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本是中原悍匪,綽號卻叫「老洋人」,殘暴不仁最終自食惡果

他本是中原悍匪,綽號卻叫「老洋人」,殘暴不仁最終自食惡果

在民國時期,政局動蕩,軍閥割據,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一大部分民眾被迫落草為寇,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在中原地區為害一方的悍匪。

此人主要在中原地區的河南平原活動,人送綽號「老洋人」,不過他卻並非是洋人,而是一個名叫張慶的,地地道道的河南窮苦農民。

那麼為何張慶要被叫做「老洋人」呢?原來,因為張慶生的人高馬大,並且一頭黃髮再加上高高挺立的鼻樑,十分像外國人,於是「洋人」這個綽號便傳開了,不過張慶認為洋人這個綽號有點綿軟,於是四處宣揚要做洋人的老子,所以最終張慶便被叫做了「老洋人」。

張慶還未成為土匪老洋人之前,曾經參加過白朗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不過時間不長,起義軍便被剿滅,張慶逃得一命,回到家鄉,但是當時條件是在艱苦,農民基本都吃不飽飯,於是為了一口飽飯,張慶有投靠在了河南督軍趙椆的弟弟趙傑領導的宏威軍營之中。

本以為參加了宏威軍就能跟其他正規軍一樣,混的好的話還能升官發財,結果張慶發現宏威軍的領導者趙傑實則是一個吃喝嫖賭的惡少,而宏威軍也正是在他的領導下看似是政府軍隊,實則和土匪沒有什麼區別。

第一次直奉大戰當中,吳佩孚將這支根本算不上軍隊的宏威軍就地解散,軍隊被遣散,沒辦法,張慶只得和其他人一樣拖槍為匪。

不過在宏威軍遣散之前,張慶已經混到了連長,所以在拖槍為匪的路程中,張慶的部隊是人多馬壯,在一路打家劫舍的過程當中,張慶收納了眾多伙小股土匪。

一個多月的拖槍為匪的過程中,幾百人的張慶人馬居然如同滾雪球般滾到了上千人,再加上吸收軍隊當中腐敗的人員和人馬,老洋人張慶的部隊巔峰時期居然達到了誇張的七八千人。

當時的中原地區主要掌權軍閥是吳佩孚,吳佩孚對待土匪的政策就是,人少的時候,不管你,等你養肥了再來收拾你,於是聚集七八千人的老洋人張慶一夥很快就受到了吳佩孚的注意。

1922年,吳佩孚便制定了圍剿老洋人的計劃,但是當時老洋人正值巔峰,人數眾多,吳佩孚的軍隊不僅圍剿不成,還接連讓老洋人偷襲得手。

1923年吳佩孚通過斷去老洋人的補給道路,將其在豫西一帶擊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國哪一姓氏影響力最大?這一姓氏被稱為是「中國帝王專業戶」
孫中山先生的三位警衛營營長,各個勇猛厲害,並且都是廣東客家人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