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俄國版「武則天」,垂簾聽政七年,終身未嫁下場凄涼

俄國版「武則天」,垂簾聽政七年,終身未嫁下場凄涼

她是第一位俄國女君主,也可以說是俄國版的武則天;在彼得大帝還沒有成為大帝之前,她為這個其同父異母的弟弟「垂簾聽政」了整整七年時間。

俄國版「武則天」,垂簾聽政七年,終身未嫁下場凄涼

不過跟武則天不同,她最終還是沒能抵擋性別的枷鎖,含恨交出權力,最後孑然一身,在孤獨中死去。她就是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Софья Алексеевна Романова),俄國首位的女君主。

1657年9月27日的莫斯科,沙皇阿列克謝一世與第一任瑪利亞·米洛斯拉夫斯卡亞迎來了他們的第三個孩子,這是個女兒,取名索菲婭。身為俄國沙皇的女兒,索菲婭公主的人生本可以一眼看到盡頭:她的地位決定自己不能嫁給身份比自己的低的人,而且也不能輕易露面離開閨房。如果按照平常的俄國公主生活軌跡,只有出生和死亡時才能進入公眾視野,但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可不是不是一般公主。

俄國版「武則天」,垂簾聽政七年,終身未嫁下場凄涼

首先,她很聰慧,從小就熟練掌握多國語言,是父親阿列克謝一世的掌上明珠;其次,她還很擅長把握機會,憑藉著超高的情商,她說服了父親讓她和弟弟費奧多爾一起接受教育。要知道費奧多爾是第一順序的皇位繼承人,他接受的教育是世界頂級的、按照未來君主的方式培養,另外兩個弟弟伊凡和彼得雖然也是男孩,但因為繼承順序靠後,甚至與這樣的教育無緣。

索菲婭在學習期間表現卓越,她的老師——修士波洛茲基稱讚她有「傑出的陽剛頭腦」;在手足加上同窗的歲月中,索菲婭也得到了弟弟費奧多爾的信任,結下深厚情誼,這為她後來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俄國版「武則天」,垂簾聽政七年,終身未嫁下場凄涼

1676年,弟弟費奧多爾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成為俄國新沙皇,而公主索菲亞則順理成章上升其重要心腹,進入了權力的中心。費奧多爾的身體孱弱、健康問題不斷,在上位後的第六年,也就是1682年時就因病夭折。這一年索菲婭二十五歲,二十五歲的一般女孩也許還不諳世事,但二十五歲的索菲婭已然是政治權術的老手一名。她一面散布局彼得毒死費奧多爾的謠言,引發軍隊暴動;一面宣揚弟弟伊凡失明健康不佳,不適合執政的言論,最終如她所願,明面上立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為沙皇,實際上將兩個弟弟連同母族放逐到皇村,自己則「代為攝政」,實掌大權。

她當政期間主要做了三件大事:與波蘭簽訂互不侵犯條約(1686年)、與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年)、征討當時克里米亞半島(彼時屬地奧斯曼帝國)。

俄國女君主的統治生涯在彼得十七歲成年那樣被終止。1689年彼得一世準備親政,索菲婭怎肯輕易放權?她密謀心腹射擊軍發動政變,結果計劃敗露,射擊軍首領被彼得砍頭,還將首級交還給她。索菲婭當然明白弟弟的「禮物」背後是什麼寓意,她唯有交出王冠重回自己的天地。但作為沙皇女兒,身份註定其沒法婚嫁,基督是這位公主唯一能嫁的人。在沒有進行任何儀式的情況下,索菲婭黯然進入新聖女修道院,成為祀奉基督者。曾經憑著勇氣和才智成為俄國首位的女君主,七年攝政,最終終身未嫁、無兒無女,餘生在單人小室里隱修過餘生。

俄國版「武則天」,垂簾聽政七年,終身未嫁下場凄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歐研究寮 的精彩文章:

一個沒存在感的小國總統,宣稱被外星人綁架而出名
《羅馬假日》公主的原型,真人美過赫本,卻晚景凄涼

TAG:亞歐研究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