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東坡詩詞」專題衍說

北宋靖國元年(1101),蘇軾由海南遇赦北歸,途中與米芾共游金山寺,見到寺里保存著的當年李公麟所繪畫像。畫中的蘇軾手按籐杖,端坐盤石,頗有醉時意態。蘇軾心生感慨,寫了一首《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兩個月後,蘇軾去世,終年66歲。

初出茅廬時的蘇軾,曾經意氣風發得耀人眼目。

蘇軾出生於四川的眉山。嘉祐元年(1056)三月,父親蘇洵帶著21歲的他和弟弟蘇轍來到京城,參加開封府的進士考試。八月,兄弟倆首戰告捷,雙雙獲選。第二年正月,參加禮部考試。

歐陽修是禮部考試的主考官,考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600字的文章令歐陽修讚嘆不已,本想評他為第一,名列榜首,但轉念一想,這樣好的文章,雖然封住了考生的姓名,但除了自己門下弟子曾鞏之外,天下恐怕沒有其他人能寫得出來。為了避嫌,只好割愛,將其取為第二名。雖然沒有成為狀元,但蘇軾卓越的才華引起了歐陽修高度的重視和熱情的獎掖,他多次對人說:「我每當讀蘇軾的文章,都要冒汗,痛快啊,痛快!我要讓開一點,別擋著他,好讓他早點出人頭地。」還說:「請記著我的話,三十年後,世上的人不再會談到我,他們只知道蘇軾。」

就連宋仁宗,在崇政殿主持策問,見到氣宇軒昂的蘇軾、蘇轍兩兄弟後,興沖沖地跑到後宮,對皇后說:「我今天為子孫後代物色了兩個宰相!」

那麼,這位具有宰相之才的蘇軾,在回首一生「功業」的時候,「黃州惠州儋州」三個地點,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黃州,位於湖北東部,長江之濱,隸屬於今天的黃岡市。蘇軾發配到黃州的時間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當時他44歲。在此之前,因為與王安石新法的政見不合,蘇軾主動要求從中央朝廷到地方工作,做過三年的杭州通判、兩年的密州太守、兩年的徐州太守、三個月左右的湖州太守。基層工作期間,他針對新法在推行過程中的弊端,既有過給朝廷的公開上書,也有過不少私底下的議論。御史台(中央監察機構)搜集了他的言論,舉報彈劾他訕謗朝政、譏諷皇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並從他的詩歌裡面找出一些「證據」,諸如「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之類,都被認為是「訕瀆謾罵、包藏禍心」的惡毒文章。御史台將蘇軾投入獄中,治他重罪,差點被處極刑。後來性命得以保全,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是由當地州郡看管的犯官,不僅無權參與公事,連人身自由也被剝奪。

由於漢代長安的御史台內種過許多柏樹,樹上曾經棲宿大量的烏鴉,所以人們管御史台稱為「烏台」或者「柏台」。蘇軾這個案子是文字之獄,從詩里挑毛病,因而也叫「烏台詩案」。受案子牽連被貶或受責的有20多人,包括蘇轍、司馬光、黃庭堅等。

蘇軾貶謫黃州將近五年。這期間,他慢慢修復著心靈的創傷。他以佛家之理遣懷,以道家之術攝生,以自然萬物自娛,鑄就出在極艱極苦的貶謫環境下,隨遇而安的三大法寶,這使他得以有充足的準備來面對今後更艱險崎嶇的山路,更猛烈的風雨,更嚴酷的寒冬。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給自己起了「東坡」的名號。

黃州期間,他寫了740多篇的詩詞文賦,包括樂觀曠達的《前赤壁賦》和空靈奇幻的《後赤壁賦》,以及耐人尋味的小品《記承天寺夜遊》。至於詩詞中的句子,膾炙人口的如「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等。

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10歲的哲宗即位,神宗的母親高太后垂簾聽政,罷廢新法,啟用舊黨,司馬光成為主政者,蘇軾起官復用。回京後的蘇軾初任禮部郎中,改起居舍人,元祐元年(1086)晉陞為中書舍人,職掌朝廷誥命、除授官員及論奏興革大事,後又授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成了參與決策的政府要員和朝廷喉舌。

舊黨執政,盡廢新法,蘇軾不以為然。他認為王安石新法中那些合理的、有益於國家百姓的東西不宜完全推翻。為此他跟司馬光有了爭議,以致於他既被新黨憎恨,又受舊黨指責,彈劾的狀子紛紛送到太后手中。元祐四年(1089),他再一次上表要求去地方工作,在杭州、穎州、揚州等地任職。

元祐八年(1093),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親政,又推行新法,啟用新黨力量;蘇軾被作為舊黨的核心人物再次遭到貶謫。年近60的蘇軾被一路往南方驅趕。先是英州(廣東),再是惠州(廣東),然後渡海到儋州(海南)。直到宋哲宗駕崩,徽宗即位,融合新舊兩黨,政局方發生逆轉。靖國元年(1101),蘇軾北歸,途經金山寺,自題畫像,寫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心似」一句,典出《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為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表達一種泯滅是非、物我兩忘的境界;「身如」一句出自《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表達自由自適,猶如虛舟漂行,一任自然。蘇軾一生漂泊無常,他將人生的苦難當作遨遊的經歷,不營營於世俗追逐的利祿,超脫於人世的成敗毀譽窮達,他使苦難有了真正的價值。「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在人生終極意義的層面上,他認同隨緣任運。他是智者。

當然對於興邦治國的「功業」來說,「黃州惠州儋州」就只能是自嘲了。

文學經典賞讀

課程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經典賞讀 的精彩文章:

富貴閑人與傷心人
雄闊文章艷情詞

TAG:文學經典賞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