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吹噓捧殺不死,疑惑湮沒不掉,區塊鏈必將重塑商業價值

吹噓捧殺不死,疑惑湮沒不掉,區塊鏈必將重塑商業價值

以前,受許多人言辭激烈的觀點和一些負面的悲觀論影響,我是抵制區塊鏈的,妄自武斷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鬥爭的大風大浪中構建起來的商業體系仍堅如磐石,什麼區塊鏈、什麼ICO、什麼比特幣都不過是野心家一時追捧起來的逐利品,勢必會被現實所淘汰。

如今,隨著相關人、相關事、相關信息的接觸和意識形態的質變,我已變成了一名堅定的區塊鏈信仰者。回想以前,因為不了解而無視,因為缺乏思考而悲觀,因為自己內心的保守和不想改變的惰性而盲目抵制,甚至於都懷揣了一種等看破滅來收場的無知心態。歸根結底,還是受Google、Facebook、BAT等看似代表的權威性和開放性「奴役」太久了,很大程度上已經被他們的產品服務所馴化,如我一類保守派的目光短淺和長期缺乏新變革的衝擊,是我們當下的悲哀。

新事物的出現一般都是這樣的,只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只要有足夠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就一定會贏得屬於自己的世界,如炙手可熱的區塊鏈。

為什麼我有如此轉變又如此般看好區塊鏈呢?撇開那些大尺度、顛覆性的吹噓,拋卻那些冷眼的質疑和困惑,借這春意闌珊、歲月靜好的大好時光,我們安靜下來以一個客觀、理性的心態來聊聊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權力分散且完全自治的系統

凡是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都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象,你可以抵制它,但是你卻很難甩掉它。區塊鏈就是這樣,曾一度霸佔了我的閱讀視野和社交圈的話題。要想對付它,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和研究,它往往會帶你走進一個新的世界。

大約2017年入夏的一個晚上,明月清風,公眾號上一篇文章的閱讀給我帶來了極大感觸,隨之一個清晰的輪廓浮現腦海。一個個數據塊以及塊與塊之間通過哈希值連接成的鏈,通過加密和分散式記賬等方式,使得參與進來的每一個交易者、每一個交易行為都實現了點對點的唯一性,保證了參與的信息私有而不可篡改,整個過程簡單又省去了中心化,這樣一個由技術端展開的運行原理一時讓我茅塞頓開,先前的積累和碎片化的理解恰好湊成了一個閉環的完整「鏈」。說來稀鬆平常,可是一旦發展成更廣泛的計算,那樣深入用戶群的廣泛應用和用戶習慣變革才是它最強大力量的釋放。

看似高深的區塊鏈實際所依賴的技術一點也不超越,無非加密技術、P2P網路傳輸協議、宏觀經濟學、經濟學博弈等屢見不鮮,「不就是分散式存儲嘛!」很多工程師一言以蔽之。但是技術人員往往存在的一個盲區就是忽略一件事物在經濟方面的特性,區塊鏈是一個權力分散且完全自治的系統,實際上你完全可以理解為它在用戶發生行為的龐大資料庫中介入了排列組合,剔除了中心化中介,使之不同情況下每一次運算和數據傳輸達到了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用戶都是資料庫,和以往情形不一樣的是這些數據是來源於若干個伺服器,各個數據區塊以分散式的形式生產、同步和備份在一個開放式的公共賬本中。由於用戶設置密鑰的唯一性,所以公眾在廣域網看到的是清晰的行為區塊和鏈,關係用戶安全的具體節點在內網中歸用戶私有。為此,便有了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和以此構建起來的信用機制。

假設有一個100台的分散式資料庫集群:一種情況是它們的擁有者是一個機構,且所有節點都處於該家機構的內網中,那麼這些資料庫節點的一切行為都將受控制於這家機構,換句話說,這100個節點事實上是處於一個可信任的環境,受控於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具有了絕對的仲裁分配權。另一種情況是100個節點分別歸不同的人所有,每個人的節點數據都是一樣的,且所有的節點都處在廣域網當中,換句話說,這100個節點之間是相互不信任的,不存在一個中心,它自己就擁有絕對的仲裁權。

顯然,第一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互聯網系統的邏輯,而區塊鏈要解決的是第二種情況,它採用了公示模型的演算法為節點之間提供了可信任的環境,使得每個節點的交易數據過程不被篡改,交易的歷史記錄不可被篡改,每個節點的數據都會經過了共識和承認同步到最新,這一整體的節點記錄和維護又精準、客觀反映了交易歷史。

