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甜蜜的負擔——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甜蜜的負擔——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每天一到幼兒園門口,我們總是能看到各種分離百態,也讓大家感受了分離焦慮給媽媽、寶寶帶來的尷尬和難受。分離焦慮,讓媽媽感受到寶寶對自己獨一無二的依戀和愛的同時,也被 「甜蜜的負擔」束縛著。

分離焦慮到底是怎麼回事?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照看者,特別是和爸爸媽媽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最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

一般來說,跟媽媽分開後的孩子發生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號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斷續哭泣,動作、吵鬧減少,不理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但是想起媽媽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或者哭泣。

分離性焦慮有以下的主要表現

1.因不願離開依戀對象而不想上學或拒絕上學或沒有依戀對象陪同絕不外出,寧願呆在家裡;

2.沒有依戀對象在身邊時不願意或拒絕上床就寢;.反覆做惡夢,內容與離別有關,以致夜間多次驚醒;

3.與依戀對象分離前過分擔心,分離時或分離後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如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痛苦、淡漠,或社會性退縮;

4.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反覆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軀體癥狀,但無相應軀體疾病。

分離性焦一般發生在6歲在前的兒童,其依戀對象大多為父母或者與他有密切關係的人,如奶奶和外婆等。

這種心理障礙一般都主張早點得到治療,以免以後給他們的人格或心理方面造成新的障礙。

分離性焦慮的心理治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是父母要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共同參與,調整家庭教養方式,改善家庭氣氛和環境,幫助家長分析自己的個性特徵、行為方式和情緒反應對患兒可能產生的影響及程度。

比如,是否有溺愛現象,是否有過於表達了對孩子關心的方式,因為這些都會使孩子產生不正常的依戀。

其次,有決心改變父母教育的方式,如每天與孩子的接觸都要有的減少,如減少見面的機會,減少打電話的次數,並要持之以恆。

當然這種下這種決心是要勇氣的。

第三,要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接觸,在交流中減少對父母或其他人的依戀。

一個有效的辦法是讓其他勇敢的孩子成為他的榜樣,而大人們不失時機的表現和鼓勵他的表現。

最後,當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考慮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腦康中醫院 的精彩文章:

原來心理諮詢師是這樣的!
總覺得自己丑,當心是強迫症!

TAG:瀋陽腦康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