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藏在植物中的美好

藏在植物中的美好

一朵含笑花,花朵其實不大,最多兩厘米大小,但是花瓣和葉片質感飽滿,看著舒服,聞著還有一絲清淡的馨香。每當遇見就會用手機拍下來,也沒有想過哪一天會畫它們,但是不經意間卻積累了很多素材,足見習慣和愛好只要堅持下去,總會給人驚喜。這是一張幾年前在成都那個叫浣花溪的濕地公園拍下的吧。

小時候最愛的事便是穿著耐磨的塑料涼鞋在山坡田野里到處留下腳印,去尋找一些讓自己驚喜不已的植物,岩石縫隙和潮濕陰涼的地方最多是各種蕨類植物,有著毛茸茸的莖,有的根部還會長出淡綠色晶瑩透明的塊莖,大小不一。還有茅莓、野薔薇、野地瓜等等,果子都可以吃,曾經那些只要出去就可以摘到一大堆的野果,如今在城市裡有的被做成進口飲料,價格驚人。

茅莓,又稱三月泡,果實酸甜,很是美味。

看到它們是否能找到兒時的一些童趣呢?感情真摯的人們一般更鐘情於物,因為它們更持久而少變化,也會因此獲得更多的樂趣與滿足。喜歡一種植物、一個物品等的幸福感遠遠大於一個人。

記得三毛曾經回答一個讀者的信,大體意思便是擔憂那位讀者將快樂和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不是明智之舉,並且表示知交零落本是常態。很是贊同,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永遠都是來自自己內心深處,而不是從別人的誇讚、評價和看法,甚至別人的感情。

野地瓜,果實清香甘甜,是小時候最愛的水果。

以前買過一本書叫做《昆蟲記》,寫的是作者庭院中各種昆蟲,很是有趣。不知道有沒有一種書專門寫植物的,或者可以叫做《植物記》,應該會更加有趣,因為看過很多作家寫植物,用擬人手法,它們有的在笑,有的憂傷,有的肆意張揚……大部分是靜靜地與世無爭地活著。不禁感慨,萬千世界,到底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知道得越多越是不敢隨意開口,要不是特別精通,最好還是不要開口,免得顯得膚淺和鬧出笑話。當然,別人也許不會當面笑,只是心裡肯定有數。

「萬物都是相通的。」這是最近聽得最多的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也這麼寫過。很難知道你的認識是否局限,你的想法是否膚淺和偏激,你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是否已經有了邊界。因此,虔誠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當然可以,但是自以為是的凌駕於人卻是萬萬不能,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曾國藩倡導少言的原因。

刺梨,這種植物的花還很美,大大的一朵,五個花瓣,我見過的有粉紅色和白色,都非常惹人喜愛,記憶很深刻。

日本作家兼插畫家寫過一本書叫做《隱居的願望》,最近擺上各大書店的暢銷書書架上,這個年過六旬的老人在生了一場病以後就產生了隱居的願望,住在鄉間畫那些自生自滅的花草,再配上文字,全書平靜而穩健,讀後內心產生美好。

我們身邊就有人過著隱居生活,大概兩年前獨到一本書《借山而居》,一個年輕的畫家、詩人在終南山隱居著,並且寫了他大部分樸素簡單的生活,他寫終南山的雲「不但可以蓋宮殿,還可以揪一塊,嚼著吃」。並不是為了宣傳大家去隱居,只是為這樣一份堅定的情懷而感動,為陶淵明那「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心性而感觸,熱愛丘山的本性,從古至今都沒有從人們心裡消逝,它像一個亘古不變的古老印記,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心裡,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

帶著這樣一份心性和初心在渾濁的人世間,也能多一份清透吧。

金彈子,一種長著刺的灌木,又叫刺柿,果子的味道跟柿子很像。

去年年底一個親戚在老家挖這種植物的根,說要回去在他家別墅的花台里培養盆栽,我一路帶他去尋找,兒時記憶中的它們居然還都長在原地。親戚需要的是那種根莖有特別象徵意義的,比如像龍頭,又比如像相擁的戀人。可惜挖出好幾株都是直直的,什麼都不像,我特別心疼,打趣道他把我兒時的水果都破壞了。

他彷彿特別領悟,之後不再直接下手,看好了再下手,總算為我保留了幾株。只是,自從出來上學工作以後,就再也沒回去吃過它們的果子。但是,知道它們完好地長在那裡,我心裡總歸是比較安心一些。

凌霄花,恣意昂揚,它們應該是驕傲地笑走過的。

最近對鉛筆彩繪有一些新的領悟,也學到一些新的技法,但是材料和工具還沒有準備齊全,想把已有的紙張用完,免得浪費。最近的畫都不送人,很感激朋友對它們的喜愛,也理解朋友們希望裱幾幅掛在牆上的願望,但是這些都是草稿,技法很不成熟,它們都是將來的畫的鏡子,參照它們我才能知道有什麼地方是需要改進和學習的。明明有些朋友畫的比我不知好了多少倍呢。

看到這些,是不是朋友們也跟我一樣去兒時的記憶力走了一遍,希望那些美好的事物能貫串生活的始終,給緊張忙碌得生活帶來一絲甜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蘿森靈 的精彩文章:

TAG:綠蘿森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