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在中國,有這樣一群把《極限競速7》玩出了名堂的「電競選手」

在中國,有這樣一群把《極限競速7》玩出了名堂的「電競選手」

「槍、車、球」被玩家稱為電子遊戲三大項,尤其在Xbox上,它們是絕對的主角。近年來,射擊遊戲靠著幾款爆款勢頭強勁,以「FIFA」「麥登橄欖球」為代表的體育遊戲成了玩家口中的年貨,雖然圈地自萌趨勢明顯,但銷量巨大且穩定。相比之下,競速遊戲則更式微些,「極品飛車」「GT賽車」「極限競速」「賽車計劃」等系列遊戲質量不錯,可是並未受到大眾的太多關注。在國內,由於主機,尤其是Xbox系主機並不是市場主流,讓競速遊戲成了冷門中的冷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卻有一群玩家不只醉心於競速,還建立了俱樂部,自發組織起頗具規模的聯賽,並且打出了些名堂。

本文要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小撮把「極限競速」玩出了名堂的,「有點兒小專業」的玩家。


漂洋過海去比賽

「如何評價『極限競速』?」

「『極限競速』是賽車迷的終極AV。」

大量的賽車、賽道,豐富的玩法,無盡的改裝內容,這些都是提起「極限競速」(Forza Motorsport)系列時玩家腦海中自然出現的關鍵詞。這個賽車遊戲系列由微軟旗下開發商Turn 10 Studios研發,初代發售於2005年,如今已走過了13個年頭。微軟開發「極限競速」最初是為了完善Xbox的第一方遊戲庫,也是為了和索尼的「GT賽車」對抗。在經過數代完善後,「極限競速」成功實現了對「GT賽車」口碑上的反超——2017年,《極限競速7》獲得了TGA最佳體育遊戲獎。

《極限競速7》擊敗了一同提名的《Gran Turismo Sport》和《賽車計劃2》

在美國,「極限競速」系列擁有名為「Forza Racing Championship」(ForzaRC)的大型比賽,眾多職業選手的參與讓這個獎金高達25萬美元的賽事含金量十足。在比賽的積分榜上,我發現了一面中國國旗——來自MGC俱樂部的ChicPizza是代表中國出戰的唯一選手。ChicPizza能夠得到這次出場機會,要追溯到去年的ChinaJoy。

醒目的中國國旗

為了給遊戲造勢,去年的ChinaJoy期間,微軟在Xbox主舞台上組織了雪佛蘭杯ForzaRC中國邀請賽。經過兩天的拼殺,18歲的ChicPizza從16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斬獲冠軍,為自己贏得了參加美國邀請賽的機會。

ChicPizza把這次出戰機會看做是為國出征,當然是十分高興的。

最高處舉著獎盃的ChicPizza和其他選手

在西雅圖的比賽中,因為發生了事故,ChicPizza最終只取得了小組第12名的成績,這讓他有些失落,不過能和眾多高手乃至職業選手同場競技,並與他們相識成為朋友,一同探討遊戲,這本身就足夠讓他興奮了。

儘管年齡不大,ChicPizza卻稱得上是資深競速遊戲玩家。在接觸「極限競速」前,他還玩過幾乎所有有名的賽車遊戲系列。最近一次購買主機時,他選擇了Xbox One,實際上這相當於選擇紮根「極限競速」——當時他在「GT賽車」和「極限競速」兩個選項中猶豫了很久,考慮到「GT賽車」中概念車較多,不為他所喜,最終才敲定「投靠」微軟陣營。

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讀攝影專業的ChicPizza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對《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等遊戲充滿熱情,不同的是,在這些大眾遊戲之外,只有他會時常拿著手柄對著屏幕享受駕駛的樂趣。事實上,ChicPizza身邊沒有一個人玩競速遊戲,朋友們對此都不太感興趣,他也並未試圖帶別人強行入坑,因為他並不孤獨——「極限競速」能夠聯網對戰。除了可選車輛多以外,ChicPizza認為,對戰是「極限競速」最大的賣點。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638vvv4s9&tiny=0&auto=0

