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篇短小的關於小長假博物館觀展吐槽

一篇短小的關於小長假博物館觀展吐槽

儘管畢業後再沒有如寒暑假一般的超長假期,有個5天年假加上前後4天的雙休日依然能叫我開心地飛起。另外如五一、清明和各種倒休加雙休日的小小長假該怎樣度過一段博物館時光也是需要用心規劃。對於我這樣的博物館加美術館愛好者雖不能說逢展必看,但對於即將來臨的夏季各種大展,我勢必要遵循「精挑細選於自己、樂意陪伴於兄弟姐妹」的原則,計劃踏遍大概一半的展覽。

對於展覽的挑選,我任性地想超越題材的界限,開闢出一些取決於我個人的偏好,比如我想看的展必須是西方的、中國現當代的、知名展館的、有人講解的、有人邀請我陪伴的、有公共交通的。可以並集,可以擇一而優。這條標準的出現背後有著說不出的血淚,恩,說「血淚」未免太沉重,但想表達的是無數看展經驗背後凝聚的精神和肉體雙重摧殘。自從美國歸來,我驚奇地發現北京的藝術展覽陡然變多,只看主題一個賽著一個上檔次,聽起來不僅「宏偉」還處處體現著超凡的「學術價值」,比如某「畢加索」大展,比如某「莫奈」大展,比如某「米開朗基羅」大展等等,翻遍美國都罕有機會看到的「偉大」在北京看全啦!

用我爸的話說「看展是最累的。」我深表同意。肉體再累都累不過看一場與期待值不符的展。我深知一個人興沖沖抱著期待不如拉一個墊背的同甘共苦,如果不能享受精神的洗禮,起碼也要分享一起吐槽的時光。再如說一些之於我來說「艱澀」的題材,如中國古代題材,只能靠著攝影和組團圍觀增加吸引力。這可以體現在我院自家的一些展覽都引不起我的興趣,不想移動美臀離開辦公椅,於是默默地錯過了一些也許不錯的展覽,就是這麼任性!去年年底在日本連看四場大展,讓我對國內一些展覽更加深惡痛疾。這種感覺在去上海觀賞了某日本建築大師「姐妹展」之後衝上雲霄。如果尚且能在大師設計的書店裡轉一圈呼吸一下大師曾經呼吸的空氣,在聽聞該展還計划到其他城市巡迴,讓人哭笑不得其拿什麼對得起120元的門票。

「開館大展」這個詞目前在國內已經用爛,在相繼踩雷多次之後(如某「畢加索」展和某建築大師「姐妹」展),我的遺憾之情已經從對展覽本身轉向了這些絡繹不絕的新興展館們。既為這些有錢地產商某種不可言說的目的鞠一把熱淚,又為各種名目繁多掛羊頭賣狗肉笑掉大牙。在這種愛恨交織、哭笑不得下我開始生出一種憐憫,這種感覺類似於在經歷各種情緒跌宕後的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淡定。即使沒有若干年的展覽籌備和學術研究,即使沒有思路清晰從一而終的展覽主線,也不妨礙我們在網上花個小錢團個小票打發一段安靜時光。

今年五一我妹來北京,全程陪玩。如今兩個博物館人湊到一起註定要白天刷展晚上刷劇,開啟三天密集的。。。emmmm。。。不知是享受還是折磨。力圖將「看展覽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未免過於矯情,但日子既然過成這樣了我其實很願意勉為其難地接受這樣一個標籤,並且決定默默地將這樣的生活繼續下去。

下面放一些在上博拍攝的作品。作為一枚對中國古代文化提不起興趣但目前還在某院上班的小白重申一下如果沒有對文字那部分感興趣起碼要在攝影上對得起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陽BeNice 的精彩文章:

TAG:陽陽BeN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