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一份你從未見過的梵高書單

這是一份你從未見過的梵高書單

「I have a more or less irresistible passion for books, and I have a need continually to educate myself, to study, if you like, precisely as I need to eat my bread."

—— Vincent Van Gogh

你對梵高的印象是什麼?天才,還是瘋子?

一個27歲才開始畫畫,生前不受關注,死後卻名聲大噪的天才畫家?

還是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瘋狂到割下自己的耳朵,37歲就自殺的瘋子?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by Van Gogh, 1889

無論是天才,還是瘋子,這都是梵高,卻又不僅僅是梵高。

在梵高成為一個偉大的、具有傳奇色彩的藝術家之前,他首先是一個牧師的兒子、兩個弟弟三個妹妹的長兄,一個真實存在的普通人

他的一生坎坷不斷。工作受挫,數次考牧師未果;一直單身,缺乏穩定的愛情關係;沒有收入來源,生活上一直依靠弟弟提奧的接濟。他孤獨、自我,與世界格格不入,直到他在繪畫上找到熱情所在。

Van Gogh Painting Sunflowers, by Gauguin, 1888

而梵高對於文學的熱情甚至早於繪畫。

他總是在讀書,在他決定成為一名牧師時,他閱讀宗教類書籍;當他決定搬到巴黎時,他閱讀法國大革命的書籍以及其他巴黎小說。

讀書對他來說是一種無法抵抗的行為,就像每天都要吃麵包一樣。

Piles of French Novels, by Van Gogh, 1887

在現存的900多封梵高的信中,超過150位作家、200本書在信中被提及。梵高毫無疑問是一個愛書之人。

也許通過他讀過的書,我們能夠還原出一個真實而立體的梵高。

- Part.1 -

一首穿越13年時空的詩

1873年,20歲的梵高在藝術品交易公司工作,剛從海牙調到英國斯托克維爾分部。

他年輕氣盛,有良好的藝術品味,熟悉英國文學與藝術,持續地從藝術家、藝術史等專業書籍中汲取養分。

在英國,梵高第一次讀到了濟慈,他稱後者為「倫敦畫家的寵兒」。他太喜歡濟慈的詩了,還將好幾首詩謄抄了一遍。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他本來想抄下濟慈的詩作「The Eve of St. Agnes」,但因太長而作罷。

Page from Edmond Roche, by Van Gogh, 1875

*梵高在 Edmond Roche詩集扉頁上的速寫,

畫的是英國鄉村的風景

後來,梵高給提奧寄去了一整本摘抄本,裡面抄滿了自己喜愛的詩篇。

年輕時的梵高完全陷入了詩歌的魅力當中。他曾說美國詩人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並多次推薦給提奧;他稱讚法國詩人戈貝(Fran?ois Coppée)是「真正的藝術家」,「who put their heart and soul into it.」

Farmer Seated At the Fireside, Reading, by Van Gogh, 1881

1875年,在給提奧的信中,梵高提到了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塞(Alfred de Musset)的一首詩《十二月之夜》

Where e』er I touched the earth,

Upon my road there came to sit

A poor man dressed all in black

As like to me as were we brothers.

