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紹為何執意不聽取沮授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個原因

袁紹為何執意不聽取沮授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個原因

第一,袁紹一直不看好漢獻帝劉協。

袁紹在何進手下的時候,一直主張的是立少帝劉辯。由此也引發了十常侍之亂,何進被殺。後來董卓進京,與大臣們商量廢立之事的時候,袁紹也是因此和董卓鬧翻,而逃出京師。後來袁紹還和冀州牧韓馥謀立劉虞為帝,只不過劉虞堅決不從。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袁紹對漢獻帝一直不是特別看好。如果此時將獻帝迎到河北,袁紹心裡應該跨不過去這個坎兒。

第二,迎接天子是一把雙刃劍。當時袁紹就有一種考慮著將漢獻帝迎到河北之後。那麼漢獻帝就會和自己的權力之間發生衝突,那麼聽從皇帝的命令就要四處奔波勞累,不聽從皇帝的命令,就落一個犯上的罪名。所以袁紹出於這一方面的考慮,沒有及時作出反應,被曹操搶先了一步。

綜上所述,袁紹其實一直對漢獻帝表現的不夠熱情。他一直在質疑漢獻帝繼承的合法性,因為他自己所擁立的是少帝劉辨,他一直認為,漢獻帝能繼位,是董卓亂政的產物。

其次,袁紹也是為了保障自己權力的獨立性,因為之前有過聯合諸侯討伐董卓的前車之鑒,所以他也在考慮將獻帝迎到河北之後,其他諸侯是否會組成聯盟來討伐自己。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袁紹比曹操慢了許多,曹操搶先一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他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政治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為何康小八是清朝最後被凌遲的罪犯?歷史專家:不作死就不會死
為何諸葛亮要故意放走曹操?史學家:都是假的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