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癥狀「暗示」有心臟病!45歲後,這3件事最好少做!
心臟,是維持一個生命的重要器官,沒有心臟就沒有生命!
心臟,負責將血液運行至全身各處,維繫生命體征。
心臟的體積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約300g,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4個腔組成。當一個人處於安靜狀態下,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0次,每次泵血70ml,每分鐘泵血約5L。
據《黃帝內經》中記載:「心者,君主之官,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說明心臟的重要性,就相當於是一輛車的發動機,一旦發動機出故障了,這輛車就難以行駛了。
5個癥狀「暗示」有心臟病了,一定要重視!
一,看頸部
如果鎖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有凸起的一條青筋,大約有小手指粗,有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的提醒,要重視!
二,看下肢
當下肢出現水腫,很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的靜脈血迴流受阻的表現,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中老年身上。
三,看呼吸
當一個人做一些輕微活動時,或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呼吸短促癥狀,不伴咳嗽、咳痰。
這種情況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要重視!
四,看耳朵
在耳垂上出現一條斜線或褶皺,被稱為「耳褶心征」,很可能是冠狀動脈硬化的癥狀之一。
據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出現「耳褶心征」的可能性大約是74%-98%。
五,看鼻樑
在鼻樑根上出現一條橫紋,逐漸加深就變成一道皺紋,被稱為「鼻褶心征」,一般易出現在體態偏胖的人身上。
因為血脂偏高的人易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供血不足。
若鼻樑上出現2-3道褶皺,還伴有「耳褶心征」,那更可能患冠狀動脈堵塞了。
心臟,是從40歲開始衰老,隨著年齡增長,很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45歲後的人,患心臟病的概率加大,保護好心臟,這3件事最好少做!
一:過度勞累
國外研究發現: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出現心臟問題的幾率比不加班者高60%;
英國一項研究稱,每天加班工作3小時或以上,患心臟病機會大增6成。
過度勞累會導致心源性猝死,這也是猝死人群年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經常熬夜
長期熬夜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長期熬夜會打亂身體的生物鐘,植物神經也會變得紊亂,過度疲勞,機體衰弱,容易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三:吸煙
吸煙有害健康,不僅傷肺臟,也傷害血管。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令心臟搏出量增加,心臟血流量增加,促使四肢小血管變窄,引起高血壓;
香煙中的一氧化碳進入血液,會降低血液匯總含氧量,導致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而猝死。
45歲後,保護好心臟,堅持做「四件事」
第一,「動」與「靜」結合
「動」與「靜」結合,一勞永逸,使心臟該動則動,該靜則靜。
「動」 適量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心肌功能和肺活量;
「靜」 適當的休息,不要熬夜、不要為了工作過度勞累,否則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生。
第二,額外補充Omega-3脂肪酸
實驗證明,飲食中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攝入脂肪酸過多,兩者失衡會誘發心血管病等慢性病。
我們日常食用的油和食物中,更多含有Omega-6脂肪酸,會導致Omega-3攝入不足,從而促使慢性心血管疾病發生。
額外補充Omega-3脂肪酸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天補充5毫升植物油(比如蘇子油、棕亞麻油或核桃油等)即可滿足身體需求,或每周吃2-3次深海魚(比如三文魚、沙丁魚等)也可以。
第三,正確補充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
補充水分能稀釋血液,對改善血液粘稠有一定作用。
清晨空腹一杯溫水,補充體液,沖刷腸道,可緩解一宿流失水分後血壓升高的情況。
白天喝水,放些茶,有助於排出血管內毒素。
綠茶,富含兒茶酚能增強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還有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肪白,而升高高密度脂肪白的作用,經常喝綠茶有助於改善血管健康。
將綠茶龍井與蒲公英葉、桂花按4:10:1比例製成蒲公英桂花綠茶,還有改善口氣,去火消炎的作用。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清肝利膽的作用,利於血液解毒;蒲公英還有廣譜抗菌作用,消除炎症,改善身體狀態,增強免疫力。
第四,經常按摩穴位
1,內關穴:疏通血管
位置:伸開上臂,在前臂前區,從腕橫紋同上量3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內關穴。
作用: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人體的養生大穴,善治內臟疾病。內關穴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
2,人迎穴:防止高血壓
位置:在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作用:有利於增進面部血液循環和使臉部皮膚緊縮的功能。每天都按摩它幾分鐘,對老年人來講是防治高血壓,對於中年人來講,它是一個美容的要穴。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喝酒者:4種喝酒方式最「短命」,最好一個也別有!
※46-55歲是生命高危期,能完成3件事,做到「5個字」的人,能長壽!
TAG:根號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