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李開復繼續「佈道」,創新工場想做中國最懂AI的VC

李開復繼續「佈道」,創新工場想做中國最懂AI的VC

現在VC不懂前沿技術,就可能會被創業者「割韭菜」。

昨天(4月25日)下午,虎嗅參加了創新工場在北京召開的融資私享會。會上,李開復分享了創新工場的發展情況,也發表了一些對中美市場的一些看法。

第四期美元投資基金募集完畢

李開復宣布創新工廠完成第四期美元投資基金的超額募集,總規模為5億美元。此次募資完成後,創新工場共管理6支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110億美元人民幣。同時宣布第三期人民幣基金已啟動募集,預期募集金額為25億元人民幣。

據李開復透露,這次募資的部分LP包括西班牙銀行、國際知名養老基金、母基金、主權基金等。「我們非常搶手。」李開復表示,若只有美元或人民幣,難以建立在投資界被認可的形象,他認為最近很多新的政策都在鼓勵獨角獸在本土上市,或者是通過CDR形式兩邊上市,非常有必要增加人民幣募資。目前創新工場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規模類似。

「現在人民幣基金主要還是會投消費升級、新零售等領域,我們也期待人工智慧、大數據方面、高科技方面也會看到一些公司,當然還是美金為主。」

AI「佈道者」

除了完成基金募集,李開復還公布了創新工場的新定位:VC+AI。他表示,創新工場創立之初是一個創新型孵化器,但經過近九個年頭,已轉型成為不折不扣的VC的機構,而創新工場在AI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故稱為VC+AI。

創新工場走到今天,很大程度是因為李開復的能力和影響力。李開復有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他本人很早年間就在蘋果、谷歌、微軟中進行了語音AI研究,其後又是國內最早一批熱烈擁抱人工智慧的投資大佬,這些經歷奠定了李開復在業界的江湖地位,除了「華人世界頭號創業導師」,也被業界冠上了中國人工智慧的「教父」之一。

李開復對外也都是AI「佈道者」的形象,他常在公開場合談論AI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人工智慧將快速爆發,十年後50%的人類工作將被AI取代」「能夠取代基本人類所有需要低於5秒的工作,它都可以取代」之類的言論也已深入人心。

創新工場的另一面旗

創新工場的一面旗是李開復,另一面就是AI。

AI無疑是未來長期存在的一大風口,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求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將人工智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國內BAT等科技巨頭也紛紛成立自己的研究院,在各種場合把「人工智慧」放在第一位。

此前李開復就喊出「創新工場要做中國最懂AI的VC」,李開複本人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去年1月,創新工場又成立了AI工程院,繼續加強創新工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布局。

除了押准AI賽道,創新工場定位VC+AI,也是聚焦細分領域,打造差異化投後服務的手段。

目前國內有上萬家投資機構,投資機構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不僅要有能力從GPLP手裡拿到錢,還要能讓優秀創業者願意拿自己的錢。

投後管理與服務越來越受到中早期投資機構的重視。中國市場不缺錢以後,好的投資項目都是「待價而沽」,基本靠「搶」,例如大疆有競價融資的傳聞。給錢是其次,還要看VC在其他資源能給創業者多大的幫助。

李開復表示AI工程院不僅參與項目操作,孵化AI項目,還會進行AI科研成果的產品化和AI人才的培養,這些資源都會給到投資的項目,按李開復的說法就是「AI賦能」。他還表示,AI優勢已是創新工場拿到好項目的重要理由,以此投了幾家優秀的傳統公司。

除了行業內部的競爭,VC還要面對BAT。而創業者加入BAT,就代表全方位的資源支持,所以很多項目都會考慮後期讓BAT進入。2017年國內誕生了124隻獨角獸,50%以上都被BAT收割。

李開復表示國內AI技術都集中在BAT,創業者如果想用AI,可以找創新工場。CMO黃蕙雯也有一個廣告式的說法:「優秀創業者要想成功,除了BAT要及早考慮創新工場,所以特別在早期AB輪的時候要考慮創新工場的投資。」

從輪次看,創新工場主投AB輪,BAT則較多在項目中後期成熟後進入,如此形成一個承接關係,想必也是創新工場樂意看到的。

做高回報率的Tech VC

會上,李開復說投資領域的技術化是越來越重要,創新工場想做Tech VC。「只是靠錢多、靠上市的運作,或對商業的嗅覺,是不足夠的。因為今天無論要談人工智慧,生物科技,還是區塊鏈,不懂技術的話,就基本是一個被忽悠的下場和後果。」對於真正的技術公司,可能只有技術VC才能成為其伯樂。

