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曲家周娟:《巾幗三部曲》寫給女兒,為千百年來的女性和母親

作曲家周娟:《巾幗三部曲》寫給女兒,為千百年來的女性和母親

人,總有驀然回首的剎那;那一剎那,心情很複雜。

二零零七年夏,雨後,我帶著裝滿回憶和夢想的三隻箱子,深夜到了堪城。文化和語言的對照矛盾很長一段時間裡衝擊得我無所適從。創作不知從何落筆。在那個時候,我,同許多前輩一樣,愛上了從泥土而生、在掙扎中成熟的爵士樂。它就像我每天要使用第二語言——英語一樣新鮮有趣。每天清晨,總有一隻叫聲奇特的鳥在窗外林間鳴,一直伴隨我。後來,我知道了這種北美特有的鳥叫哀鳩。

直到離開堪城,我也沒有見過那種鳥。只是那素未謀面的、孤獨而希望的呼喚,現在想來,是當時的心情寫照。這作品表達了我內心的張力感受和層疊的聲音,更重要地是,它記錄了我如何看待作曲的一個思維過程:哀鳩的叫聲,一長兩短,為動機,由迷離的清晨夢境懵懂的呼喚開始,逐漸明朗,演變成有東方色彩的爵士風格的糅合。它也是我的日記,驀然回首,心中充滿了顫巍巍的喜悅和經歷後的感動。

——周娟,由《中國製造》

周娟

作曲家

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

《巾幗三部曲》

《胡笳吟》以樂為魂、為伴,是女性成長之初最本真的憧憬和夢想;

後經歷《半緣君》載有情人為情所困之思,即女性青年時期的情感歷練和成熟;

再到《自由花》的氣,是成年女性浴火重生、破繭而出的自由綻放。三部曲以此詮釋女性一生所必經的三個階段。

《胡笳吟》以樂為魂、為伴,是女性成長之初最本真的憧憬和夢想;後經歷《半緣君》載有情人為情所困之思,即女性青年時期的情感歷練和成熟;再到《自由花》的氣,是成年女性浴火重生、破繭而出的自由綻放。三部曲以此詮釋女性一生所必經的三個階段,構思與手法選擇上各有偏重。

《半緣君》基於奏鳴曲式的主題呈示與發展,將這一西方古典音樂最具邏輯思維的曲式結構用於闡述「情種,長成庭除大樹,木困其中,人囚不破。修道終了」的構思。引子為琵琶夢境般的糾結與樂隊所承載的現實之困境抗衡,與兩個主題交替展開,每次遞進一層,彷彿一段情感的開始、發展與無果開悟。

《自由花》將民樂隊作為矗立在二十世紀初的中華大地上一所教堂里的巨大管風琴來寫作。獨奏笙可視為管風琴中嬌小的部分,喻以新女性之覺醒。此為慢板的靈感來源,即由顫巍巍的、來自高高穹頂的管風琴之聲,與獨奏的對話開始,將虔誠的祈禱與心靈的呼吸放大至極致後,轉為快板的自由飛翔和綻放。

今夜聽——

從女性視角看我國的藝術創新與文化立足。

《胡笳吟》《半緣君》,到最後的《自由花》,經歷過怎樣的歷練與升華?

「把初生的女兒寫進作品。」

在大學課堂開展復調音樂學習的意義。

「未來的兒童音樂教育,也許會依靠學習作曲來提高興趣。」

關於爵士樂的生命力:是掙扎,也是又哭又笑。

…………

解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之聲 的精彩文章:

「印象主人」音樂的創始人——阿希爾·克洛德·德彪西

TAG:文藝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