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勝發現東周古遺址!

武勝發現東周古遺址!

信息來源:i武勝

烈面鎮沿江村的蘇家壩,是嘉陵江畔的一個沖積平壩,土地肥沃。2012年10月至11月,這裡曾經有一場規模性的考古發掘工作,揭示古遺址面積達1000平方米,時間跨度為春秋晚期到西漢早期,文史界稱其為蘇家壩東周遺址。

古遺址的發現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天氣晴朗。一支由省、市、縣文物部門聯合組成的渠江、嘉陵江廣安段田野考古調查隊,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萬靖的帶領下,來到武勝縣烈面鎮沿江村,對該村處於嘉陵江與一小支流交匯處的何家壩和蘇家壩一帶階地進行了考古調查。

當天上午10點左右,考古隊在該村四組蘇家壩西部「十二行土」斷坎之上,發現了大量夾砂紅陶片,多數飾繩紋,可辨者有口沿、腹片等。經調查,類似陶片分布於蘇家壩與何家壩交界地段,南北寬約150米,東西長約200米,年代初斷在春秋戰國,估計面積大約3萬平方米。考古隊暫將其命名為蘇家壩東周遺址。

蘇家壩遺址發掘現場。(資料圖片)

11點左右,考古隊又在該村四組沙嘴梁子處發現有少量漢代墓磚出露。走訪附近村民,村民們說,數十年前此地就有少量墓磚被挖出移走,如今仍可在一些村民家中看見那些墓磚。經仔細考證,考古隊斷定這一帶屬漢代墓區,面積約2000平方米(南北方向約50米、東西方向約40米),並暫將其命名為沙嘴梁子墓地。

這支考古調查隊在歷經半年的兩江(渠江、嘉陵江)徒步考察後,迅速將調查成果上報給省、市文物部門備案。

古遺址的發掘

在渠江、嘉陵江廣安段田野考古調查結束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12年初再次派工作人員來到廣安,與市、縣文物部門磋商,擬將蘇家壩東周遺址作為四川大學考古實習基地。

2012年10月初,由四川大學考古系組織的在讀研究生、本科生計48名,在3名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從10月11日起,正式進入武勝縣烈面鎮蘇家壩東周遺址進行實習發掘。

在此期間,筆者受省、市文物部門委託,前往蘇家壩發掘工地了解情況,發現這次實習發掘共開探方24個,計660餘平方米。到當年11月12日為止,已發掘清理西漢至戰國古墓4座(m3、m4尚在發掘中)。據筆者現場踏勘及川大領隊老師介紹,這4座墓均系土坑豎穴墓,出土文物以夾砂灰、紅陶質為主,器形有罐、釜、樽、壺等。從墓葬形制、葬式和出土器物標本初步分析說明,該墓區出土文物標本極具地域特色。

蘇家壩遺址出土的文物。

從發掘現場回來後,筆者迅速將調查情況分別上報省、市主管部門。針對四川大學學生實習發掘情況,省、市文物部門認為,蘇家壩東周遺址是市文物管理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和武勝縣文物管理所四家單位協商決定的學生實習基地,其目的是培養考古人才、保護地域文化遺存。

然而,此次川大師生的進入,並未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市文管所協商,僅由四川大學與當地文管所商議擅自進入基地,且未具備辦理有效審批程序而進入實習發掘,並形成既定事實。

按照考古發掘規範要求,川大師生在進入實習發掘前,應由四家單位統一制定發掘規劃,按照規劃擬定發掘地域、工期、面積等分步實施方案,並且學生在實習進程中未履行應有的工期進度及發掘情況的通報及相關程序。

鑒於基地實習第一批學生即將返校,省、市文物部門遂建議全面告停該項實習工作,之後由省文物考古院、四川大學、市縣文管所聯合擬定完善基地實習發掘計劃、方案等,制定落實監督協調機制,確保文物安全和實習工作有序開展,並明確了考古發掘成果的共享、研究及文物權屬等問題。

蘇家壩遺址出土的文物。

這次蘇家壩東周遺址的發掘工作,在省、市文物部門的干預和建議下,得到了四川大學的支持,實習發掘工作於當年底停工,發掘資料進入室內修復和整理。

古遺址的價值評說

蘇家壩遺址,時間跨度為春秋晚期到西漢早期,經歷了巴文化、巴文化與秦漢文化融合的過程,這樣大規模、大跨度的古代遺址,在嘉陵江流域極為少見,是嘉陵江中下游地區一次非常重要的發掘,甚至可以說是填補了該區域的考古發掘空白。通過對發掘資料的進一步整理研究,可以初步構建該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為探討巴文化的起源、巴文化融入漢文化的進程,以及秦漢政權對這一地區的經略等重要問題提供新的資料。

信息來源:川東周末、i武勝

了解家鄉發展:新聞:娛樂:生活:時事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微視頻 的精彩文章:

近日,武勝一少女凌晨夜行時手提包被搶,希望大家注意安全!

TAG:微微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