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各大城市瘋狂搶人,到人工智慧的國家戰略

從各大城市瘋狂搶人,到人工智慧的國家戰略

今天在虎嗅看了一篇文章,由蘇寧金融研究院發布的《一二線城市不僅要「搶人」,更要「留人」》,結合人工智慧的推進,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當前二線城市各放大招,實施人才搶奪,陰謀論認為是羊不夠了,亟須補充,以便繼續維持以房為中心的GDP增長戰略,而這篇文章列出了一些數據,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這個問題: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13年以前,我國勞動適齡人口(16歲~64歲)的數量始終呈現逐年遞增態勢,從1982年的6.25億人增至2013年的10.06億人,勞動人口紅利,以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然而,從2014年開始,我國16周歲~64周歲的適齡勞動人口首次出現下降,較2013年減少了113萬人,此後更是連年下降,並且老齡化日漸加重,曾經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第一引擎,面臨著後繼乏力的巨大隱憂。

那麼,下一個30年,甚至下一個50年的發展引擎,在哪裡呢?

在2017年7月8日《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中給出了其中一個重要的答案:

「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台規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範等強化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人工智慧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是的,人工智慧將是解決勞動力人口下降的重大戰略。未來的5-10年內,人工智慧戰略能否落地,將會是未來的中國,能否抓住新一輪工業革命發展機遇的關鍵。

另外,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從上表可以看到,2010年以後,我國居民受教育程度較2000年~2010年有了明顯的提高,大學與高中文化程度佔總人口的比重上升速度更快且幅度更大了。到2016年,我國擁有高中與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規模超過4億人,較2000年增加了近3億人。

國民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升,至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助力我國人力資本紅利的增長,並延緩人口紅利衰減的負面影響:

第一,帶來「就業總量紅利」。勞動力素質的持續上升,會讓勞動者的就業參與率增加,就業人口與非就業人口之比會提高。而隨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勞動力退休年齡的延遲以及對自主創業的支持與鼓勵,未來我國就業人口的比重還會繼續攀升。

第二,帶來「就業結構紅利」。按照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產業結構高端化已是大勢所趨。這也客觀上要求經濟發展必須從依賴勞動力驅動轉變為依託人力資本驅動,對於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而隨著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從低生產效率部門向高生產效率部門轉移,由此重塑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就此,當前已進入白熱化的城市搶人大戰也便不難理解了:表面上看城市是在搶人,實質上卻是對人力資本紅利的爭奪。畢竟,依託投資和房地產開發,帶來的只是城鎮短暫的繁榮,而人力資本與生俱來的創新性和創造性才是帶來更多可能並支持區域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有的人會說,既然人工智慧的時代即將到來,勞動力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那麼,這些城市積極搶人,又有何意義?這個觀點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實:

第一,人工智慧時代尚未到來,需要大量的高級人才,在量變中尋求質變,方能推動其逐漸落地,現在說勞動力將被取代,為時尚早。

第二,即使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人工智慧也只能在部分領域彌補勞動力的漸漸萎縮,而隨著人口素質結構的調整,原先將進入那些領域的勞動力,將逐步轉移到更多創造性的領域,推動文明往縱深領域發展。

基於這些判斷,就不難解釋各個城市瘋狂搶奪高端人才的決心。國家與國家存在競爭,區域與區域同樣存在競爭,誰能在新的浪潮來臨之前,抓住機遇,做好人才、產業的布局,誰就能在新的浪潮中,步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產品汪小記 的精彩文章:

TAG:產品汪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