ChicPizza的個人採訪視頻

與人斗其樂無窮,在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後,少有人能始終從虐殺AI中獲得快感,射擊遊戲如此,體育遊戲如此,競速遊戲亦然。2016年,ChicPizza曾加入過A9論壇上的「極限競速」車隊,期待通過線上對戰發掘遊戲的更多樂趣。不過真正加入後,他發現車隊並不如想像中那樣活力無窮,後來他選擇退出,另尋集體。

轉折點來自他和同好Jason的結識,這位網上認識的朋友此前已經和7個Xbox論壇上的「車友」共同建立了「MGC遊戲俱樂部」。在Jason的召喚下,ChicPizza也加入了MGC,成為車隊的一員。

Mordor Game Club


從現實開到虛擬

MGC遊戲俱樂部的項目不只有《極限競速7》一款遊戲,《光環》《戰爭機器》等項目也都被囊括其中,目前俱樂部的規模已經達數百多人。

俱樂部部分成員合影

規模雖不算小,但與商業化俱樂部不同,MGC更像是個愛好者公會,這裡沒有職業選手。大家平時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到了晚上、周末便約著線上比賽,時不時俱樂部和其他隊伍組織一下比賽便算是大型活動了。

俱樂部創始人及決策者Jason是個貨真價實的「社畜」,在現實生活中,Jason的職業是培訓講師,平時四處奔波授課,上個月他總共只在上海的家中待了不到5天。為了能常和車隊的朋友們一起比賽,即使出差在外,他也隨身背著Xbox,晚上忙裡偷閒地跑上幾圈是他工作之餘最大的消遣。

Jason的飆車夢由來已久,多年前他就考取了屬於自己的賽車駕照,時至今日,他還會時不時地駕駛著「小鋼炮」下下賽道,兜上兩圈。2010年的時候,Jason在Xbox 360上第一次接觸到了《極限競速2》,遊戲的畫面和大量的品牌授權著實把他震得不輕:「我覺得它是劃時代的。」

下下道,兜兜風

從那以後,他就拋棄了之前玩的其他賽車遊戲,一心撲在了「極限競速」上。如今,俱樂部里的「極限競速」選手雖已有3位數,但他依然能以30歲「高齡」位列前三甲。不過Jason也不得不承認,比起ChicPizza這樣的年輕選手,自己在反應上確實有所下降,「歲月不饒人。」

正因如此,MGC格外重視對年輕選手的培養。俱樂部每季度都會舉辦一次新人選拔賽,旨在找到有潛力或是能夠將水平更進一步的新人玩家。選拔賽的公告會發在各大論壇和貼吧等流量密集之處,俱樂部成立之初,影響力有限,廣告發了若干但響應者寥寥,一度讓俱樂部的大家有些失落。

每次參加選拔賽的大約有20人左右。Xbox本就不是主流主機,競速遊戲則更加小眾,這其中,《極限競速7》的玩家稱得上小眾中的小眾中的小眾,因此這20人也是很寶貴的資源,若能從其中產生少量新鮮血液也足以讓人欣慰。

俱樂部最初的幾人

新人一旦加入了車隊,便會接受老鳥們親切周到無死角的陪練。起初所有的新手玩家都會對輔助系統十分依賴,這並不難理解,輔助系統關閉後《極限競速7》里的車開起來和現實中沒什麼差別,難度係數激增。在訓練的最初階段,新人往往會跟不上老隊員的節奏,這也正是訓練的意義所在。如果沒有這種互動式引導,許多玩家根本不會主動關閉輔助系統,畢竟大部分人玩遊戲就是圖個爽快,走出舒適區從來不容易,但真正掌握了駕駛技巧擺脫輔助後,便會發現新的世界。

