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布新款AI人體安檢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布新款AI人體安檢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三十五所發布的新型AI毫米波人體安檢儀)

4月25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三十五所發布了新款AI人體安檢儀,搭載人工智慧處理器的安檢儀性能全方位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人工智慧研發進展和實力也首次曝光。

0.7秒可識別89類違禁品樣本,檢測準確率超95%。換裝人工智慧處理器的安檢儀實現性能飛躍,指標遠甩國內同類產品。

然而,危險品自動檢測識別這一技術在此前受到國外技術封鎖,國內各家機構研發都未能突破。在此背景下,三十五所基於前期在武器裝備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的成功應用,嘗試將人工智慧領域的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安檢儀上。由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專家趙英海博士帶領的團隊,用時不到兩個月完成了技術攻關,使安檢儀智能化水平實現飛躍。該技術突破,也使航天三十五所牢牢確立了毫米波體制人體安檢產品國內第一的行業地位。

(新型AI毫米波人體安檢儀實物照片)

據悉,航天三十五所2015年便已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武器裝備研發,並已實現成果轉化。作為導彈武器的骨幹研究所,2016年,三十五所舉辦了名為「基於人工智慧的雷達目標分類識別」的創新大賽,邀請國內人工智慧研究實力出眾的8個高校自發組隊,用人工智慧方法為8大類目標、198萬樣例提供智能處理解決方案。這是國內首個面向武器裝備領域的人工智慧賽事,得到軍方與同行的高度關注。三十五所也已經圍繞「智能化技術發展」,構建形成了技術領先、優勢互補的外部合作研發體系。

2017年初,三十五所成立了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室,這是航天科工集團內第一個專門從事人工智慧技術研究的部門。兩年時間內,已爭取來自各領域資金支持3000餘萬元。研究室現有員工24人,平均年齡30歲,具備了系統設計、軟硬體實現、原理研究的全棧實現能力。

除了已曝光的AI安檢儀,發布會還透露了該所將進軍無人駕駛領域,與北京市科委共同研發的輔助駕駛系統已採集11000小時、超過100T的車輛實測數據。而該項目負責人張立平則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獲得者。該所所長孫昊透露,三十五所已經在許多前沿技術領域做好了專業布局,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並有所斬獲。同時,已開闢了了數據產品及服務的軍品新領域,並有信心依託人工智慧實力在這一細分領域做強做大,為部隊客戶提供智能化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轉微科技來呀木 的精彩文章:

努比亞V18內置小牛語音,全面屏設計配備4000毫安電池,主打長續航
高配低價的手機,你最喜歡哪款

TAG:玩轉微科技來呀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