詩人繆塞在詩中描述了一個黑衣同伴,長得很像他,彷彿是他的兄弟,只要他感到巨大的悲傷時,這個黑衣人就會如影隨形。

這個神秘的黑色意象常被認為是詩人孤獨的化身,而這首詩則讓梵高想起自己的弟弟,一直仰慕他、支持他的提奧。

L: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 by Van Gogh, 1887-1888

R:Portrait of Theo Van Gogh, by Van Gogh, 1887

足足13年後,35歲的梵高已經搬到法國南部阿爾勒生活。

有一天,他在參觀一個展覽時看到一幅肖像畫,畫中的男人有著火紅的頭髮與鬍子,看起來與梵高與提奧兩人極其相似。這又讓梵高想起繆塞那首詩來。

看完展覽第二天,梵高立刻就給提奧寫信敘述這件事,並在信中再次引用了繆塞的這幾句詩,並說,他相信提奧看到那幅畫也會有相同的感受。

Vincent and Theo, by Jorge Sosa Campiglia, 2003

同一首詩,穿越漫長而遙遠的時空,出現在相隔13年的兩封信里,這貫穿了梵高的整個青年時代。

可見詩歌已經成為了梵高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久地滋養著他。

- Part.2 -

作家不過是「用文字繪畫」

1879年,26歲的梵高在比利時南部礦區進行的傳教工作失敗了,這為他帶來了一場嚴重的精神危機。在絕望中,他轉移到文學與藝術之中尋找慰藉。

而最能給他帶來精神安慰的除了聖經,大部分是一些偉大作家的經典小說與戲劇。

他曾用一種飽含激情的筆調寫道,「莎士比亞雖然距離我們數個世紀,但是他的作品我們讀起來並不陌生,這種知道別人懂你的感覺是這樣地鮮活。

Old Man Reading, by Van Gogh, 1882

從數個世紀前的偉大作家的文字中獲得深深的共鳴,這就是經典作品觸動梵高的原因。

除了莎士比亞之外,比徹·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狄更斯(Charles Dickens)、雨果(Victor Hugo)、艾略特(George Eliot)都是梵高一讀再讀的作家。

他尤其喜愛比徹·斯托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狄更斯的《聖誕頌歌》。後者是梵高從小時候開始每年都會讀一次的書,而且每次讀都會有新的感受。梵高擁有狄更斯幾乎所有作品的法語版本。

Still Life: Drawing Board, Pipe, Onions and Sealing Wax, by Van Gogh, 1889

*狄更斯曾列出對抗自殺的三件物品:每天一杯葡萄酒,一片麵包與乳酪,以及一管煙斗。梵高的這幅畫被認為是對應狄更斯的這句話。

當時的人們不太看重文學的價值,但梵高不同意,他認為文學與繪畫是同等的藝術形式,作家不過是在「用文字繪畫」

「There』s the art of lines and colours, but there』s the art of words that will last just the same.」

Man Sitting,Reading A Book,by Van Gogh, 1882

與其他人一樣,梵高的父親也無法理解梵高的閱讀品味。1885年,父親因病去世,梵高在父親死後不久畫了一幅畫,這幅畫某種程度上象徵了這對父子的關係。

畫中,一本巨大的聖經放在桌上,打開著,那是父親的聖經;在聖經旁邊,橫放著一本小小的書,那是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埃米爾·左拉(Emile Zola)的《生之趣》(La Joie de vivre)。

Still Life with Bible, by Van Gogh, 1885

左拉也是梵高敬仰的作家之一。左拉以記錄飽受折磨與壓迫的工人階級而聞名,代表作《生之趣》與《小酒店》中處處流露出對工人階級的同情。

梵高曾說,「(左拉)把我們對生活的感受描寫了出來,這滿足了我們想要了解真相的需求。」同樣崇尚自然主義、帶有悲憫精神的梵高與左拉通過文字產生了靈魂的共振。

Still Life:Vase with Oleanders and Books,by Van Gogh, 1888

*畫中書同樣被認為是左拉的《生之趣》

梵高一直希望,別人也能像他一樣,從書中獲取無盡的靈感與震撼。在給提奧與其他弟弟妹妹,以及朋友的信中,他都一直建議他們多讀書。

在梵高看來,讀書就像在賞畫,無需懷疑,也不用猶豫,只需要自我肯定,然後你就會發現,美的東西就是美的。

- Part.3 -

為你還原梵高真實的藝術人生

熱愛讀書、熱愛文學,把書看得像麵包一樣重要,身上的錢大部分都花在買書上。這樣的梵高你覺得陌生嗎?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梵高,卻從未深入了解過他。我們知道他患有精神疾病、知道他自殺,我們知道《星夜》、《向日葵》,卻不知道他是一個書蟲,愛書如命。

