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富15代」,他建了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他今天101歲了

他是「富15代」,他建了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他今天101歲了

人活一世

最怕見到的事莫過於:

比你優秀的人

卻比你還努力

而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位大師

正是這樣一個人

建築大師貝聿銘。作者:Polaris Images 來源:視覺中國

他生於中國可能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他的家族涉足

醫藥、顏料、銀行、金融等領域

但他卻「執拗」地選擇了建築設計之路

他把自己的作品種在了全世界

巴黎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美國肯尼迪圖書館等

皆出自他手

但他卻始終說:

「我是蘇州人」

連詩人木心見到他後

都感嘆:

他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

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

他就是貝聿銘

——「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今天(4月26日)

是他101歲的生日

生於中國可能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提起貝聿銘,就不得不提他的少年時代。

1917年,貝聿銘出生於廣東。其祖上貝家原籍浙江蘭溪,明代中葉遷居蘇州,是吳中當地的名門望族,吳中貝氏,被媒體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照此看來,「富15代」貝聿銘似乎無需努力,便可坐享其成,但他偏不!

在一次採訪中,他曾說:「你也許會忘記你種下了某種東西——一種經歷、一種觀念、與某人的關係或一種哲學、一項傳統。然後,突然間它就開花了,這樣的開花現象能穿破牆壁,甚至突破整個時代。

的確,少年時代——蘇州的時光,在他心中埋下了「建築」這顆種子,更影響了他對生活和待人接物的看法。整日穿梭在獅子林、西花橋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橋、瀑布,這些傳統中國文化的印跡,讓他意識到,建築對生活的意義。

一顆種子終究是要萌芽的。1935年,貝聿銘遠渡重洋,求學美國,起點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不久,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後來去哈佛大學建築系讀碩士。

他先驚艷了法國人,然後驚艷了全世界!

說起法國巴黎的盧浮宮,除了鎮館之寶「蒙娜麗莎」,再想到的就是盧浮宮前晶瑩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入口了。而很多人不知道,這正是中國人貝聿銘最輝煌和驚艷了全世界的作品。

法國盧浮宮。作者:imago stock 來源:視覺中國

但你或許很難想像,就是這樣一個壯麗的建築,在誕生之初,卻不被任何人看好。法國各大主流報紙都嘲笑他,法國文化部長更是公開批評,盧浮宮前的這座金字塔是「一顆寒磣的鑽石」。

在當時的建築溝通會上,反對者說的話更是難聽,以至於把貝聿銘的翻譯都氣哭了。隨便拎一句大意就是:你一個中國人,把毀我們法國盧浮宮當做自己的事業,毫不利己,專門損人,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病……

但貝聿銘仍然堅持了下來,他這樣說:「當時對於這個項目的批評聲,令我難以獨自承受。但人應該堅持,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當然可以有很多種堅持的方式,很多說服對方的方式。但那並不是說,我的堅持和要求會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1988年,他的玻璃金字塔落成,人們對金字塔的狂熱,令造訪盧浮宮的遊客激增數倍,而其中三分之二的遊客,寧肯擠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長隊,也不願從另外兩個入口進入盧浮宮。至今為止,這座擴建的入口還是無數建築者必提的經典案例。

1988年3月,為表彰貝聿銘在盧浮宮擴建工程中的卓越表現,密特朗總統在竣工的金字塔內,向貝聿銘授予了法國最為尊貴的榮譽騎士勳章。

此外,美國的肯尼迪圖書館、達拉斯市政廳,日本美秀美術館,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貝聿銘的建築設計幾乎享譽全球。

「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儘管受到過多年西方教育,貝聿銘卻從沒忘記過祖國,「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貝聿銘共有三子一女,就連他們的名字都在向祖國致敬——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3個兒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個「中」,寓意是: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

貝聿銘說,「我一直知道我從哪裡來。」為祖國,他更是留下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築設計。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創立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1982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貝聿銘,重回香港,為了父親,更為了中國的建築設計,他接下了設計中銀大廈的業務。

沒錯,就是這座廣為人知的香港地標性建築

香港中銀大廈。作者:笑雲/視覺中國 來源:視覺中國

他說:他要賦予這座建築以「中國人的雄心」。在他看來,這座大廈在香港,是中國的象徵之一,在眾多香港其它殖民地色彩的建築中,它必須是光明的,一定要讓它抬起頭。

1985年,中銀大廈破土動工,以每4天蓋一層樓的速度拔地而起,1990年,中銀大廈正式落成,躋身當時香港第一高樓,使用面積是一旁香港滙豐銀行的兩倍,而造價不及其五分之一。

2002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應邀回到蘇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戰」——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他將自己晚年這一力作視作「最親愛的小女兒」。對他來說,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蘇博新館的精華之一,在於主庭院的山水園。為此,貝聿銘煞費苦心,他將中國古典的山水畫融入到設計理念中,「以壁為紙,以石為繪」,呈現出一幅3D立體水墨山水。

蘇州博物館。作者:王建康/視覺中國 來源:視覺中國

業界一直流傳著他主持修建蘇州博物館時的軼事:

追求完美的他事必躬親:從每一張設計草圖,到院落中每棵樹的選栽,他都親自定奪,甚至池塘中每株荷花的定位,他都要與工人們仔細商討。

在開館儀式上,他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小小貢獻,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為故鄉留下一個紀念,我倍感感恩榮幸。」

2018年4月26日,貝聿銘101歲

他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

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種在了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

101年來,他被不同的生活裹挾、感染、浸潤

然後用玻璃、鋼筋、線條、藝術影響著更多人的生活

「越是民族的

就是越是世界的」

這位老人從來不曾忘卻自己的初心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風骨

令人敬仰的人生贏家!

全世界只有一個貝聿銘,

智者樂,仁者壽,

貝老,祝您101歲生日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關於機構改革,中辦主任丁薛祥的這篇署名文章說透了
中國女科學家張彌曼:摘取「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傻瓜」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