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得浮生半日閑

又得浮生半日閑

終日昏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

又得浮生半日閑

——《題鶴林寺僧舍》 李涉

當下流行一本沈復的書《浮生六記》,有人認為,《浮生六記》中「溫暖」「治癒」的文字,搔到了讀者生命、情感、心靈的癢處。當然,也一下子搔到了我內心的柔軟處。

當閱盡華麗與斑斕,生命里深深淺淺,開始有了滄桑的刻痕。生命的春天漸行漸遠,如何懂得呵護好俱疲的身心,找回那個潔好本初的自己。讓心靈得到陽光的拂煦,明凈平和,周身有一種明亮而安暖的光輝。而詩人李涉,面對春盡的無奈,早就在那個花枝春滿的盛世唐朝,與我們進行過時空的對話。

「浮生」二字,出自《莊子》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莊子是個超凡脫俗之人,他把生死看得很輕,認為人們都應該順應自然,安時處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漂流,總是身不由己。如果能看淡生死,如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脫於塵世間的一切喜怒哀樂,那又有什麼放不下,又有多少煩惱不能釋懷呢?人生短暫,彷彿夢一場。人們一直在奔忙著,顧不上看看春天的藍天和大地。「又得浮生半日閑」,李渉這樣的詩句總是讓人有一份怦然心動,給了我們另一種閑適生活的可能。

這是詩人題在牆壁上的自嘲詩。李涉雖有才華,卻不被朝廷所容。他自號清溪子,是河南洛陽人。早年躲避戰亂,一直客居南方,隱居在廬山香爐峰下,後來才出山。詩人在唐憲宗時被貶謫為陝川司倉參軍,文宗時應召為太學博士,世稱"李博士"。他幾度被貶抑和流放,一生仕途不順,曾有詩道:"十年蹭蹬為逐臣,鬢毛白盡巴江春。」在峽州蹭蹬十年,復歸洛陽。流放期間,"終日昏昏醉夢間",情緒極其消沉,幾乎一蹶不振。

唐朝的許多大詩人,比如柳宗元、王維等,都和他有著相似的遭遇。仕途經濟,人心叵測。他們面對世態炎涼,都會飽含感情,咀嚼心中的隱隱悲酸,通過詩句來一字字鐫刻他們生命的印記。往往只有經歷現實的無奈,才能激發深沉感人的歌吟!

我像每個人一樣過著自己庸常的日子,如薔薇,鋪鋪疊疊。生命里的春天,也覺得格外匆匆。一路走來,人已到中年。當再度佇立在曾經的花樹下,風不知何時又起,落花滿身後,竟此花非彼花,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忽聞春盡強登山」,詩人百無聊賴,渾渾噩噩,有一天,忽然發現明媚的春光已經快要離他遠去了,於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讓美好的春色盡收眼底。我們的青春歲月,總會在不經意間便流逝而去,或許,這便是詩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的原因。他不想枉費青春,庸庸碌碌了此一生。這座蔥鬱的南山,隱著一處禪意氤氳的寺院,叫鶴林寺。竹林鬱郁,靜謐幽深。這樣的禪悟修行之地,是可以安頓身心的好去處。「因過竹院逢僧話」,走進竹林深處,偶遇寺廟裡的高僧,停下腳步,與僧人閑話,傾吐心中的苦悶與不快。僧人睿智的話語讓心洞明一片,讓俗世煩躁的心,在熙攘紛擾中得到片刻清閑。

在唐代,當詩人們遭遇世事的不如意,歸隱,是一個明智而無奈的選擇。人生的路百回千轉,讓自己成為隱在一處高山雲水間的隱者,像一道流水,迂迴過生命的低谷中的溝溝坎坎。

李白曾有詩寫道,「高山安可仰,徙此揖清芬。」四季流轉,若果能常常尋找各種機會走進自然,尋山訪寺覓禪香,讓智者指點迷津,生活的困惑和逆境便會峰迴路轉,得到寧靜安然的快樂。

是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從自然中來,最後要回到自然中去。這樣的快樂才是最實實在在的快樂!

「又得浮生半日閑」,半日閑最難得,深藏著義理禪機,這首詩就是詩人當時心境的寫照。又見"偷得浮生半日閑","偷得"或是"又得",並非是對人生的消極應對,而是一種莊子的「無為」之道。詩人對人生有所頓悟,清明透徹,漸漸超越了俗世的自己,達到超然於懷的境界,享得從容悠閑的歡愉。

我們每一天都早出晚歸,為所謂的生計奔波。當真的感覺累了,不管不顧,聽從自己的內心,慢下來,再慢下來,偷得片刻清閑。這些偷閑的時光,便是褪去人世的浮華,給心靈找到的一方棲息之地。

這時,我們不再沉溺於世俗的煩憂,不再讓心靈苦悶和迷濛,將世事的種種都會拋之腦後。如詩人一樣得到體驗直面人生痛苦磨難的輕鬆,讓麻木無趣的人生獲得重生,在心中的桃花源自在徜徉。

周國平說,「因季節變遷而悲年華的虛度或平生的不得志,是閑愁。因季節變遷而悲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常,便是短暫人生的萬古大愁了。」人生最美是閑愁幾許,人生最無解的便是萬古之愁了。春意已闌珊。我背起行囊,又要做一個出走春天的人,帶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去尋覓春天的背影里最後的詩情畫意。

人在旅途,被自然的清香和氤氳的禪意慢慢熏染,讓自己的內心散發出安靜而柔軟的香氣,在煙火日子裡品味生活的旨趣及生命的意義。

作者:郭文姝,文學碩士,教育碩士,一個喜歡文字的人。有作品發表,有詩集出版。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轉載須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簡主義的禪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一雙手,一把壺,一種生活
與君初相識,卻似故人來

TAG:極簡主義的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