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走過了一個世紀,見證新中國成立

我走過了一個世紀,見證新中國成立

在重慶,坐落著一座座寺廟佛堂,它們歷經千百年風霜洗禮,承載著重慶人的信仰和心靈的寄託。它們既是重慶人焚香禮佛的聖潔之地,又是巴渝歷史文化的匯聚之所。在本期的老街講故事中,我們將帶您一起去聆聽120歲的高僧虛雲禪師蕭古岩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見證中國近代的歷史變遷。

人物名片

俗名:蕭古岩

法號:虛雲禪師

出生日期:1840年9月5日

出生地:福建泉州府署中

主要成就:中國近代四大高僧之一、一身兼承禪門5宗、歷坐15個道場、重興6大祖庭

代表作:《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等

「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這首詩是我寫給自己的,算是對我人生的一個總結。從出生開始算起,我整整度過了一個世紀之久,走過了中國及東南亞的大江南北,見證了新中國的崛起與中國佛學的發展……

時間回溯到1840年,我出生在泉州的一個晚育家庭。父親40多歲得子,給我取名蕭古岩。我從小就被父親送入私塾讀詩背詞,因為父親希望我長大後能像他一樣考取功名,走上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但事實上,我和父親的意願大相徑庭,我自幼厭葷喜素、性喜恬淡、喜讀佛經,懷著出家尋佛念頭。

為了追求佛法真諦,我在1857年的時候第一次瞞著家人悄悄去南嶽出家,可半路上我就被家人追了回來。但這並沒打消我求佛的信念,兩年後我再次來到鼓山湧泉寺,在常開法師坐下披剃出家,法號德清。

在不斷禮佛習規、朝山學法中,我對佛學的理解越來越深。佛家說,孝乃佛陀本性。為回報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1882年7月,我從浙江普陀山朝禮起拜,前往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路途中,我三步一拜,以此來感念父母的恩情。回想起父母雙親,我不僅潸然淚下,即便身處亂世之中,且我多次忤逆父親的意願,父母對我也是百般呵護,從未讓我有過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困境。

在翻山越嶺、幾臨生死之後,1884年5月,我終於來到了五台山顯通寺。至此,我算是完成了為報答父母恩情的禮程,也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事。隨後不久,我再次啟程,四處去尋寺訪學:先後禮拜大雁塔、玄奘法師塔、峨眉山寺院、拉薩大昭寺……為了進一步探求佛法,我又途徑了不丹,翻過喜馬拉雅山到達印度。朝禮聖跡後,我渡海到錫蘭、緬甸、又到雲南、湖南、湖北學習密法,再到江西、安徽、南京等地結茅修行。

學法歸來,我便想著去教化眾生,將自己所學的一切奉獻給世人。於是我自改法號「虛雲」,前往全國各地弘法講經、籌組中華佛教總會、興建道場祖庭。通過各層各界人們的努力和無私奉獻,雲南雞足山、乳源雲門大覺禪寺以及雲居山真如禪寺等六大禪宗祖師道場得以修復,其他大小寺院庵堂得以重建,我心中也甚是開心。後來,抗日戰爭爆發,這些屹立挺拔的寺院收容了無數的難民,光雲棲寺一處就有40000人之多。

和雲棲寺一樣,抗戰時期的重慶慈雲寺也是當時國內有名的弘法慈善大寺,收容著來自全國的災民,但我與慈雲寺的淵源不止於此。

1942年11月6日,我應邀從廣東南華寺啟程,與惟因法師、屈文六、張子廉居士、顯明法師等人一起,趕赴位於重慶南濱路上的慈雲寺設壇主持 「護國息災大悲法會」,超度陣亡的將士和不幸遇難的同胞,祈禱著和平的降臨。

在做法之前,看著因身處戰爭而飽受折磨的芸芸眾生,我內心甚是悲痛,想要為他們尋求一個解救之法。於是我和各界人士一起請求當時政府能夠大赦天下,為囚徒減刑,又申請減輕賦稅、開倉放糧、賑濟難民,提議擴建寺廟,增多慈善機構,收容逃難的人們。我當時想著,即便我自己縱身苦海、拖著百歲老軀四處奔走,但能為當時的眾生換來一點福音,這又有何不可呢。

在為期49天的法會期間,有人問我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未來戰局如何?縱觀因果關係,我深信著邪不勝正的天理,中國人終有一天會獲得自由和幸福。對此,我想了想,要來了紙和剪刀,一剪刀把紙剪成四個正方形,又將紙角對角連折三次,之後橫著剪下三刀。紙屑飄落,紙張打開,先後成為三個字,「十」、「卍」、「日」,分別代表義大利軍、德國法西斯和日軍。沉思片刻後,我說:「這一次抗戰勝利後,中國還會有不同的面貌出現。」我心裡期望著祖國的億萬同胞能早日解脫戰爭的苦海,回到平靜正常幸福的生活中。後來局勢的發展,正如我猜測的那樣,三年之後,義大利、德國、日本先後投降,1949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宣布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我依舊奔走在弘法修寺、講經誦法的一線。期間收穫頗多:祖庭之一的雲門寺在各界努力和我的主持參與下修繕完畢;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廣濟寺成立,我任職了名譽會長;同年10月,我前往上海主持了世界和平法會……春去秋至,在晚年的最後時期,我回到雲居山中,撰寫經要、整理佛法、開堂講經……

後來有人說,我這一生跌宕起伏,經歷了百餘個春秋,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中華民族苦難最深重的時候,像是一部苦難曲。但在我看來,我行腳天涯,訪遍三山五嶽,尋求佛法,解救眾生時,並不覺得苦,就像一首詩:「少小離塵別故鄉,天涯雲水路茫茫。百年歲月垂垂老,幾度滄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入爐湯。眾生無盡願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雲老街 的精彩文章:

「演戲就是打東洋」想當年,我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TAG:慈雲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