關於梵高,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梵高,走進他的藝術世界,不需要跨洋越海到荷蘭的梵高美術館,在廣州K11的梵高藝術餐廳Van Gogh SENSES Bistro就可以體驗到。

位於廣州K11 的梵高藝術餐廳

Van Gogh SENSES獲得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獨家授權,將梵高的藝術作品通過二次創作而普及給大眾,讓你在家門口就可以觀賞到藝術大師的經典作品,感受梵高的真實的藝術人生。

餐廳VIP房間 ,梵高肖像為二次創作

為了最大程度還原梵高的生活場景,Van Gogh SENSES將餐廳的一部分空間按照梵高的名作《夜晚露天咖啡座》來設計。

黃色的雨篷與牆面,昏黃的街燈,紅色的窗框,木質的小圓桌與椅子……光是坐在這裡,好像瞬間就穿越到19世紀的阿爾勒,與梵高一起喝杯咖啡,吃一塊甜點,享受一個寧靜的夜晚。

Cafe Terrace On the Place du Forum, Arles, at night, by Van Gogh, 1888

Van Gogh SENSES Bistro 梵高藝術餐廳

除了讓你身臨其境的餐廳環境,菜品的設置也是別具巧思。由於梵高的經濟條件並不富裕,他在法國生活時經常光顧bistro,一種起源於巴黎的平價小餐館

因此,梵高藝術餐廳的定位也是bistro,以輕食搭配咖啡與雞尾酒,特別適合三五好友聊天聚會。

而菜單中必不可少的一樣食材便是土豆了。如果你對梵高有所了解,必定會知道這幅作品《吃土豆的人》。這幅作品是梵高的唯一一幅群像作品,也是梵高自認為其最好的作品。

The Potato Eaters, by Van Gogh, 1885

在Van Gogh SENSES里,到處都能發現梵高作品的隱藏彩蛋。

當你吃完碟中食物、喝完杯中咖啡後,記得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碟子上、杯壁上都印有梵高的作品,低調而精細,滿滿的細節令人倍感驚喜。

梵高的藝術氣息充斥著這裡的每一個角落,如果你是梵高藝術愛好者,這裡的每一件物品都會讓你愛不釋手。

細節感滿滿的餐具

為了讓顧客能將梵高的藝術帶回家,Van Gogh SENSES還提供專屬的禮品定製服務,別出心裁地將梵高的作品運用到精緻禮品之上。

巧克力禮盒、茶葉禮盒、茶杯套裝、手錶等禮品既華美又富有藝術氣息,甚至有客人買了茶葉禮盒之後歸還茶葉,只要茶葉罐的,可謂是新時代的「買櫝還珠」了,可見包裝是多麼精美動人。

拼配茶禮盒

藏書巧克力

《豐收》木盒巧克力

梵高作品 手錶

繼香港梵高藝術體驗館旗艦店開幕後,Van Gogh SENSES又在廣州熱門地標K11購物藝術中心開設了梵高藝術餐廳與梵高藝術花品,呈現多維度的藝術品位生活空間。

讓大眾不但能夠輕鬆接觸到大師的經典畫作,還可以了解到更加真實且立體的梵高。也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梵高並不遙遠,藝術也從不高高在上。

來Van Gogh SENSES,與梵高的作品待在一起,喝杯咖啡,聊一聊文學與藝術吧。

編輯 / 撰稿:Gina

圖片來源:梵高美術館 / Van Gogh SENSES

//也許你還想看看//

創作是一種詩意的行為 | Monreal畫里的古典與現實

在女文青還沒有被「污名化」之前,

她們是真正的有趣靈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取暖生活美學 的精彩文章:

看一場靜默的展覽,被世界暫時遺忘
在「女文青」還沒有被污名化之前,她們是真正的有趣靈魂

TAG:取暖生活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