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4種生活行為會導致血壓升高,血壓高該怎麼辦呢?

4種生活行為會導致血壓升高,血壓高該怎麼辦呢?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當上班坐著看電腦、下班低頭看手機成為普遍現象,當久坐不動、壓力山大成為職場人群的「通病」,多種疾病不斷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富貴病,它還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危險因素,許多英年早逝的悲劇都是因它而起。更糟糕的是高血壓還是一種非常「隱蔽」的疾病,不易為人察覺,而一旦發病就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被人形象地稱為無聲的「殺手」。

4種高血壓的高危因素需注意:

1.身體過胖:不能保持理想體重的人群,血壓容易升高。成年人的體重與血壓之間,有明顯的相互關係。體重逐年升高的人,與體重保持不變的人比較,前者的血壓明顯升高。相反,體重減輕的同時,血壓也會隨之下降。建議體重指數保持在24以下為好。

2.膳食高鹽、低鉀:飲食中食鹽量多的人群,與飲食清淡的人群相比較,血壓較高。此外,食物中鉀、鈣食量過低、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食物中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也是使血壓升高的因素。

3.過多飲酒:大量飲酒是高血壓發病的另一個危險因素,特別是收縮壓。如果飲酒者減少飲酒量,則高血壓發病的危險}生也可以下降。

4.不良情緒刺激:長期精神緊張或超負荷工作,以及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等不良因素,可以導致血壓升高。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健康的心態平衡,可以使血壓下降。

高血壓是導致中老年人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原因。高血壓能使心臟負擔加重,導致心臟損害。早期表現為心肌肥厚,心臟擴大;中晚期易並發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長期高血壓能引起腦血管破裂,如出血性卒中(腦出血)、缺血性卒中(腦血栓)、腔隙性腦梗死,造成患者死亡或癱瘓,成為肢體殘疾;腎功能損害也是高血壓的常見併發症,患者夜尿多、水腫、有蛋白尿等。所以要重視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

凡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如半年至一年)測量血壓。或者當出現頭暈、頭痛、耳鳴、視物模糊等癥狀時,要及時測量血壓。

當確診為高血壓病以後,就要堅持治療。盡量選用可持續24小時穩定控制血壓的長效藥物。治療方法除了服藥以外,還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採用低鹽、低脂飲食;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戒煙、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等,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

患者不要隨意停葯及頻繁換藥。所選藥物一旦有效,就應該堅持服用。每天測量血壓的時間要固定,也不要隨意增加許多中成藥(有些中藥與西藥有配伍禁忌)。

血壓高該怎麼辦呢?

對Ⅰ期高血壓(或輕型)患者,癥狀不明顯者,應先採取非藥物治療,如控制體重,限制鈉鹽,作醫療體操,打太極拳等。

中草藥和針灸均有協同降壓作用,臨床上可配合應用,如療效不滿意時,再加用小劑量β受體阻斷劑、鈣拮抗劑或利尿劑治療。

Ⅱ期和Ⅲ期高血壓患者,血壓常持久而穩定地升高,且伴有心、腦、腎臟損害,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必須加用藥物治療。在藥物選擇時,還應考慮保護和恢復已損害的臟器功能,防治其他對心血管有害的因素。這樣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

Ⅱ、Ⅲ期高血壓患者,在選擇藥物治療時,應注意因人而異,根據患者的情況,如年齡、病史、血壓水平,靶器官損害程度,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既往藥物治療情況,以及有無合併症等情況綜合考慮,例如,對老年人宜選用鈣拮抗劑,而對年輕者特別是心率快,脈壓大的高動力狀態,應首選β受體阻斷劑。另外,對合併心衰者,可首選轉換酶抑製劑等。

總之,高血壓患者應在心血管病醫生指導下,進行有規律的抗高血壓藥物治療。

輕度高血壓患者,首先的治療方法是非藥物療法,而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應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非藥物治療,儘可能地減少用藥劑量,達到較理想的治療效果,這就是治療高血壓的總原則。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名醫網 的精彩文章:

每天多喝水會對腎臟造成負擔嗎?到底應該喝多少水?
前列腺,你坐下,還輪不到你發炎!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