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菲雅爾塔的春天》——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菲雅爾塔的春天》——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Vladimir Nabokov

書名:《菲雅爾塔的春天》

作者:[美] 納博科夫

類別:文學 > 小說

出版時間:2003年

《菲雅爾塔的春天》有著詩般的節奏和油畫一樣的的畫面感——

菲雅爾塔的春天多雲而且晦暗,一切都很沉悶,懸鈴木的花斑樹榦、杜松灌木、柵欄、礫石。遠遠望去,房檐參差不齊的淡藍色房屋,從山脊搖搖晃晃地爬鋪上斜坡(一棵落羽杉指示著道路)。……以及在表面粗糙的一塊塊紫晶岩石和美妙的海貝殼壁爐台上,招徠著那些旅遊者。空氣中沒有風而且溫暖,隱隱約約有一種燒煳了的獨特味道。海水中的鹽分被雨水消溶了,海水比灰色還淺,是淡灰綠色的,它的波浪真是懶怠得不願碎成泡沫。

在文章開頭一段,懸鈴木、花斑樹榦、柵欄、礫石、藍色房屋、紫晶岩石、淡灰綠色……大量意象的排列,遠近景交織,視嗅覺穿插運用,簡直妙到毫巔,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般的代入感。

而納博科夫倒不再像一位傳統意義上的作家,更像是一位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魔法師,他以才華為法杖,不屑一顧地傾瀉下自己最無倫的詩篇。於是在這個世界裡,眼神有了溫度,聲音有了熱度,而納博科夫則成了一位令人嘆服的行吟詩人。

《菲雅爾塔的春天》講述了「我」在菲雅爾塔的地方遇到一位名叫妮娜的女子。異國的不期而遇,喚醒了「我」與她長達十五年的零碎且短暫的會面情景。

文中記憶的閃回與切入、詩意般隨意穿插的華麗語言,都讓整篇小說隱隱約約蒙上一層夢境般的疏離。但是這個夢境卻雅緻而清爽,塞滿了溫暖的春雨和命運的溫柔,讓人心甘情願地沉浸其中。

「我」對妮娜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有趣的是,在「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妮娜已經訂婚了,後來再見到解除婚約的妮娜時,「我」又有了自己的家庭。

雖然我經常出行,但是卻毫不猶豫地稱那是一個「幸福島嶼」,好像「我」跟妮娜註定要在不同的軌道上完美地錯開。而在車站,在街頭,在猝不及防的異國他鄉,隨著我一次次又重複地遇見她,「我」對她的渴念因為對過往細節的回憶而逐漸深厚。

這一次我們相遇在溫暖而又迷濛的菲雅爾塔,即使我知道這將是最後一次。

納博科夫在小說前面一語雙關的這樣寫道,讓人不禁心生疑惑,為什麼這次會是最後一次相遇?「我」對於妮娜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感情?

而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與妮娜的每次相遇似乎都是深情款款——雪地里妮娜沒有拒絕「我」的吻,但僅此而已。

當「我」得知「我」與妮娜和她的新歡下榻在同一個酒店,一晚上都心中自喜而焦慮地在房間等她時,她又非常令人失望的沒有來。「我們」彷彿只有在相遇的時候才會顯得親密,而分開之後又彷彿誰都不會刻意地想起對方。

在長篇優美的敘述中,現實與回憶並進。「我」前前後後竟然與妮娜偶遇了十五次之多,令人感慨,人生有多少個十五次呢?納博科夫的思緒如一隻黑色的蝴蝶般來來回回,又給人一種深沉的迷幻感,讓人不禁頹喪氣惱。

在文中的一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情感的一些端倪。

因為那時我還未意識到那正在生長的病態傷感的存在——這種傷感的力量,會使我與妮娜接下去的相逢更加痛苦。

每一次的分別之後,伴隨著總是被調諧得激動萬分的音弦,我們相遇在一陣歡快的忙亂中,在感情已各就其位的喧鬧中;但是引座員將會把門關上,那之後便誰也不許進入了。

因此我們可以有一種理解:「我」和妮娜的感情已經到達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因為彼此的家庭或是羈絆都在默默克制著這種感情,結果註定是悲劇。

——喂!如果我愛你呢?

——妮娜瞧著我,我又把那幾個字重複一遍,我還想再說……但是某種類似於蝙蝠的東西從她臉上急速掠過,那成了匆忙、怪異、幾乎是醜惡的表述……

「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兩個人頓覺尷尬。於是「我」連忙補充道,「別在意,不過是句玩笑話。」

表白的失敗猝不及防,又在情理之中。其實這世間許多說不出口的感情,不過是彼此不夠坦誠而已。沒有勇氣的又何止「我」和妮娜呢?所以那些浪漫又悲情的故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顯得無望。

納博科夫總是喜歡用夢幻般的語言來描述抽絲剝繭般刺痛的事實。

「我」與妮娜分別後,他寫「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一直錫箔紙會在路面上閃閃發光,為什麼一隻酒杯的光在桌布上震顫……」讓人不禁覺得雲里霧裡,好像已經錯過了什麼重要的細節。但是細想幾遍,納博科夫只是在隱晦地點明:一切的因緣際會都有一種宿命般的相似與必然。

菲雅爾塔上空的天已經浸滿了陽光,一切都消失了,一切都過去了。

如果過去的十五年里,「我」與妮娜的羈絆都是夢幻的話,那現在,在菲雅爾塔這個地方,在這個溫暖又濕潤愜意的季節里「我」終於清醒了。

不管「我」願不願意,又是否深愛著妮娜,以後再也不會遇見她了。納博科夫在最後幾段極盡筆墨來渲染「我」對即將到來之事的那種猶知未知的憂疑,動情的文字像火花一樣破紙而出,飛快地濺射到菲雅爾塔上空。不知何時,已默默鋪陳開至無盡光明裡。

但是,命運又是誰都能揣測的嗎?納博科夫哂然一笑,轉身又踏進自己美麗的詩行里,由此當了一回孤獨的造物者。

而妮娜,儘管她曾長時間、忠實地模仿他們,最後卻終於死去了。

《菲雅爾塔的春天》,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從這篇讀後感可以看出,王純對於這本小說非常了解,小說中的細節描寫可以詳盡地寫下來。但從這篇讀書感里,我能感受到王純的無限感慨,卻不能看出他想表達出來的中心思想。

——厲靜涵評

作 者 | 王 純

編 輯 | 宋欽章

圖 源 | 花瓣網

往期閱讀

恪守真實又不拘泥於一般的形式 by 曾舒蔓

(斯蒂芬·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女之耽兮,不可脫也 by 閆璐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by 王晴

(川端康成《雪國》)

督讀嘟群:參與社群式讀書,養成讀書好習慣

>>> 加群請聯繫小編

一個敏感的人永遠都不會是一個殘忍的人。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俄羅斯文學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督讀 的精彩文章:

以我的成長換你從容前行——寫在《青春三部曲》之後
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

TAG: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