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範》:你會服從社會權威殺人么

《就範》:你會服從社會權威殺人么

一、

他出席了一個慈善拍賣晚宴。

此時,離他最後殺人還有72分鐘。

他叫克里斯,今年29歲,是某印刷與設計公司的聯合總監。平時的他交友廣泛,性格寬厚。

他是一個會殺人的人么?

沒有人確信這一點,但深淵是一點點滑下去的。

首先,他結識了慈善項目的高管。高管向他強調,這次晚宴很重要,有一位大腕伯尼會直接捐贈500萬英鎊。

他也感到任務的重要性。這時,高管提了一個小要求,因為素食不能及時送到,要他在肉食上插素食的旗子。

克里斯有點猶豫。高管強調沒人會發現。他還是照做了。

這是一個不合規的小事。但是通過操縱小事,雪球會越滾越大。

社會氛圍也會有影響。晚宴上都穿正裝,穿著便裝的克里斯,覺得低人一等。他開始給大客戶伯尼拿酒提包,對他的爛笑話配合發笑,

這時的他成拎包族,變得異常順從聽話。

這時,意外發生了。伯尼對拍賣價格不滿意,非常氣憤地辱罵主辦方,突然「發心臟病」倒地。旁邊的克里斯,從無所適從變得徹底慌了。

他想要叫救護車。但主管說,人已經死了,把他藏起來,等儀式完了再處理。

儘管有些遲疑,他還是照做了。從肉食上插素食旗子開始,他就陷入了不斷去服從的循環。

他和主管一起把屍體藏進箱子,又按主管要求假扮伯尼發言。後來,他又聽主管把屍體推出現場。

這時的他,慢慢從被動服從者,變成主動解釋圓謊者。他已經成為陰謀的主角。

陰謀進入了最後一刻,伯尼原來沒死,只是昏睡過去了。他坐在天台邊,很快就會醒來,發現整個陰謀。

與會者一致對克里斯說,伯尼如果醒來一定會告我們,只有把他除掉才能保住利益。

在眾口一致地勸說下,他顫顫巍巍走向天台。

二、

這是一個心理學研究者和魔術師達倫·布朗參與的電視紀錄節目,有關社會屈從性實驗。

節目策劃人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會被社會壓力控制殺人么?

為此他們選擇了四個參與者,策划了一個社會心理學實驗場景。實驗最後的目的,是誘使參與者將活人推下陽台

答案令人不安。四人中有三人屈從了社會壓力。他們從和善的普通人變成了「殺人者」。

什麼讓他們步入殺人的軌道?

第一,他們是被選擇出來的,社會屈從性相對較高。

在面試的過程中,策劃者玩了一個把戲。他們讓報名者在面試室等候。其中有三個是演員。演員接受的指令是,聽到鈴聲就站起來,再次聽到就坐下來。報名者沒有被告知做任何事。但演員站起又坐下時,一些報名者也會跟著。即使演員離開了,他們依舊跟著鈴聲站起坐下。這些就是社會屈從性較高的人。策劃者從中選擇了四個人。

第二,策劃者採用了社會影響技巧,讓參與者者更容易按要求行動。

在肉食上插素食旗子,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要求,卻意味著參與者更容易被影響。這在心理學中稱為門前效應。當你答應對方一個小要求,更不可能拒絕隨後的要求。隨後的要求也可越來越高,你也會默默地去答應承受。這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感覺,直到你接受邪惡可怕的指令。

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出社會影響的六個方式:互惠、一致、承諾、社會認同、權威、短缺。

在策劃者的實驗場景中,廣泛應用這些影響力技術。

首先,參與者出席晚宴,是抱著互惠的想法的。他們希望結交更多的人士,有利於自己的生涯人際圈。他們自然表現得非常nice。

其次,策劃者通過突出社會權威,強調這個晚宴的檔次和重要性,強化了他們順從的動機。然後,策劃通過門前效應逐步加強參與者的承諾,讓他們更容易堅持一致性的行為。

另外,策劃者通過強化不確定性,讓參與者更容易接受解釋和指令。實驗製造了很多不確定性的情景,比如素食不能送到,大腕突然心臟病。參與者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強烈的不安,也讓他們更加依賴周圍人認可。策劃者給出的信息解釋,也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和服從。

結果,抱著美好願望的他們,卻陷入社會控制的羅網中。在社會權威的誘導下,他們先是無力掙扎,接著成為屈從的幫凶。

三、

我們很容易接受社會權威的指令。這是我們社會性的一部分,但也會導致個人危機和道德危險。

怎麼避免自己成為社會屈從的人?

下面幾個建議可能會給你啟發。

第一,能夠更好應對不屈從的恐懼,減緩自我貶低的壓力。

順從的人有一些擔心。他們害怕被人群孤立,擔心不順從時的負面反應。於是,他們只能在人際壓力下隨波逐流,刻意迴避內心的憤懣和不快。這反而造成了他們內心的壓抑和行為的被動。

這時,他們需要克服外部的壓力,更多回到和體味內在的情緒。他們需要學會肯定自己的情緒,學會去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諮詢師諮詢中,心理諮詢師也會創造安全的氛圍,協助來訪者更好表達和加工情緒。

第二,學會更獨立的行為反應,學會更多地自我指導行為。

獨立行為可以在榜樣上學習。你可以尋找一些你欣賞的榜樣,觀察他們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立行為。這些榜樣的行為可以給你借鑒和思考,如何在壓力環境下表現更自信。

很多時候,心理諮詢師會協助來訪者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練習有效的行為反應。在此基礎上,他們可以發展出自我指導,卻引導開展理想的行為。認知行為療法中有一種自我談話技術,可以更好地引導行為,更好地解釋和評估結果

第三,設立自主的人生目標,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我們更需要自我價值感。我們更需要去構建自我,衡量自己的人生哲學,尋找自己的生命動力。這是我們尋找自我需要的過程。

這裡的需要不僅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多的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馬斯洛說過,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更不容易去屈從,他們會考慮自己的立場,把握自己的存在價值。他們也有更大的力量去建立自尊。

我們需要社會關係和支持。但過度的社會屈從與依賴,卻讓我們陷入他人的泥沼中。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有自主的陽光的熱量,去指導自己駛出泥地,奔向更加堅實平坦的理想之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寒山聞心 的精彩文章:

水形物語:與害怕的自我融合

TAG:寒山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