當新人熟悉操作後,便有機會參加隊內每天的訓練賽,除此之外,隊員們還有機會參加大大小小的隊間比賽。

Jason說,MGC的《極限競速7》隊伍按水平分為一隊、二隊,平時如果不是非常重大的比賽,他都會盡量安排二隊成員出戰,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比賽不僅能提供寶貴的實戰經驗,還能增加他們對於隊伍的歸屬感和遊戲黏度。

比賽頻率還是很高的

Jason介紹說,較高頻率地舉辦比賽非常重要,《極限競速7》本就是個冷門遊戲,長時間的空窗期會把遊戲好不容易聚起來的人氣散掉。目前,較成規模的《極限競速7》隊伍共有4支,大多成立於2017年前後。4支戰隊之間組成了類似《英雄聯盟》中ACE聯盟般的組織,負責聯賽的組織工作。

超級聯賽

聯賽採用線上聯機方式,每兩個月為一個階段,中間有一個月休賽期,從頻率上來看,算是比較密集。Jason也在鬥魚TV上對比賽進行了直播,當時的觀看人數約有兩萬多人,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成績。因為直播是開在「汽車區」而非「遊戲區」,所以許多觀眾本身就是賽車愛好者,看起這樣的比賽來也會有不同的感受。Jason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引起更多潛在玩家的關注,為《極限競速7》的小圈子增添一些活力。

比賽直播畫面

如Jason所說,條件允許的話,其實還是線下賽的宣傳效果會更好,觀眾親自上場試玩,感受要更直觀些,入坑率也會大大提升。但是不算場地,每次16名選手聚集在一起,光是機票和酒店費用就要差不多5萬塊,在沒有廠商贊助的情況下,他們這種沒有任何盈利的民間組織實在承擔不起。因此,比賽只得安排在網上,得益於近兩年網速的改善、直播等平台的出現,線上賽的效果還算不錯。

絕知此事要躬行

5萬塊差不多也是現在MGC俱樂部每年的開銷數字,這筆費用目前基本由大家均攤,之前俱樂部也獲得過某加速器廠商的贊助,這種資金來源固然好,不過對於MGC這樣以小眾項目為主的俱樂部來說,廠商贊助是可遇不可求的。

MGC的合作夥伴們

「現在國內能支撐起商業化的俱樂部的遊戲也就是《英雄聯盟》和《DotA 2》等少數幾個熱門的。」Jason希望微軟可以對《極限競速7》更加上心,也希望官方組織的大型比賽能儘快與玩家見面。不止Jason,ChicPizza也有同樣的想法,尤其是見識了國外眾多高手的水平後,他希望國內的玩家們也能夠多比賽、多交流,如此才有進步空間。

對於Jason的期盼,微軟方面其實有所回應,他們說,雖然不能透露詳細信息,但國內由官方組織的比賽已在籌備中,不久後就會與玩家們見面。如果一切成真,到那時,像MGC這樣的俱樂部說不定會迎來更多的機遇。


唯一的員工

身為MGC的創始人和決策者,Jason因為工作繁忙,平時很難照顧到俱樂部工作的方方面面,很多具體事物其實是由俱樂部唯一的員工「二六」來打理。

「唯一的員工」並不意味著這是份全職工作,二六說,這只是他出於愛好和義氣的兼職。

二六和Jason同是上海人,平時做銷售工作,完成了業績後便會有相對自由的時間,就這樣,他接手了俱樂部的日常工作。平時俱樂部發微博、做宣傳、組織比賽、培養新人等事宜大多由他負責。最近,他正忙著為俱樂部成員們定製T恤的事兒。每天都能在群里看到他詢問的身影,活脫脫一個稱職管家的形象。

和早年便接觸「極限競速」的Jason不同,二六入門較晚,他是在2015年從《極限競速6》才開始接觸到這個遊戲的。二六以前也玩「極品飛車」等競速遊戲,但完全是在憑感覺操作,對於入彎時機、路線規劃這些技巧完全不懂,剛接觸《極限競速6》時他也是如此。

