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噪點要下哪些猛葯?

對噪點要下哪些猛葯?

由於星空拍攝需要高感光度和長時間曝光,隨之而產生的噪點會對畫質產生極大影響,所以降噪是星空攝影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搞明白在多種降噪方法中,選用哪種方式最適宜,需要先了解噪點是如何產生的,以及有哪些種類和特徵,才能對症下藥。

同一機位拍攝6張照片,利用堆棧的方法並配合蒙版,對圖像進行降噪處理,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朱靜姝 攝

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是影響噪點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噪點的多少因感測器構造以及處理器差異而不同,各品牌各種型號的相機對噪點的控制能力也不盡相同。

數碼相機的噪點主要是CMOS將光線作為接收信號並輸出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圖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圖像中不該出現的外來像素,經常由電子干擾產生,使圖像看起來就像布滿細小的粗糙顆粒。亮部接收到的信號多,信噪比高,所以噪點少,反之,暗部噪點多。所以暗光環境是噪點產生的另一大原因,使用高ISO拍攝其實並沒有真正提高相機的感光度,只是將原定的電子信號放大,同時噪點也會被放大。

噪點的種類

明度噪點呈現為顆粒狀,沒有顏色,和傳統膠片上的顆粒十分相近。彩色噪點的大小會是亮度噪點的數倍至數十倍,呈現為色斑,通常為洋紅色或綠色,由於信噪比決定了彩色噪點的多少,導致這類噪點主要存在於圖像中的暗部。熱噪點呈現為帶有顏色的亮點狀,它是由於長時間曝光產生,感光元件長時間運作,致使溫度升高,就會於某個固定位置出現光點。

以上三種噪點中,明度噪點和彩色噪點均為隨機噪點,其位置和分布皆為隨機;而熱噪點為固定噪點,相近的拍攝情況下,出現的位置是相同的。

常見降噪方法

機內降噪,分為高ISO降噪和長曝光降噪。高ISO降噪只適用於JPEG格式,而且損失細節,對RAW格式不起作用。長曝光降噪對減少噪點有一定作用,但是拍攝時間會增加一倍。例如:打開長曝光降噪功能,30秒曝光,之後相機馬上會進行30秒降噪;如果5分鐘曝光,就意味著要再等待五分鐘降噪時間。所以如果計劃拍攝多張堆棧降噪,不可開啟長曝光降噪功能,否則拍攝間隔時間過長,後期圖像無法對齊。

後期工具降噪。Adobe Camera Raw(ACR)和Lightroom的降噪設置和參數是一致的,一般情況下,彩色噪點的參數默認設置不需要更改,明度噪點的參數不超過20,過高的參數會影響圖像的銳度和細節。

插件降噪。Nik Dfine、Noiseware、Topaz Denoise都是不錯的降噪插件,界面均提供了更為精細的手動選項,操作簡單,其中Nik Dfine可以免費下載使用。

多張平均值堆棧降噪。相對而言,這是一種操作複雜但是效果最好的方法,這種技術在星空攝影中早已被廣泛使用。機位不動的情況下,連續拍攝6-10張,堆棧的照片越多效果越好,但是它的效應是遞減的,前4張照片堆棧降噪後畫質大幅提升,5-6張以後的效果就沒有那麼明顯了,所以沒有必要耗費時間拍攝太多張,我通常用4-6張堆棧降噪。由於星空的相對轉動,要利用蒙版分別對天空和地面降噪,否則地面對齊後,星星就成了拉線狀。

拍攝暗場降噪。這種降噪方式主要針對長時間曝光產生的熱噪點,拍攝完成後,在同一環境,扣上鏡頭蓋,使用相同參數再拍攝一張暗場照片。拍出的照片就是一張全黑圖片,但仍會有熱噪點的彩色亮點。利用熱噪點是固定噪點的特性,在PS中導入兩張照片,正常照片在下,暗場照片在上,然後的圖層模式選擇「差值」,就可去除熱噪點。需要注意的是,暗場雖然只是一張全黑的照片,但必須和其他照片在同一時段同一環境拍攝,因為熱噪點的產生和拍攝環境溫度以及感測器溫度有直接關係。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32期·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53位中國大陸攝影師獲2018 SWPA入圍或推薦
華為推出3攝像頭手機P20 Pro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