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張自忠、宋哲元墓題寫碑文,多處石刻打油詩,馮玉祥隸書真漂亮
作為一位民國一級上將,馮玉祥活了66歲。從歷史跨度而言,馮玉祥一生的時間並不算長,但相對於和他影響力相近的人物而言,他的故事,似乎要多得多。
史學家可以從他一生的經歷,編出十餘本皇皇巨著;段子手可以講他的故事,數個小時,不用停歇,不會重複……
作為一名文化愛好者,「書畫圈」了解:作為一名從行伍中不斷學習的人物,馮玉祥有一點特別突出——大凡他和自己軍隊所到之處,常常能見到,他親自題寫的牌匾或碑文。
從西安的「革命公園」,到太原天龍山石窟的石刻;從為張自忠、宋哲元題寫相關碑文,到自己寫的打油詩「我」鐫刻在自己的墓碑上……自始至終,馮玉祥將書法,當成一種抒發情懷的方式,散落在,中國的大江南北。
大約沒有人做過統計,但,文從沈夢可以肯定的是,馮玉祥所題寫的碑刻,應不少於千處。
這其中,馮玉祥所寫的隸書碑文,最值得一看,畢竟,有不少行內學者都了解,馮玉祥的隸書,在他所精通的書體中,最為精湛。
我們一起欣賞,這幾塊散落在多處的,他的隸書碑刻。
這首打油詩《我》,通俗直白,簡潔明了: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求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鬥不已,守成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儘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這是他對自己的寫照,最終被鐫刻在自己的墓碑,可謂定論。
這是馮玉祥將軍過馬超墓時所題寫的:千古英名基事漢,一篇遺疏痛仇曹。
1940年,馮玉祥當年的戰友,宋哲元、張自忠先後辭世,馮玉祥感喟不已,為張自忠墓碑題字,為宋哲元神道碑題文,此中深情,觀者難知。
與此同時,在自己失去兵權之後的十餘年,馮玉祥奔走於多個省市,積極從事抗戰活動,他的志向,也被自己題在石壁,山崖上。
如本文即是。
馮玉祥字:不抵抗自尋末路,要生存必須鬥爭……
通觀本組馮玉祥所題寫的隸書碑文、石刻,無論是為故友題寫墓志銘,或自創的打油詩,皆具有自己成熟的書寫風格,其隸書作品由早年的稚嫩浮動,到厚重沉穩、字勢謹嚴,表現了他樂於學習,且所有所成的書寫事實。
和其他的許多將軍相比,馮玉祥上學僅僅15個月,文化基礎較差。
他能寫得一手漂亮書法已是不易,又能在全國多處留下這麼多書法作品,實屬有心、有志之人。
畢竟,書法題碑,常常能穿越時光,歷經數百年,風雨不倒。大概,在馮玉祥將軍心中,他認為,把自己漂亮、優秀的書法,傳承下去,是很有必要的吧。
這種歷史、文化觀念很難得!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哪兩位偉人共同題字,其中一人為何寫40多遍?
※民國國學大師,情史比學術更引人注目,一手小楷書法真端正!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