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威股份:被低估的激光裝備新星,有望複製德國通快

亞威股份:被低估的激光裝備新星,有望複製德國通快

報告摘要

核心邏輯:對標德國通快,被低估的中高功率激光切割裝備新星

公司一季報業績指引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52~7315萬元,同比增長20%-50%。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傳統印象是比較純粹的成形機床企業,但是經過我們深度調研和研究發現:公司在激光裝備領域的發展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認為公司是被低估的中大功率激光裝備第二梯隊領軍企業,國內對標大族激光,海外對標德國通快。結論是存在預期差,公司的價值可以重估。

激光業務佔比將超過40%,有望複製德國通快的發展路徑

國內以大族激光和華工科技為代表的金屬和非金屬精密激光加工市場格局已經穩定,而超過精密加工市場規模2~3倍的中大功率激光切割市場基本被外資壟斷,國產化率較低。縱觀全球激光產業的發展路徑,從機床延伸到激光加工再向上延伸到激光器是正常的產業邏輯,代表公司有德國通快、日本AMADA、義大利Prima,瑞士Bystronic等,亞威是目前國內最符合這一產業路徑的激光裝備企業之一。公司目前激光業務佔比已經達到26%(2017年激光裝備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49%,高功率激光切割機2.37億元,同比增長80%),主要是大功率的激光切割機,小部分激光焊接、激光熔覆等。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激光與機床的客戶高度重疊,持續受益激光對傳統沖床等工藝的替代。到2018年激光業務有望達到公司總收入的40%以上。公司目前設立10億元產業併購基金,將圍繞激光產業鏈深度布局,有望進一步拓展半導體晶圓切割等產品線等。2018年1月,激光智能裝備業務單月實現訂單6700萬元,同比增長130%。

配套線性機器人提高附加值,高端折彎機需求空間巨大

成形機床行業仍然處於市場出清階段,但受益於新一輪設備擴張周期和機床行業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公司的高端折彎機和沖床仍保持15%以上增長。配備亞威徠斯線性機器人的折彎機市場售價是普通折彎機的3倍以上,提高了折彎機的生產效率和穩定性。市場上數十萬台存量中60%~70%的低端折彎機持續面臨更換需求,公司折彎機全球出貨量第一,將穩定受益。

工業互聯網領域大有可為,打造國內離散智能製造雲平台

我們認為亞威股份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也大有可為。2017年公司收購崑山艾派斯,近期公司又成立亞威智能子公司,加上亞威徠斯機器人,以三大子公司為基礎「軟+硬」建立亞威雲平台。公司依託在成形機床領域強大的設備佔有率優勢,有迅速轉化為工業大數據流量的優勢,打造國內領先的「硬+軟+雲+集成+諮詢」離散性智能製造平台。2017年該板塊營業收入6200萬元,同比增長128%。

盈利預測

預計2018~2020年,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47、2.03和2.66億,EPS分別為0.39、0.54和0.71元,PE分別為22、16和12x,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激光業務拓展不及預期;機床需求持續性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一、全球領先的成形機床企業,轉型激光裝備和工業機器人

(一)三大板塊業務實現拆分,激光業務快速發展

公司成立60餘年以來,專註於成形機床領域,折彎機出貨量全球領先,核心產品包括折彎機、數控沖床、激光切割機及工業機器人等,主要競爭對手有德國通快、日本 AMADA、義大利 Prima、金方圓、濟南二機床等。2012年以來,行業過剩的低端數控機床產能持續出清,公司在穩定主營業務發展的同時,引入戰略性股東和君系灃盈印月,通過「內涵式發展+外延型併購」雙輪驅動戰略打造國內離散性智能製造領軍企業,新開拓了激光切割、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線,將形成「硬+軟+雲+集成+諮詢」綜合業務布局。

股東持股比例比較分散,但管理層經營穩定。目前管理層持股平台亞威科技持股7.41%,和君系灃盈印月持股6.4%,前十大股東持股32%,前十大股東中並無機構持倉,基本為公司管理層。

