿供血不足;

坐至床沿,腿耷拉在下面,缺血的腳馬上出現潮紅

糖尿病人若通過自查發現下肢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或懷疑自己患有糖尿病足,可以去醫院進行更為精準的檢查。

醫院檢查

踝肱指數測定(ABI)

踝動脈-肱動脈血壓比值是反映下肢血壓血管狀態的非常有價值的指標,對檢查動脈粥樣硬化、診斷糖尿病足有較重要的作用。

若無其他可以顯著影響下肢動脈的條件,踝肱指數數值及含義可如下表所示:

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檢查

血管超聲和造影檢查均可用於了解下肢血管閉塞程度、閉塞部位和有無粥樣斑塊,既可為血管旁路手術做準備,又可為決定截肢平面提供依據。

足部X線檢查

足部X線檢查可以較為清楚地顯示足骨關節結構、骨創傷、骨感染等,對糖尿病足的診斷有較大的的幫助。

潰瘍表面分泌物培養

通過分泌物培養可以了解病原菌分布耐葯情況,有助於足部感染的診斷,對後期用藥有較大指導作用。

糖尿病足的病症及嚴重程度按照Wagner分級法被分為六個等級。

0級:皮膚完整,僅表現為皮膚冷,麻木,顏色紫褐,即有發生糖尿病足潰瘍的危險因素,但目前無潰瘍;

1級:皮膚局部潰瘍,有水皰、血皰等,但無感染;

2級:潰瘍擴展到肌腱、骨、韌帶或關節,程度較深,常合併軟組織炎;

3級:深度感染,伴有骨組織病變或膿腫,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4級:1個或多個足趾壞疽,已造成骨質缺損;

5級:全足壞疽,足的大部或全足感染導致嚴重濕性或乾性壞死,肢端已變黑。

一、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

二、長期血糖控制不佳;

三、長期穿不合適的鞋、襪,足部衛生保健差;

四、有足潰瘍既往史;

五、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者;

六、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積極控制血糖是基礎。糖尿病人要想防治糖尿病足,首先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定期服藥或注射胰島素,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

其他預防糖尿病足的措施有:

1每天用溫水洗腳

糖尿病人要注意足部衛生,堅持每天用不超過37℃的溫水洗腳,洗後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毛巾徹底擦乾。

洗腳動作要輕柔,洗浴用品盡量選擇不含致敏物質的中性香皂。皮膚乾燥時可塗抹保濕霜或乳液。

注意:

糖尿病人洗腳前需先檢查腳部是否有破潰處,若有破潰處或炎症,應及時處理,暫時不要泡腳;

部分糖尿病人腳部可能已經出現溫度覺衰退癥狀,洗腳前可先由家人試溫或用溫度計測量溫度,避免燙傷;

不建議糖尿病人長時間泡腳。

2定期修剪腳趾甲

最好在洗腳後修剪,每周一次,長度不宜過短,與趾間齊平即可。

注意:

若趾甲陷入肉里,不要擅自處理,以免引起感染。應前往醫院交由醫生診治。

3選擇適合的鞋

最好選擇腳尖寬大不擠壓腳趾透氣性好能夠系帶平跟厚底鞋。鞋幫以軟牛皮為佳,舒適透氣;鞋跟以3cm左右為宜。

穿鞋時,腳一定要舒適、輕鬆,任何部位都沒有磨腳、夾腳的感覺。

盡量不要穿著高跟鞋、尖頭鞋以及露腳趾的拖鞋、涼鞋。

4選擇合適的襪

最好選擇吸水性好透氣性佳棉襪純羊毛襪。襪子不宜過緊或過松,顏色以淺色為佳,便於觀察足部有無出血。

建議每日換洗襪子。

5適量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運動可以擴張肌肉血管,加強心臟活動,促進全身血液的循環。適量運動對促進下肢供血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人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散步、打太極等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促進自身血液循環,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

6適量攝入抗氧化食品

糖尿病人若無禁忌,可適當攝入藍莓紫薯蘆筍等抗氧化食品。

抗氧化食品中的花青素等抗氧化劑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防止血小板凝集,對預防糖尿病足有著重要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TV養生堂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竟然會發生低血糖,危害不小!這幾個急救措施一定要牢記!
3個肩頸「報警」動作,做不到的人再拖下去可能致癱!

TAG:BTV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