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捷越王曉婷:催收2.0階段關鍵在於重構價值鏈

捷越王曉婷:催收2.0階段關鍵在於重構價值鏈

風控是金融的命門,風控不是一個簡單的詞,而是一個有生命周期的閉環,催收是這個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1.0時代跨入到2.0時代,催收行業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4月21日,在一本財經主辦的「風控命門2018年第二屆金融科技風控大會」上,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對催收行業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她認為催收行業2.0階段關鍵在於重構價值鏈,通過重塑客戶關係,用千人千面的催收策略進行科技催收。

3萬億的催收藍海

目前,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家權威機構能夠確切的統計出催收行業的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但理論上來說,這個市場容量應該和我國不良資產規模直接掛鉤。

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6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餘額為2.19萬億;而P2P和現金貸行業,保守估計至少產生3000億的不良資產,再加上無數持牌、未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小貸公司的不良資產,我國不良資產規模遠超3萬億元。

與3萬億不良資產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催收行業相差甚遠的從業人員體量。據公開報道顯示,我國目前有金融從業者800餘萬人,催收行業的真正從業者只有20萬-30萬人,僅占金融行業從業者的2.5%-3.7%,她坦言,行業里尚無真正俯下身面對行業的人。

王曉婷認為,催收行業從1.0階段到2.0階段歷經兩次重大變革,而這兩次變革都以科技創新為契機。儘管創新會短暫為行業帶來混沌和迷茫,但以科技為依託的強大催收能力,能夠有效助力金融機構搶灘高風險業務,同時獲取高收益。

「在傳統的催收認知上是催收不良,實際對於催收行業來說,催收是降低不良。面對3萬億的催收藍海,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讓科技催收成為可能。」王曉婷如是說。

從1.0階段到2.0階段

金融行業里有句話「三分貸七分管」,催收就是「管」的過程。

過去的30年中,催收行業經歷了兩次巨大的變革。2010年前後,傳統金融機構將資產管理部門下放和外包,促成了催收行業的第一次變革,也萌生了行業里大量的頭部清收公司。

王曉婷將這一階段視為催收行業的1.0階段,催收行業總體來看是勞動人力密集型產業,催收企業通過外呼系統埋頭低聲賺大錢。

2017年,科技創新催生了催收行業的新業態,在催收的2.0階段,監管、科技、債務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嚴格、透明、規範的行業監管趨勢愈加明顯,正規催收企業也廣泛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以科技手段修復失聯,制定催收策略。

除了監管和技術方面的變革外,對擁有十餘年從業經驗的王曉婷來說,最大的變化來自於「人」。

「過往15年中,催收面向的債務人處在金字塔的頂端,只有頂尖的人才有能力獲得貸款,因此有關暴力催收的情況鮮有發生。而隨著消費升級和普惠金融的發展,很多處於金字塔低端的長尾人群也享受到了金融服務,我們面對的債務人無論是在年齡還是在經濟基礎方面,都較以往有很大差異。」王曉婷介紹。

她認為,從1.0階段到2.0階段,催收行業在不斷進步發展,面對債務人身份的轉變,催收企業不僅要重塑客戶關係,更要重構與債務人的價值鏈。

下一個利潤中心

催收是風控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催收做得好,整個普惠金融的生態才會好。怎麼做好催收?王曉婷認為兩個詞足以概括:定義客戶、催收策略。

據2017年某家商業銀行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該行信用卡業務總收入544.51億元,其中利息收入395.38億元,比增22.44%,而罰息和滯納金收入為149.13億元,比增31.75%,遠超利息增速。基於此,王曉婷認為,催收不單純是業務部門,更可以看做是利潤中心。

催收面對的是債務人,過去普遍的觀點是債務人都是壞客戶,王曉婷對這個觀點持相反看法。她認為,催收客戶並沒有好壞之分,而需要劃分類別進行重新定義,比如是損失類客戶還是收益類客戶。

在她看來,每期都正常還款的客戶固然是好客戶,但每期都逾期,每期還還款的客戶是更好的客戶。原因很簡單,這部分客戶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除了重新定義客戶,制定千人千面的催收策略也至關重要。王曉婷表示,催收行業沒有「一招鮮」的策略,通過科技手段分析客戶行為,對不同的客戶在不同時間,運用不同的催收手段,使用不同的頻率觸達,這才是催收2.0階段應用的催收策略。

在不良資產領域,除了標類市場外,非標類資產也是一個極大的市場。王曉婷表示,只有構建與債務人「關係+價值」雙重保障,才能在行業的2.0階段,把握更多機遇,迎接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金融科技下,中小銀行該如何轉型與創新?
香港證監會叫停ICO,全球市場監管政策逐漸縮緊;滴滴擬發100億ABS擴運力;互聯網金融安全成投訴新熱點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