這其實也是創新工場的投資邏輯。李開復希望創新工場能在一個行業趨勢開始起來之前,就能更早識別,把錢投進去,技術積累和支持,也能更好的分辨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李開復曾說中國創業的「對標時代」已經過去,但是給創新工場找了個對標對象:Benchmark。他表示Benchmark里50%合伙人具有技術或理工背景,在風口崛起之前抓到了Uber、Snapchat、instagram、Twitter、eBay等技術驅動型公司,是美國VC回報最高的一家VC。「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中國型的Benchmark,當然我們回報還沒有那麼牛,還需要繼續努力。」

對中美市場的一些看法

分享會上,李開復也談了很多對當下創業市場的看法。

對於美國市場,李開復說:「美國人的思維會認為,最牛的公司就是突破式的創新,做前人沒有的東西,比如Google或者SpaceX做的事情,可以把火箭落回地球,這種事情才是矽谷應做的事情,其他事情都是不足夠的改變世界。」他認為矽谷觀念未必全對,會因為因為相對的短視和包袱,只能看到這一種模式,對其他模式不屑一顧。

談到國際競爭環境,李開復認為美國的競爭是紳士型打法:「美國的競爭更像是一個紳士型的,歐洲以前決鬥的時候,一人走多少步,回過來,123,各開一槍,看誰打死了。」

中國的競爭則更像是以前的羅馬的競技場里的決鬥。「我們沒有規則,我們最後只有勝者為王。當你已經打到競技場第一名的時候,可能還要想辦法把第二個競技場也吃下來,就像最近滴滴美團的競爭。」

「中國創業者的雄心壯志,還有大市場帶來的巨大的機會,讓他們永無止境的去成長。比如美國的instagram做了八年了還是那個樣子。但是中國的美團也好,滴滴也好,不斷逼自己去成長、迭代,有競爭對手就要把他們打敗,或者避免他們進來,或者用更多資金做更新的業務,甚至把業務做得更重。」

「我認為中國的模式有它的道理,比如當美團把配送做到極致,能夠把每一單配送價錢做到最低的時候,其實是在形成一個非常高的競爭壁壘,讓它的競爭者很難能夠打得進來,因為它是花了錢、花了時間、花了執行、花了效率、花了學費、花了創業、花了VC給它的錢作為它的學費,現在如果滴滴要去做配送,或者美團要去做車,其實他們彼此都建立了很大的壁壘。」

對於中美公司的「出海」觀念,李開復也認為有很大區別:「我跟馬克曾經溝通過,你在中國想成功很簡單,找一個合作夥伴,比如百度,打造一個百度朋友圈,然後跟Facebook競爭,這樣你的問題就都解決了。但是他說不行,我的願景就是讓Facebook把世界都連起來。

「但是中國的公司可能會更多考慮到,比如滴滴最近在投很多國際反Uber聯盟的各個公司,當地已經有跟Uber打的公司了,我來投資你,我來幫助你,你需要技術、產品的、AI大數據的幫助,我都可以來幫你。所以滴滴投資進去以後,當地的打Uber的公司突然長得的很像滴滴了。」

李開復認為移動支付是中國市場的巨大優勢:「 這可以帶來很大的效應。第一,阿里、騰訊會越來越強。第二,人民的消費習慣會徹底被改變和顛覆。第三,創業者的天堂。現在你公司成立第一天就可以收費了,因為收費變得非常容易和便捷,雲集、拼多多等這些公司,過去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也包括摩拜、ofo根本沒有辦法,如果支付還需要掏一個硬幣丟進摩拜或者進行刷卡,我在美國還真的看到一個共享單車,後面有刷卡機,不能想像。」

最後,李開復還談到晶元行業。他認為感測器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賽道,因為是數據的入口,也是IOT的基礎,感測器的數據進來,才能做AI。才能做第三波和第四波的AI,此外光學等未落地技術也會又所發展,例如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激光雷達、TOF等技術的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馬雲表態:中美貿易戰不是解決辦法;虎牙提交IPO申請
科技創投大摺疊:錢荒、資產荒同步上演的2018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