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造「家教課程」又何妨?

打造「家教課程」又何妨?

【家庭教育】打造「家教課程」又何妨?

李雄飛

我們清楚學校課程涵蓋了三級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落實和完善必將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發展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細細考量課程問題時,我突發奇想,既然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益補充。我們不妨規劃一個引導式或建議式的「家教課程」來指導家庭教育呀!

國家課程體現國家意志,是專門為未來公民接受基礎教育之後所要達到的共同素質而開發的課程。而作為家庭教育對孩子持續發展,很多方面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無論基於教育的補充需要,還是實際操作的可能,我認為打造「家教課程」又何妨?

「家教課程」可以設置為家訓家風、家庭禮儀、幸福生活、家族勵志等。

一、厚重的家訓,最好的啟蒙

一個孩子從小能有一份厚重的家訓熏陶,就是人生最好的開端,最好的啟蒙。

一個好的家訓,必將帶來良好的家風;一個好的家風,必將帶來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

我們可以看看幾個家訓:

1、「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在讀書;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一個孩子在這樣的家訓中成長,善意與自律一定會從小深因在腦海里。

2、「世間好事忠和孝,天下兩圖讀與耕;豎起脊梁立行,放開眼孔讀書」。

忠孝之事,立身做人,會讓孩子牢記於心。

3、「手足貴相助,夫妻貴相從,長幼貴有序,鄰里貴寬容」。

幫助他人,友好鄰舍,互敬互愛,字裡行間隨行相伴成長。

4、「親賢者,遠小人;重禮儀,講誠信」。

字數不多,道理簡單,誠信、禮儀之重,自小就能明白。

二、良好的家儀,最佳的牽引

良好的家庭禮儀,是培養孩子感恩最好的牽引。

外出告知家長,不僅僅是禮貌,更是一種規則。為孩子讀書時,有事需請假立了規矩。

家長回家,遞上一杯茶水,這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激開始;遇長輩,首先打招呼,彬彬有禮,為將來形成良好的形象打下了基礎。

家庭禮儀還包括禮讓兄弟姐妹;禮讓左鄰右舍的小夥伴;自己的東西保護好,別人的東西我不要的習性……

家庭禮儀還需要家長的自我約束,行為楷模。

三、家庭的幸福,最美的傳承

父母謙讓,和睦相處,會在孩子內心之處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一個家庭父母陽光,孩子才會陽光。

家庭的幸福感真的與金錢無關,但與健康有很大關係。所以父母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會影響到孩子終生髮展。

讓孩子傳承美好的幸福,父母必須相知相親,家庭有好的生活習慣,有健康運動的規律。

四、勵志的家榮,最近的力量

每個家族都有優秀的長輩,家族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家族的勵志的故事,是最貼近孩子的現實,所以說勵志的家庭榮耀,是離孩子最近的發展力量。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必那別家的事去教育孩子,會讓孩子反感,因為離他認識的世界太遠。

「家教課程」的家訓家風、家庭禮儀、幸福生活、家族勵志,會是最初孩子入世的基礎,也是最接地氣的教育課程。

附:「家教課程」內容思考實例:

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視的「三件事情」

第一、吃飯

要懂得吃飯,從吃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對自然有感恩之心。

1、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製作這些食物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這種感恩的心情,比起拿筷子的方式,比起吃飯的坐姿,更應該作為一種家庭的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2、培養孩子先讓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先吃。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3、培養孩子正確地拿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也是值得我們傳承的。

4、避免讓孩子在盤中翻來翻去。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孩子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全部夾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

5、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干別的事情。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與爸爸媽媽分享,請珍惜這段時間。

6、培養孩子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的習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更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第二、吃苦

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大人們保護得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第三、吃虧

吃虧是福,古今亦然。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太老實就會吃虧,總是吃虧就無法適應激烈的社會環境,因此許多父母都在教給孩子不吃虧的方法。但是,過於強調不吃虧,孩子不是過於霸道,就是斤斤計較。

與人為善,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作為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發現周圍人和事的美好,尊重愛護一花一草,善待每一個人。

其次,不要事事爭強好勝,讓孩子適當吃點虧,心胸才能更加寬廣,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用寬容化解矛盾。最後,告訴孩子,霸道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只會讓自己失去人心。

教孩子學會吃虧,並不是叫孩子無原則地順從別人,而是教孩子學會謙讓,學會理解和寬容他人,學會以理待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哥的春天 的精彩文章:

研在常規 教落實處

TAG:飛哥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