二六的入坑作

當時,二六在玩了一陣單機後覺得自己水平已然登堂入室,便開始聯機尋找對手,不料卻連遭吊打。後來他結識了Jason,並開始跟著學習一些細緻的技巧。

「他算是我賽車模擬遊戲的導師。」到如今,二六的水平和Jason相比還是有些差距,「大概差個0.5秒左右吧,這在賽車比賽中已經算是不小的差距了。」

二六介紹說,在《極限競速7》中,像他們這樣追求速度的玩家也分成兩類。大部分人追求的都是全通,力求對每條賽道都做到熟練,這樣在比賽中發揮會更穩定;也有些玩家只追求單一賽道的極致。在MGC中就有這樣的隊員,他們只玩一條賽道,對那裡的每一個彎道都能做到肌肉記憶,不說閉著眼睛能開也差不多,有位成員更是靠著這份熟練達到了單一賽道的世界第三名。

「和第一大概差了萬分之幾秒。」看上去差距不大,但高手過招,勝負全在毫釐之間,有時過彎後油門速度踩慢了千分之一秒,紀錄便遙不可及。

「這裡面沒有運氣因素。」二六嚴肅地說。

玩家的追求不止在於速度,作為一款提供大量裝飾素材的賽車遊戲,《極限競速7》還為大量熱愛「痛車」文化的玩家提供了發揮空間,這種在遊戲中追求藝術的玩家並不在少數,在網上時常也能看見他們曬出的美圖。二六掌握的數據是,《極限競速7》在中國大約賣出了200多萬份,排除掉這些熱愛痛車的玩家,再排除掉一些只是偶爾玩玩單機的淺層玩家,實際上可供他們發展的人才庫並不算充裕。

愛她,就讓她「上車」

「200多萬」的銷量也許並不十分準確,不過人才匱乏的確是二六和Jason都提到的棘手問題。作為一家名義上有不少項目,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極限競速7》玩家的俱樂部,遊戲的不溫不火讓他們或多或少有些心急。作為國內《極限競速7》最頂尖的一群玩家,他們自然希望通過擴大圈子來增加自己的話語權,這並不難理解,不過他們能做的卻不多。如果說把經營俱樂部比作在海上航行,Jason、二六等人所做的工作便如同駕馭風帆,而風的大小卻取決於發行方的宣傳力度等因素,帆用得再好,沒風也是白搭。

身為追求速度的男人,許多人以為二六會和Jason一樣,平時愛車,也喜歡開車。沒想到他卻說,自己連駕照都沒有。二六承認,在競速遊戲玩家中自己是個異類,而沒有駕照的原因讓人啼笑皆非——他怕自己有了車之後會抑制不住飆車的衝動……有這種覺悟,警察叔叔們倒是可以感到欣慰了。


速度與激情的夢

最近,「極限競速」的官方比賽進入了休賽期,全球的玩家都在進行線上RC比賽,以個人為單位,朝著成為全世界圈速最快之人的目標戰鬥著。

比賽畫面

Jason告訴我,他希望接下來的兩年,俱樂部里能出現更多優秀的年輕選手,讓他可以安心退居二線,如果能多幾個ChicPizza這樣的,那真是老懷寬慰了。

「他才19歲就已經出國比賽了,未來機會肯定更多,這是個非常好的開始。未來,總歸是年輕人的。」

在大眾普遍對競速遊戲的理解停留在「××飛車」這一層級的時候,國內依然有一群熱情的玩家在玩著相對困難但更加真實的《極限競速7》,就像那些玩街機競速,玩著「灣岸」的人群一樣,可能永遠隱藏在主流視線以外。也許未來會有更多玩家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也許不會,這不能說不重要,但沒那麼重要,最核心的問題是,他們是否在享受這一刻競速帶來的快感。畢竟,誰年輕時沒做過和速度與激情有關的夢呢?

關注觸樂,隨時查看更多有趣遊戲內容,或關注觸樂微信(chuappga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從《銀河歷險記》《機械迷城》到《臉黑先生》:「蘑菇社」在捷克
全世界開發者都在趕往同一個地方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