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毛主席多次推薦《郭嘉傳》,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毛主席多次推薦《郭嘉傳》,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是讓毛澤東愛不釋手的一篇人物傳記。新中國成立後,他多次推薦高級幹部閱讀《郭嘉傳》,希望大家學習他的多謀善斷,學習曹操的善於用人,並進而提出要學會「多謀善斷,留有餘地」的工作方法。




毛澤東評價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謀士,受到曹操賞識並加以重用,被曹操本人稱讚為「奇佐」。而中國歷史中稱他為鬼才。郭嘉為什麼能有如此高的評價?




他在少年時便預言東漢末年天下一定會大亂,後來他在20歲隱居,結交了很多英雄豪傑。21歲受人引薦見了袁紹,得到了袁紹的高度認可,並留他在帳下做謀士。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




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但僅僅數十日,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毅然離開了他。時年正直袁紹風光時期,此時離開不但需要莫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凡的眼光。









後來曹操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讓荀彧給他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將好友郭嘉推薦給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映將郭嘉接入帳中,共論天下大事,他們兩個這次會面討論不亞於後來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




論年齡,郭嘉比曹操要小二十多歲,可他對曹操的宏偉志向了如指掌,當曹操就天下形式向郭嘉問計時,他竟一語道破要害。




經過一番明晰透徹的分析,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來,感慨道:「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離開營帳也驚喜道:「真吾主也。」









郭嘉入曹操帳後,很快顯出了卓越的軍事能力,加上曹操的重用,使得郭嘉大放異彩。時年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曹操三戰呂布,士卒疲倦,準備撤軍時,郭嘉卻力主再戰,而且斷定此戰必勝。結果呂布被擒;曹操和袁紹對峙在官渡之時,傳言孫策準備偷襲曹操在許都的根據地,消息傳開,曹軍中不少人已開始準備投降。




但郭嘉卻斷言孫策會死在刺客之手。而不過數日,孫策果然遇刺身亡。曹操征戰袁譚、袁尚。此時,所有的人都主張戰,而郭嘉卻主張退兵,他料定譚、尚二人會滋生矛盾。






結果袁譚、袁尚兩兄弟為奪位、奪權而爭得頭破血流,最終曹操坐收漁翁之利;除此之外還有徵烏丸,十勝十敗論等經典事例,都體現出了郭嘉的才能,這使得曹操順風順水,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郭嘉身體虛弱,加上多年來一直操勞過度,處心積慮為曹操謀劃,身體越加羸弱,最後在北征的途中不適應氣候和水土,終於在易城病倒,最終沒能等到曹操回來就去世了,享年38歲。



曹操聽聞郭嘉逝世,痛苦不已。後來曹操敗走華容道,既脫華容道之難,正整頓軍馬時,曹操忽然仰天大慟,眾謀士曰:「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在三國中,關於諸葛亮出山的時間一直被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爭議不斷。最核心的焦點是因為跟另一個三國奇才有關,此人是曹魏的大謀士郭嘉。郭嘉在公元207年,因病死於征伐烏桓的途中。



郭嘉死之前,諸葛亮一直在隆中隱居,雖然當時諸侯林立,甚至自己身邊都有一個大諸侯劉表,而且他跟劉表還是親戚關係,但是諸葛亮卻一直始終不仕。




若是諸葛亮想做一個真正的隱士倒還好理解這種不仕的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如此就可知其仍然心繫天下,還是想要出仕的,但是既然要出仕,又為何一直遲遲不出呢?




而最後偏偏選擇的出仕時間又是在公元207郭嘉去世之後,劉備三顧茅廬,他就投奔了劉備。於是坊間就開始流傳:「郭嘉不死,卧龍不出。」這句話的流傳多半是為了展示郭嘉的厲害,但是也並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只是說他們出仕的時機而已,多少有點機緣巧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奇葩的島,只接受雄性動物
陸判:死去的丈夫常回來看望妻兒--絕版聊齋故事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