激光加工和工業機器人新業務線收入佔比有望過半。2016年公司在財務披露時未將激光加工和工業機器人業務新業務線與傳統的機床主業區分,對投資者或許會產生一定的誤解。實際上,激光加工和工業機器人業務在持續高增長下,占公司主營業務的比重已經超過20%。根據2017年年報披露,公司三大板塊業務佔比分別為69%、26%和4%。公司已經從一個純粹的機床設備供應商成長為國內大功率激光加工領域第二梯隊的領軍企業。

國際市場業務快速增長。公司通過優化代理商結構,提高高端、智能產品出口佔比,簽訂有效合同2.14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激光加工裝備出口合同8000萬元,同比增長225%。

(二)2018年上半年利潤指引,凈利潤增幅20%~50%

公司一季報業績指引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介於5852~7315萬元,同比增長20%-50%。

2017年非經常性損益因素拖累業績增速。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4.39億元,同比增長23%,營業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歸母凈利潤9471萬元,同比增長-19%;全年凈利率6.69%。公司凈利潤增速不及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在於2016年非經常項損益4218萬元(2016年確認盛雄激光賠償金3000多萬元)。然而,從內生業務增長來看,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1%。

公司毛利率長期穩定在26%左右,2017年銷售凈利率略下滑至6.9%。公司資產負債率連續7年低於30%,公司「721」的收款模式決定了公司資產負債表較為健康,現金流充裕。我們認為,隨著公司的激光加工業務目前已經進入成長階段,規模效應下,凈利率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三)主要股東持續增持,股價具備安全邊際

2017年以來,包括董事長冷志斌在內的主要股東持續增持,其中董事長陸續增持211萬股,增持均價介於10.5~11.26元/股,目前股價8.7元/股,較該增持均價具備較大的安全邊際。

2017年6月,公司第二期限制性股權激勵方案首次授予部分第一個解鎖期解鎖條件成就,可解鎖股票數量193萬股。第二期股權激勵對象包括董事長等核心管理層在內的124人。為更好調動公司員工的積極性,釋放組織活力,公司擬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調整,進一步釋放公司業績增長潛力。

(四)1月新簽訂單同比增長50%,激光裝備和海外業務增長搶眼

根據公司官網披露,2018年1月新簽合同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近50%,三大業務板塊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激光智能裝備和海外業務訂單實現翻番。

(1)金屬成形機床業務保持穩步增長,1月簽訂合同金額達9400萬元;

(2)激光智能裝備業務實現訂單6700萬元,同比增長130%;

(3)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業務成長加速,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及工業控制軟體等業務實現有效合同近4000萬元,其中應用於汽車行業的數控開卷落料線1月份新簽訂單1645萬元。

海外市場銷售也呈現高增長,1月實現有效合同3250萬元,同比增長140%。其中,激光智能裝備業務實現海外訂單1850萬元,同比增長485%。

目前下游需求旺盛,訂單轉化成收入的確認周期短,大部分訂單在當年即可確認為收入。

二、機床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高端折彎機需求空間較大

(一)機床市場仍在出清,企業微觀盈利呈現改善

國內機床行業經歷了2011和2012年產能擴張高峰,自2013年以來行業產能處於出清階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速持續下滑,2016年成形機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滑20%。

機床行業出清階段表現為兩大趨勢:一方面,低端產能陸續退出市場,領先企業的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另一方面,行業下游汽車、家電和3C自動化等市場的製造業升級趨勢對機床行業產品的精度、效率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車等產業發展刺激下,更高附加值的機床產品對傳統低端機床產生替代需求。

1、下游需求復甦開啟新一輪的資本擴張周期,機床行業受益

受益2016年下半年新一輪庫存周期,製造業下游復甦,機床行業7家代表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兩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亞威股份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收入保持20%以上增長,基本為行業增速的兩倍。

從行業需求角度看,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行業補庫存是機床行業下游需求復甦的重要因素。由於此輪庫存周期疊加了中國以及全球的朱格拉擴張周期,此輪經濟周期的復甦韌性比過去四次庫存周期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更長,有望在2018年持續。

我們判斷2016~2017年下遊行業盈利的改善,將會重啟下一輪資本開支和產能擴張的周期,這一輪資本開支的周期體現在對高端數控機床設備的需求替代以及低端產能的淘汰,體現在行業市場集中度的提升。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為什麼細分行業領軍企業能夠持續以行業兩倍的速度發展。

