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地肥沃,但古代東北似乎未出現農耕文明,也未有人嘗試過吞併?

土地肥沃,但古代東北似乎未出現農耕文明,也未有人嘗試過吞併?

黑土地是肥力非常高的農業寶地,但這片大地上不僅沒有出現大型農耕文明反倒長時間是游牧文明的天堂,而歷朝歷代也沒有積極嘗試向東北擴張,反倒在種不出東西的大戈壁上下功夫。

圖片源自網路

1,東北在古代並不是游牧民族的天堂,而是以漁獵民族為主。

東北地區的定義,一般泛指東三省加內蒙古東部地區。那麼,夾在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之間的核心地區主要還是以漁獵民族為主。靺鞨,女真人,滿人,赫哲,鄂倫春等等這些東北的世居民族,都是漁獵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

2,東北在古代屬於高寒地區,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漁獵民族通常以野獸皮毛來禦寒,無法承載過多人口。

在古代,東北地區相對人口較多(相對)的地區都主要集中在遼東地區,包括戰國時期的燕國,秦漢時期的遼東,後來隋唐時代的高句麗,渤海,和之後的契丹,主要統治核心地區都是集中在遼東。現代意義上的吉林和黑龍江地區,一直人煙稀少。一直到明代,東北的女真人分為野人女真(黑龍江流域),海西女真(吉林長白山一帶)和建州女真(遼東地區)。清朝崛起的主體是建州女真。而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一直都處於人口稀少,生活和組織形式落後的狀態中。

圖片源自網路

另外,很多人會提古代遼東地區的漢人開發情況。整個東北三省加內蒙東部地區,地域遼闊!遼東地區代表不了整個東北大地,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面積。真正整個東北的開發,在廣度和深度上,還是以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為主。這兩個地區開發了,東北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全部開發。否則遼東地區歷史上的開發。更多只能算是中原文明在邊緣地區的外溢。

直到現在,除了核心城市。下面基層農業主產區仍然是人煙稀少,人口密度極低。很多南方朋友從小在南方宗族結構式的村子裡長大,人均耕地緊張,村挨村,國道,鐵路兩旁都是密度極大的村子,很難理解東北基層的這種人口分布狀態。

圖片源自網路

3,之所以東北地區土地肥沃(真的是肥沃啊,種的西紅柿,茄子,豆角都是又大又油光鋥亮的),而古代一直處於未開發狀態。以下幾個原因:

(1)氣候酷寒:黑龍江市裡冬天零下三十度,不戴帽子,出門十五、二十分鐘,耳朵就能凍起泡(凍傷),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沒法大量承載人口。

(2)地理環境:東北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水資源!「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整個東北地區除了大規模的森林,就是平原濕地(沼澤地),處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遼河幾大流域之間,到處是濕地。所以在沒有大規模人力和機械的條件下,排水,伐木,開荒,根本做不到大規模開荒。

圖片源自網路

(3)農作物:東北目前主要的作物玉米和大米,在古代都沒有引入東北,就算引入了,在沒有解決上述問題的情況下,也無法大規模耕種。

4,張作霖奉系和偽滿洲國日據時代,東北經歷了大規模的移民(三千萬人口)的問題。

近代東北移民闖關東的人,大部分還是集中在遼寧,越往北,吉林、黑龍江,人口還是越少。而且近代以來,隨著清末中東鐵路等鐵路的修建,鐵路貫通東北,城市商貿逐漸發達,很多闖關東討生活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及城市周邊以及礦區討生活,並沒有直接轉化成農業人口。而且隨著奉系和偽滿洲國時代工業、廠礦的發展,形成了大量的產業工人階層,城鎮化比例一直在快速提高。

圖片源自網路

真正開發北大荒,將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主要是在建國以後對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的開發。黑龍江現在一直是全國糧食商品化率最高的地區(糧食產的多,但是商品化率低或者沒有商品化率,毫無意義),所以東北土地的開發,真正意義上是對黑龍江和吉林的土地開發。建國以後,大量解放軍退伍軍人進入北大荒進行墾荒。最有代表的就是黑龍江農墾總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相似,不過前一陣已劃歸到地方管理)在基層設立的大量的國營農場,大規模現代機械化作業(中國唯一能和北美媲美的現代化農業區)黑龍江墾區每年可以保證1.2億人口的一年的糧食供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雲閑聊蒼狗 的精彩文章:

如果國寶會說話——利簋,刻下商周的界碑
三國亂世爭天下,織席販履的劉備因何脫穎而出,成為正統之君

TAG:白雲閑聊蒼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