如果說互聯網給我們打造了一個成本幾乎為零的高速信息傳輸通道,那麼區塊鏈給我們帶來的則是一個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高速價值傳輸通道。

比開放更開放,回歸真正意義上的對等與互聯

基於運用TCP/IP協議這項底層技術的互聯網,Web1.0打破了傳統媒介的商業壁壘,以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百科等單向性供給,向用戶開放了高速通道實現了信息共享。web2.0則帶領用戶走進了社交時代,以BBS、SNS、Blog、Wiki代表的平台打造了UGC、雙向性的信息共享,特別是Facebook、Twitter、國內的QQ、微博等一大批優秀產品的出現催生了新的社交方式,可謂是極大激活了潛伏在每一個用戶內心深處的一個剛需,讓時代和生活變得有趣和繽紛。

我們常常說:web2.0是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它帶我們走進了社交時代,讓我們以廉價的成本、甚至免費享受到了科技紅利。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是內容的生產者和使用者,它砍掉了那些1.0時代建立起來的門戶中心,所以說它做到了去中心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今裹挾著開放性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出現了,我們才發現很大程度上「web2.0去中心化」是個偽命題。一方面1.0時代建立起來的「中心」實際上並沒有被革除,它們依然發揮著諸如媒體、社區、答案等某一屬性上的門戶功能,賺取著用戶資料庫的剩餘價值。另一方面,2.0時代又建造起了一座座新的「中心」,它們讓用戶處於一個虛假的可信任環境中,用戶與用戶的互聯,用戶的內容生產和社交活動,一切的一切,無不受控於這些它們,它們擁有著絕對的仲裁分配權。

前面說過,區塊鏈的「開放」不存在任何中心,每一個節點之間互不信任且完全自治,它們掌握著自己絕對的仲裁權。那些隱藏在互聯網身後的缺陷和劣勢經不起區塊鏈的一擊,就全然暴露出來了。所以,互聯網主義在區塊鏈面前,你最好做一個敬小慎微的紳士,否則你和他說「去中心化」,他會冷淡地回應你「so young so simple」,你和他說「開放」,它會霸氣回應你「Leave me alone」。

讓我們來說一說區塊鏈的「對等」與「互聯」吧!

實際上區塊鏈的「對等」是建立在它的「開放」之上的,這樣的權力分散和完全自治的必然結果就是每一個節點的對等,即每一個用戶的身份、每一次關係的發生、每一個行為、每一個信息、每一次交易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對等的。對等也好,開放也罷,加密技術和P2P網路傳輸協議讓它們在無數次「挖礦」所創建的生態系統中付諸實現。沒有了第三方,不用再受制於任何平台和巨頭,那便沒有哪個權威可以將我們的信息和數據竊控,沒有哪個商家可以任由我們該有的收益一再爛尾,我們從那些攫取利益的野心家手中奪回了本應平等的控制權和所有權。

究其區塊鏈的本來面貌,無非是一種將用戶各個資料庫分散式同步和備份的「互聯」。和互聯網一樣,這種「互聯」連接的是人與人,和互聯網不一樣的是這種「互聯」不用經過第三方了,更徹底,更純粹。有人說這是對互聯網的修補,有人說這是互聯網日益腐化後的一種新生,也有人說區塊鏈帶來了互聯網的3.0時代,所以我隱約感覺:區塊鏈締造了一種真於互聯網、大於互聯網、超於互聯網的大「互聯」科學全景。

事實上區塊鏈的「互聯」遠不止此,我覺得另一層意義在於「互聯」各大行業版塊中釋放出的威力,目前比特幣僅僅是「互聯」金融業邁出的一小步,一旦計算普及,優化和深入各個行業及所產生的變革將是商業文明史的一大步。這種「互聯」無異於我們所津津樂道的「互聯網+」,但是過去這些年的眾多事實證明,互聯網「互聯」無限資源和全球連接的這種夢想是越來越渺茫的的烏托邦,這無疑不給區塊鏈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作為一名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我很喜歡互聯網及所創建的生態環境。但是,想想眾多社會問題直指根源的眾多互聯網詬病,它真的開放嗎,真的對等嗎,真的能「互聯」一切嗎?所以區塊鏈是互聯網真正意義上的一種回歸。

投機者將無處立足,實幹派將大放異彩

眾所周知的比特幣,它不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在大量的計算中產生,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記錄和同步一切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設計確保了流通中各個環節的安全性,成為實現了用戶自治、全球通用的電子貨幣。自從2008年發行以來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從最初現行匯率的86美分一路狂飆到了成千上萬美元,最高點突破了19000美元,為此在「幣圈」引起了轟炸性的狂歡。