2、公司市場集中度提升

金屬切削機床:用切削、磨削或特種加工方法加工各種金屬工件,使之獲得所要求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的機床(手攜式的除外)。金屬切削機床是使用最廣泛、數量最多的機床類別。

金屬成形機床:指折彎機,剪板機,沖床及鍛壓機床,通過其配套的模具對金屬施加強大作用力使其發生物理變形從而得到想要的幾何形狀。

沖床:根據海關總署數據,國內每年沖床產量在2500台左右(含一半的數控沖床),每年的進口數量在1700台左右。國內銷售單價在70萬元/台左右,海外進口數控沖床單價在22萬美元/台,沖床單價在14萬美元/台。

折彎機:目前國內折彎機年銷量在1~2萬台左右,保有量在數十萬台,其中60%~70%是中低端產品,持續面臨產品升級更換需求。國內每年從海外進口的數控折彎機床近1000台,出口折彎機近3000台,進口單價分別為27萬美元/台和11萬美元/台。低端折彎機面臨產品升級過程。

(二)獨立開發出數控系統,機床產品持續迭代升級

公司數控機床技術以引進消化再吸收方式獨立開發出自己的數控系統,2017年開始進入市場,率先在自己的鈑金成形機床產品上替代西門子等數控系統,然後逐步向行業內拓展銷售。對企業而言,採用自己的數控系統,降低了採購成本,增強了議價能力。

公司新推出的產品線主要包括數控轉塔沖床、數控折剪機床、鈑金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數控轉塔沖床在衝壓工藝和控制技術等方面研究取得新突破,性能效率全面超越原有產品;數控折彎機重新規划了全系列的結構和配置,提高了折彎精度和穩定性,滿足高端客戶能力進一步加強。

成型機床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金方圓和濟南二機床

金方圓:金方圓公司生產的產品主要有ET、VT、HVT、MT、DMT系列數控機械、液壓、高速液壓、單電伺服和雙電伺服轉塔沖床;HC、HFC、FC系列數控二氧化碳、光纖精密激光切割機;PR、HPR、PE系列數控液壓、高速液壓、電伺服折彎機;VR系列數控液壓閘式剪板機;MCZ數控母線生產線;PB系列汽車橫樑平板數控沖孔機、AMCP系列汽車平板數控沖孔柔性線;UP、SP系列汽車縱梁雙主機數控腹面、翼面沖孔生產線;APSS、HML200f系列數控沖剪、衝激複合柔性生產線等產品。

濟南二機床:國內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綜合製造實力最強的鍛壓設備和大、重型金屬切削機床製造企業,世界最大的機械壓力機製造商之一。產品覆蓋鍛壓設備、數控機床、自動化設備、環保建材設備、鑄造機械、數控切割設備等門類的大型機械製造企業集團。

2017年,公司金屬成形機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04億元,同比增長12.65%。隨著行業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和下游需求的復甦,我們認為公司傳統的折彎機和沖床主業收入可以繼續保持15%左右的收入增速

三、激光加工業務佔比有望過半,立足激光切割延伸全產業鏈

(一)精密激光加工格局已成,中大功率激光切割空間巨大

激光加工原理:激光加工是激光技術最普遍的應用,原理是依靠光的能量經過透鏡聚焦後在焦點上達到高能量密度,靠光熱效應來實現加工目的,分為激光焊接、激光切割、表面改性、激光打標、激光鑽孔、微加工及光化學沉積、立體光刻、激光刻蝕。廣泛應用於機械、汽車、航空、鋼鐵、造船、軍工等領域。

激光切割的原理:激光器 (諧振器) 產生的激光束通過傳導纖維或鏡面引導至機床的切割頭,然後通過一個透鏡聚焦到一個直徑很小的區域上,將能量高度聚集。聚焦後的激光束接觸到板材後使其熔化。

受益於對傳統機床工藝的替代,國內大功率激光加工進口替代空間巨大。因為:(1)從長期看,由於激光加工裝備在精度、效率和工藝上具備優勢,將逐步替代傳統的以沖床、剪板機為主體的傳統工藝。參考日本的經驗,日本沖床年銷量與激光切割機年銷量比例從1985年的900:100台,降到500:950台。(2)從短期來看,2000W以上的IPG激光器件價格大幅下降(2016年價格下滑17%),降低了大功率激光加工設備的使用成本。

