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有多難?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有多難?

不知從何時起,溫度漸漸由一個名詞轉化為形容詞。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體察浮世冷暖,心中始終充滿陽光並對生活充滿熱情。」在朋友圈中時不時便會出現這樣飽含「溫度」的人生領悟。

但如果將這個抽象的形容詞具象而來,去回答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有多難?似乎也沒有一個統一且標準的答案。如果抽象的精神層面無法作答,不妨回歸到「溫度」這個詞的名詞屬性上。

NO. 1|壹

37℃被人類祖先選定的溫度

每個人都有溫度,在歷經長期的自然選擇之後,這個溫度最終被確定在37℃,並且作為人類的一個基因符號延續下來。

200多萬年以前,當人類祖先剛剛出現在非洲時,敏感的皮膚感知和神經系統便記錄下,當體溫超過35℃時,打獵採集這類活動經由新陳代謝過程所產生的熱最容易發散出去。當體溫在37℃時,正常活動身體的產熱率和散熱率等同,能夠使身體維持在最佳熱量。因此,人體溫度歷經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最終被確定下來。

擁有明確的溫度數值後,人類成為恆溫動物的決定因素,還需要歸功於人體最表層的毛細血管。

它就像一套熱量傳輸系統,在人體下丘腦感知外界溫度後,通過帶有不同熱量的血液流動,與外界進行冷暖交換,讓人體的體溫能夠始終處於37℃左右的範圍,保持恆定。而人體毛細血管,這套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演變出適應外界環境的複雜體系,便是我們成為有溫度且溫度穩定個體的關鍵。

NO. 2|貳

「毛細血管」便是掌控溫度的鑰匙

人類對於溫度的控制欲從不止於體溫,從遠古人使用火焰取暖,到煤爐、暖氣以及空調的發明和使用,人類在與大自然抗爭的同時,對於居住空間溫度的控制欲從未休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學及仿生學的興起,「毛細血管」這把掌控溫度的鑰匙也漸漸被投入到生活。

在很早的時候便有人開始意識到,是否可以根據人體毛細血管的生物學原理,製造能夠掌控溫度,使溫度恆定的建築,而最早的嘗試,還要從德國說起。

為了舉辦柏林建築展,原西柏林市政當局從1978年開始就舉行了多次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在IBA主持的一項技能建築設計展上,一種全新的空調系統出現在世人的眼前,這就是由多納蒂-赫伯斯特發明的毛細管平面輻射空調系統。

基於仿生學原理的這項發明,此後不久便開始在柏林科技大學接受嚴格的熱物性測試,並於1986年首次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應用。在之後的時間裡,該系統被陸續應用於歐洲眾多高端商業建築、政府大樓、別墅和醫療建築中……

NO. 3|叄

為生活開啟「恆溫」的模式

從生物學到建築仿生學,掌握了管控溫度按鈕的人類總想得到更多;從德國到中國,將毛細管網技術應用到住宅領域,從而改變整個時代人居體驗的的努力,一直都在進行中。

位於五環小清河畔的廣陽郡九號,為了更好、更健康的居住感,摒棄空調、暖氣等傳統製冷、採暖形式,採用毛細管網天棚輻射採暖/製冷系統,為居者帶來遠非一般的設備可以替代的舒適體感。

就如人體毛細血管那樣,將管徑3.3毫米的水管均勻的鋪設在房間頂部及部分牆面上,實現室內溫度冷熱調節。夏天水溫保持在17—20℃,為室內降溫;冬天水溫在32—35℃,為室內加溫。使房間內溫度冬天不低於20℃,夏天不高於26℃,並且可以根據業主需要微調。(備註:涉及項目溫度數據均為設計數值)

GIF

以水為能量傳輸介質,實現四季的冷暖調節,讓一年四季溫度都停留在體感最舒適的那一季。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溫和的對房間內包括空氣在內的所有物體進行溫度調節,溫度均勻、溫和、舒適,並且沒有傳統空調的吹風感和溫差。

從而有效避免有很多老人夏天開空調,會造成老人的腰腿痛及關節疼痛,溫差太大容易生病的情況,從而極大提升業主的居住舒適度。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需要歷經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一座有溫度的房子,同樣需要集結人類無窮的智慧。而為了讓有溫度的人與有溫度房子的相遇,廣陽郡九號的努力從未休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陽郡九號 的精彩文章:

TAG:廣陽郡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