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服飾 頸飾

中國傳統服飾 頸飾

依自己喜歡的方式

過此一生

閑來作畫

制印

蒔花弄草

為你縫一襲

月白的對襟衣裳

【典婦功】

代先民最早佩戴的項飾,往往是用大自然賜予的材料串組而成,在很長時間裡,貝、螺的殼一直是人們製作頸飾的首選材料。一是由於介殼本身份量較輕,外表光潔美觀,較適合製作佩飾,另外對居住在遠離海濱的部落來說,貝殼一類的材料甚為難得,因此對其也十分珍視。

▲穿孔的蚶殼串飾

新石器時代晚期|廣東湛江遂溪鯉魚地出土

▲貝殼串飾周|陝西西安周原扶風出土

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玉制串飾出現在人們的頸部,至商周時,已十分普及,並逐漸取代獸齒、魚骨、硬果、貝殼等自然之物。玉制串飾的形制繁簡不一,以管、珠形最為常見簡單者在管、珠之間夾入一些玉制幾何配件,如方形、琮形、璜形、三角形、圓形、璧形、多邊形等。複雜的玉制串飾則以被雕琢成各種形狀的鳥形、獸形、龍鳳形飾件和玉質管珠互相配合,組成一套串飾。

▲金項圈商|北京平谷劉家河出土

▲三聯璜組佩西周|陝西絳縣橫水墓地1號墓出土

▲玉串飾西周|陝西西安周原墓出土

了用天然材料外,古代頸飾還有用金屬材料製成者,盛行不衰的項鏈就是其中之一。項鏈是在串珠基礎上演變而成的一種頸飾,通常由三部分組成主體部分是一條鏈索鏈索的下部懸一個墜飾,俗稱。項墜。鏈索上部的開口部分,則裝綴一個可以開合的搭扣或搭鉤。也有不用搭扣者,戴時直接套在頸項上。

▲金鑲寶石項鏈隋|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戴項圈的女子 《簪花仕女圖》唐|周昉

明時期的婦女喜歡在頸部佩挂念珠,戴項鏈者不多。清代貴婦著禮服時,按規定需戴朝珠,另在頸部還戴有領約,所以也很少有人佩掛項鏈。一直到進入民國時期,傳統的服飾制度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大批年輕婦女受歐美妝飾風習的影響開始佩掛項鏈,並將其稱之為「文明鏈」。這個時期的項鏈,大多以金銀絲扭絞成鏈索之狀,俗稱「鏈條」。鏈條的上端綴有搭扣,以便佩戴。鏈條的底部多系有墜飾。常見的墜飾有兩種形制一種為金鎖片,一種為金雞心,這些項鏈在民間還有大量傳承。

▲累絲嵌玉雙龍戲珠領約清|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榮祿墓出土

▲綴有及新型綴飾的金項鏈傳世實物|近代

圈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種項飾。通常以金、銀錘制或模壓成環形,考究者嵌飾以珠翠寶石。在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成年男子也佩戴這種飾物。唐代婦女受北方少數民族妝飾習俗的影響,也有佩戴項圈的現象。這種風習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

參考書目:

《中國歷代服飾藝術》

《中西歷代服飾圖典》

是手作

亦是傳承

更是別樣的修行~

【典婦功】∣春來繅絲秋來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婦功 的精彩文章:

TAG:典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