我們認為,中大功率激光加工設備企業將充分受益於機床下遊行業產品升級需求。

根據中國激光雜誌社統計,2017年國內激光加工裝備市場規模495億元,同比增長29%,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600億元。切割、焊接、打標是佔比最大的應用領域,超過60%,精密金屬加工僅佔8%。目前國內精密激光加工領域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國內市場基本被大族激光和華工科技佔據,中小功率激光市場已經成為紅海。

亞威股份大功率激光切割設備位列國內第二梯隊,受益進口替代:2017年,國內中大功率激光切割市場規模在170億元左右,目前80%的市場被像德國通快、日本AMADA、義大利Prima、瑞士百超Bystronic等外資企業佔據,如2017年百超中國-迪能激光實現收入15億元。而反觀國內市場,大族激光2017年大功率激光加工設備(含切割、焊接、打標)收入僅為20億元。亞威股份2017年激光加工收入3.73億元,是國內大功率激光裝備第二梯隊領軍企業。

(二)有望複製德國通快發展路徑,公司機床客戶基礎優勢突出

國外經驗表明,基於機床業務基礎發展起來的激光加工業務是產業的一般發展路徑。公司在中大功率激光切割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德國通快、日本 AMADA、義大利 Prima、瑞士百超等。通過總結國外激光加工企業的成長路徑,我們得出結論:亞威股份是目前國內最符合該產業路徑的上市公司。

1、德國通快

工業用機床、激光技術和電子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德國通快成立於1923年,經過近百年的經營,已經形成了從激光器到機床的一系列產品,工業覆蓋能力涵蓋了激光打標、激光雕刻、激光切割、激光熔覆、激光熱處理、激光焊接等,是公司的直接對標公司。2017年營業額31.11億歐元(238億元),稅前利潤3.37億歐元(25.9億元),全球範圍內擁有70家子公司,員工11883人。

縱觀德國通快的發展路徑,我們可以看到,亞威股份與德國通快的產業發展路徑和產品布局是A股市場最為一致的企業之一。德國通快以折彎機和沖床起家,在1979年開始涉足激光技術領域,並推出了第一台激光沖裁複合機。之後通過收購等形式延伸布局激光產業,80年代將HAAS 激光技術部發展成為一家獨立的企業 — HAAS-LASER GmbH + Co. KG。由於激光業務與機床業務客戶的高度重疊,德國通快憑藉在機床領域的客戶基礎,以激光加工設備為切人點,公司逐漸向上延伸至激光器和智能工廠。

德國通快從機床出發,向激光裝備上游產業鏈延伸,布局半導體激光器、光線激光、激光加工頭等核心零部件,打通了激光產業鏈之後,又布局了智能工廠。

2、日本AMADA

公司是世界上市場佔有量最大的鈑金設備專業製造商,主要產品有:數控沖床、折彎機、剪板機、激光切割機等鈑金加工機械,以及相應的模具、備件、切削產品。公司年銷售額達到117億元。

3、義大利Prima

集團分為兩個部門。Prima Power負責開發,製造和銷售激光和鈑金加工機械:2D和3D激光機、激光鑽孔系統、沖孔和組合機器和系統、折彎機。Prima Electro開發,製造和銷售嵌入式電子產品、運動控制和數控中心、高功率激光光源。公司2017年銷售額23億元,同比增長9.4%,銷售毛利率24.5%。

4、瑞士Bystronic

板材加工提供高級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供應商,產品包括激光切割系統、折彎機、激光切割自動化、折彎自動化等。2015年收入38億元。在中國上海設立合資公司迪能激光,2017年百超迪能激光銷售達1830台,年銷售額達15億,完成向客戶交付設備達1500多台,年度運營納稅超過1.5億元。