然則有興必有衰,很快比特幣便因一些負面和相關監管而下跌,由轟轟烈烈的「牛市」轉入了低迷不振的「熊市」,令國內大量炒比特幣的投機者僵持慌亂中不知所措。但是由此衍生的以太幣、瑞波幣、萊特幣、門羅幣等「幣圈」繼續繁榮,由此催生的「鏈圈」創業者和技術工作者反倒更像加快了腳步的苦心奮戰。

2018年春節後,酒足飯飽之餘我們談到了區塊鏈,一位做技術的兄弟大罵當下區塊鏈充斥了滿大街投機倒把的騙子,什麼「培訓大師」,什麼「分析師」,什麼「投資大咖」,動輒就是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費用,企圖靠這場熱潮忽悠更多的人和大肆斂財。不管是這些騙子、假先知、野心家,還是受蒙蔽的大多數人,都應該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一台創造了信任的分散式資料庫系統,參與其中的一切在互相協作的運行中都是對等和透明的,此類小伎倆、打擊假幣和金融詐騙在不久都必將成為無稽之談。所以這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認知革命,只要你從羅輯思維的角度正式它並稍做認知的功課,才不至於在這場革命浪潮中精疲力竭於愚昧。

從這個角度上講,區塊鏈所構建的商業生態更加真實和具象,消除了第三方也消除了信息不對等,對於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交易者和每一個交易對手都更加公平。在這個新商業體系里,如果你還覬覦中心化的霸權,還想靠信息不對等獲取源源不斷的利益,還想坐吃互聯網時代海量的用戶紅利,還想弄虛作假來糊弄消費者,那一定都是不可能的妄想了,唯有精心打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唯有不斷的突破和創新,才有可能贏得市場。

可以想像一下那將是怎樣的一幅商業場景?

如金融行業,每一個人或組織的每一次金融行為都發生和存儲在了分散式大資料庫,根據不同密鑰的特定演算法,每一個人或組織的經濟實力、償還能力、信用情況和關聯的經濟關係都清晰可見,加密技術確保了金融主體間的信息可靠、數據安全和風險保障,想必將來的信用報告、核行機制、抵押登記機構、公證機構都可以廢除了。

如藝術行業,藝術家創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會被採集成不同的數據鏈加密備案於分散式系統,使之創作者、作品和版權都一一對應起來,P2P網路傳輸協議又讓每一次的公開和展示、交易都實現了公開透明,最關鍵的版權將牢牢控制在作者設定的許可權里,這讓一直糾紛官司不斷、解決上一向棘手的知識產權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

如物流行業,通常涉及到了諸多實體和大量複雜的協作與溝通,不同實體不同供應信息缺乏嚴重透明度讓很多人深感煩惱,區塊鏈的應用可以就此打造一個透明可靠的統一信息平台,讓每一個供應信息、每一次搬運和存儲、每一次運輸、每一次結算以及對應的每一個實體和人點對點記錄和分布,大大提升了供應鏈管理效率,讓參與其中的每一方都消除了疑慮。

如農業,整個農產品生產過程的數據將全部上傳到分散式賬本,消費者和採購商可以隨時查閱,化肥、農藥的採購和實施的記錄同步根本上避免了重金屬超標和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通過大數據建立了農戶與採購商、消費者的信用評級體系,反向看又讓我們一貫棘手的追溯體系實現了真正應用。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誰也阻擋不了區塊鏈在未來商業中應用的廣闊前景。在新商業體系中,無論你處於哪一環節、是何角色,只有腳踏實地、誠信經營、提升品質、日益創新等綜合成的實幹才能做大做強。

弄清楚了這些原理和運營邏輯,我們回看當下「幣圈」和「鏈圈」的波譎雲詭,不難理解這只是一場新技術變革前的焦躁與不安。存在即合理,畢竟人們都渴望一種新事物出現來打破互聯網中心化的壟斷格局和將其控制下的人性解放出來,隨時間的曠日持久這些渴望變得異常強烈。

行筆至此,窗外是沁人心脾的杏花春雨,這與我此刻論述區塊鏈的澎湃內心形成了鮮明對比。儘管再多的推測和妄斷對於新事物的發展都是無用功,沒有人能確定下一步商業和市場會走向哪裡,但是不盲目也不故步自封,正視新事物,擁抱新事物,我想這是我們對現代商業社會最基本的一種尊重。

【2018.4.24,於大興黃村,當時我在興宏金融】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一個注重生命過程的人,是不存在成功和失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路上思想集 的精彩文章:

TAG:在路上思想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