(三)公司激光業務佔比將超過40%,延展布局焊接和熔覆領域

亞威股份母公司在二維激光切割業務上已有在國內名列前茅的規模,收購的無錫創科源中在小功率的三維激光切割業務上具有領先優勢。

公司的優勢在於:第一,由於機床客戶與激光業務客戶高度重疊,與國內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公司在激光行業的布局具備強大的客戶基礎。第二,公司除激光切割機外,也有小部分的激光焊接和激光熔覆產品。新產品線的開拓將進一步打開公司成長空間。

1、收購無錫創科源,拓展到三維激光加工設備領域

2015年7月,亞威股份收購無錫創科源94.52%股權。創科源為國內三維激光切割、焊接和熔覆領域的技術先驅,主要經營工業機器人和中小功率的光纖激光器結合的三維激光切割系統,用於替代切邊模、沖孔模和國外五軸機床,主要應用在汽車鈑金覆蓋件和底盤件行業。

公司通過收購創科源,從原有的兩維激光切割拓展至三維激光切割,在國內激光領域獲得領先優勢。亞威股份此番控股創科源,可補充其強激光切割與焊接業務,並完善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產業鏈。目前,公司在激光切割領域的產品類型包括8kw、12kw等中型功率激光切割機。

無錫創科源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稅後凈利潤1446.31萬元,因不及對賭業績,原創科源管理層朱正強和宋美玉無法根據完成對賭條款,目前已經通過司法程序對兩者持有的本公司股份進行了凍結。公司全面接管創科源之後,2018年一季度的訂單量有望開始快速增長。

2、三維切割系統較國外設備具備價格優勢

公司工業機器人+光纖激光器結合的三維激光切割系統較國外同類設備具有價格優勢。相較於傳統的模具衝壓、等離子切割、機械雕銑等工藝,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和光纖激光器結合的三維激光切割系統工藝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符合車型短開發周期要求等特點,相較於國外進口五軸鐳射切割機,價格在300萬~500萬(三四百萬的中低端的五軸鐳射切割機,選配的激光器基本上都是2KW的快軸流CO2激光器,需要充He,Ne,CO2等氣體,充氣費用在20元/小時左右,系統耗電在30KW左右,加上輔助切割的氧氣費用和零星耗材,累計每小時的使用費用高達80元左右),而公司整機價位在100~200萬元,耗材耗電總費用控制在每小時20元內。

3、最新進展

2017年,公司大幅提升了光纖激光切割機的加工效率和質量,進一步縮小與先進同行的差距;8KW及12KW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機成功交付客戶並完成多台套銷售;上下料裝置、自動更換割嘴等裝置實現了客戶應用,提高了激光產品自動化水平;順利推進數控激光切管機的研製,已初步實現樣件切割;沖割複合機完成了技術開發,複合沖床與激光的技術特點,可以實現複雜鈑金零件一次成形加工。

四、工業互聯網思維,打造離散型智能製造平台

較單純的工業機器人廠商和激光加工設備廠商而言,公司在智能製造領域具備深厚的產業積累,擁有傳統機床領域的客戶優勢和設備佔有率優勢以此為契機,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公司先後收購崑山艾派斯和設立亞威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加大在系統集成領域的布局和積累。公司的特有產業優勢和深厚的客戶基礎,幫助其更方便了解客戶的需求並針對性地推出相關智能化產品。

工業互聯網思維打造離散型智能製造平台。公司對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的布局體現在由智能裝備主機廠向系統集成商和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模式轉變,搭建了亞威雲平台,目前正在布局的業務包括機器人控制系統、機器人CAM軟體、倉儲物流自動化裝備、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一)硬體:亞威徠斯機器人,配套折彎機提高產品附加值

亞威徠斯機器人是公司與庫卡合資成立的工人機器人公司,其中公司持股51%,庫卡佔比49%,核心產品包括線性機器人、水平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機器人本體製造。亞威徠斯機器人是公司在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的本體供應商,主要為亞威、庫卡等供貨本體。除此之外,亞威徠斯的工業機器人可以配套傳統的機床設備,提供給客戶成套的系統解決方案。

亞威徠斯機器人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705.30萬元,訂單連續保持100%以上增長,預計2017年收入在4000萬元以上。線性和水平多關節機器人業務在消化吸收徠斯先進機器人本體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客戶市場實際需求,在金屬切削、熱鍛、焊接等行業集成應用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致力於與高端客戶合作完成機器人換刀集成項目的研發試製和客戶安裝調試,實現機器人代替技術工人高精度排刀作業。

線性機器人配套折彎機提高機床的工作效率和附加值。萊斯的線性機器人可以配套折彎機共同出售,傳統的折彎機單台售價在30~50萬元/台,配套線性機器人後,單套售價在100萬元左右,提高了公司傳統機床產品的附加值。配套線性機器人後的折彎機可以減少人工成本、提高機床工作的效率和穩定性,降低機床工作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二)軟體:收購崑山艾派斯,依託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

公司2017年收購崑山艾派斯。崑山艾派斯軟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2月,前身是艾派斯軟體(成都)有限公司和崑山恆益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為機械製造、汽車線束等行業提供企業信息化雲應用、經營監控、生產管理和過程自動化的創新管理模式。

崑山艾派斯的主要產品和服務有:企業信息化雲與經營監控(SPM)、生產現場管理(MPS、MES、QMS)、物流執行(LMS、WMS、TMS)、流程驅動執行(PMS)等軟體產品和信息化管理諮詢服務。

亞威股份將依託艾派斯在軟體方面的積累,實施工業互聯網平台業務的布局。

?

(三)平台:新設亞威智能子公司,提供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平台

公司近期新設亞威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具體經營業務包括數字化工廠整廠規劃、信息化系統建設、SaaS平台、大數據平台、倉儲物流自動化、設備智能化改造和產線智能化改造等。

智能製造子公司的設立,標誌著亞威培育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業務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公司將定位於離散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著力構建「硬+軟+雲+集成+諮詢」的「亞威智造」完整服務能力。

亞威股份正式獲批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理事單位,重點打造和完善面向鈑金加工、汽車零部件、電力電氣、電梯、幕牆、家電等重點行業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服務的能力。

2017年,公司成功為精功集團、寶沃汽車等企業提供基於線性和水平多關節機器人的智能製造服務,為中航寶勝、大眾動力總成等鈑金、汽車行業多家知名客戶提供鈑金自動化車間、工廠信息化及物流自動化等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為崑山滬光汽車電器有限公司打造智能工廠,實現車間生產和廠內物流全程可視、可控,以及物料的自動化出入庫和自動配送、成品自動碼垛,大幅減少人工、提升生產效率,助力該客戶順利通過國家工信部智能製造示範試點企業評定。

(四)併購基金:10億併購基金深度布局激光產業鏈

公司與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揚州產權綜合服務市場、揚州龍川控股、和君灃贏智造、鑫沅資產共同成立江蘇疌泉亞威灃盈智能製造產業基金,用於投資智能製造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

合夥企業的認繳出資總額為人民幣10億元,其中,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出資人民幣15000萬元;省政府投資基金、揚州產權、龍川控股、灃盈智造、鑫沅資產擬分別出資人民幣30000萬元、10000萬元、5000萬元、1000萬元、39000萬元。

基金投資領域包括:智能製造、新材料、醫藥與健康、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

目前該基金已籌資完畢,自今年起將有利於推動外延式發展戰略,有利於公司深度布局激光產業鏈。

五、盈利預測與風險提示

(一)盈利預測

我們預計2018年亞威股份的三大板塊業務成形機床、激光加工設備、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仍將實現快速增長,預計2018~2020年,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47、2.03和2.66億,EPS分別為0.39、0.54和0.71元,PE分別為22、16和12x,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二)風險提示

激光業務拓展不及預期;機床需求持續性不及預期。

本篇報告內容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深度報告《【民生研究高端裝備系列04】亞威股份(002559):被低估的激光裝備新星,有望複製德國通快》20180423

免責聲明

本微信號(訂閱號/公眾號)發布內容僅供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微信內容而視其為客戶。本微信號不是民生證券的研究報告發布平台,任何完整研究觀點應以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為準。在任何情況下,本微信號所載的全部內容只提供給客戶做參考之用,並不構成對客戶的投資建議,並非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本公司也不對因客戶使用本微信號發布內容而導致的任何可能的損失負任何責任。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發送、傳播或複印本報告。本公司版權所有並保留一切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單智造 的精彩文章:

TAG:東單智造 |